林地養雞分群,請注意這4個要素!

從育雛雞舍轉移到林地雞舍時要進行分群飼養,

分群飼養是林地生態飼養過程中很關鍵的環節。要根據品種、日齡、性別、體重、林地的植被情況、季節等因素綜合考慮分群和群體的大小。

公雞、母雞分群飼養

公雞、母雞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脂肪沉積速度羽毛生長速度等都不同。公雞沒有母雞脂肪沉積能力強,羽毛也比母雞長得慢,但比母雞吃得多,長得快,公母分群飼養後,雞群個體差異較小,均勻度好。公母混群飼養時,公母體重相差達300~500克,分群飼養一般只差125~250克。另外,公雞好鬥,搶食,容易造成雞隻互鬥和啄癖。

林地養雞分群,請注意這4個要素!


分群飼養可以各自在適當的日齡上市,也便於飼養管理,提高飼料效率和整齊度。不能在出雛時鑑別雌雄的地方雞品種,如果雞種性成熟早,4~5周齡可從外觀特點分出公母雞,大多數雞也可在50~60日齡時區分出來,進行公母分群飼養。

體重、發育差異

較大的雞分群飼養、發育良好、體重均勻的雞分在大群,把發育較慢、病弱的雞分開以便單獨加強管理和補給營養,利於病弱的雞恢復。體重相差較大的雞對營養的需要有差異,混在一起飼養無法滿足雞的營養需求,會影響雞的生長髮育。

日齡不同的雞要分開飼養

日齡低的雞隻容易感染傳染病,大小混養會相互傳染,造成雞群傳染病暴發。根據林地雞舍能飼養的雞隻數量,同一育雛雞舍的雞隻最好分在同一個育成雞舍。

群體大小

根據林地面積大小和飼養規模,一般一個群體300~500只育成雞比較合適,一般不超過1000只。本地土雞,適應性強,飼養密度和群體可大些;放養開始雞體重小,採食少,飼養密度和群體可大些;植被狀況好,飼養密度和群體可以大些。

林地養雞分群,請注意這4個要素!


早春和初冬,林地青綠飼料少,密度要小一些,夏秋季節,植被茂盛,昆蟲繁殖快,飼養密度和群體可大些。但群體太大,會造成雞多草蟲少的現象,會造成植被被很快搶食,引起過牧,並且植被生態鏈破壞後恢復困難,雞因覓食不到足夠的營養影響生長髮育,同時又要被迫增加人工補喂飼料的次數和數量,使雞產生依賴性,更不願意到遠處運動找食,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打亂林地放養的初衷和模式。一定林地面積飼養雞數量多後雞採食、飲水也容易不均,會使雞的體重、整齊度比較差,大的大、小的小,並出現很多較弱小的雞。

群體、密度過大容易造成炸群,雞遇到驚嚇時很容易炸群,出現互相擠壓、踩踏現象,還會使雞的發病率增加,也容易發生啄癖,所以規模一定要適度。有的林地養雞就是因為群體規模和飼養密度安排不當,最終養殖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