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2020年伊始,疫情肆虐,襲擊了武漢這座被稱為“

江城”的城市,甚至整個湖北省也難逃“魔掌”,形勢也比較嚴峻,中國各地以及國外也或多或少受到病毒攻擊。在疫情之下,想必鍾南山這個名字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當然了,鍾南山受到人們的喜愛、尊敬並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名字有多麼的輝煌、偉大,而更多的可能是因為他背後的學識、品質和素養等等。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院士

鍾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廈門人。1960年,24歲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並在1979-1981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鍾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現任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間質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疑難雜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時期主持了廣東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如今,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中華大地之時,他又挺身而出。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青年時期

本文主要講述鍾南山院士以及他家庭的故事,剖析他們家人才輩出的原因,希望對廣大讀者有所啟發。

體育是一種習慣

體育這個詞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體育的前世今生嗎?

體育(physical education,縮寫PE或P.E.)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髮育、技能形成和機能提高等規律,達到促進全面發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

①來源

體育一詞雖然被譯作Physical education、Sport、Sports,但是體育一詞卻不是譯自於英文,而是來自於日文,是直接借用日文中的“體育”一詞。不過,日本在Physical education一詞的翻譯上並不是一步到位譯作“體育”的,而是經歷了從譯作“身體(之)教育”、“體教”、“身教”到譯作“體育”的日文化過程,這一過程是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的。

體育這個詞出現的比較晚,在此之前,各國各地都沒有一個統一的稱謂。

②統一

在古希臘,遊戲、角力、體操等曾被列為教育內容。在17~18世紀中,西方的教育中也加進了打獵、游泳、爬山、賽跑、跳躍等項活動, 只是尚無統一的名稱。18世紀末,德國的J.C.F.古茨穆茨曾把這些活動分類、綜合 ,統稱為“體操”。進入19世紀,一方面是德國形成了新的體操體系,並廣泛傳播於歐美各國;另一方面是相繼出現了多種新的運動項目。在學校也逐漸開展了超出原來體操範圍的更多的運動項目,建立起“體育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這一新概念。於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裡,“體操”和“體育”兩個詞並存,相互混用,比較混亂,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在世界範圍內統一稱為“體育”。

③來到中國

中國體育歷史悠久,但“體育”卻是一個外來詞。它最早見於20世紀初的清末,當時,我國有大批留學生東渡去日本求學,僅1901年至1906年間,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學體育的就有很多。回國後,他們將“體育”一詞引進到中國。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院士

有很多人在看到鏡頭前的鐘南山之後,獲悉了很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的知識,與此同時,人們也不禁感嘆,17年過去了,鍾院士竟然都沒有怎麼改變。

網友“那就叫我阿金”:“83歲?我以為也就50多吧”,後面還有一個非常驚歎的表情。

網友“SheerDelight”:“我媽:鍾院士出來了 哦他以前那會兒就是這個樣子 沒有任何變化呀。”

網友“聰明伶俐會武功618”:“非典的時候我五年級,那個時候的鐘教授跟現在差別真的不大,現在看就是頭髮白了。”

當記者問到自己是如何保持這樣一種健康狀態時,鍾南山院士說:“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

鍾南山從小就特別喜愛運動,不管是足球、籃球以及其他的一些球類運動,還是跑步他都比較擅長。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肌肉發達的鐘南山

在1959年,他還作為一名非專業運動員參加過首屆全國運動會,並以54.2秒的優秀成績創造了當時的男子400米欄全國紀錄。

“我測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在1959年。”鍾南山透露,印象中他挺舉可以舉過100公斤,臥推是70公斤,“沒有測過這些項目的極限數據,當時主要是為了增強力量參加田徑比賽,做這些肌肉鍛鍊。”

因為跑步成績突出,在中學和大學時期,鍾南山有兩次機會成為專業運動員,不過他最終選擇了繼續讀書,將自己奉獻給醫學事業。

不僅鍾南山愛運動,他的家人們也喜歡運動,它的妻子李少芬是一名籃球運動員,女兒鍾帷月也獲得過游泳世界冠軍,他的兒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科副教授鍾帷德,也是醫院籃球隊的“中流砥柱”。鍾南山在工作之餘,每週都會抽出3-4天下班之後的時間進行1小時的運動,他認為,體育鍛煉和吃飯一樣重要。

在這麼多年的鍛鍊之下,鍾南山的精神狀態比很多同齡人要好很多,看上去的年齡也比實際年齡要年輕許多,整個人也散發著一種光芒,“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除了不能再參加大運動量的比賽,感覺年齡對我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我現在還可以承擔日常的所有工作,這跟堅持身體鍛鍊有很大關係。”

運動已經成為了鍾南山的習慣,這也是鍾南山院士身上散發著光芒的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人們喜愛、尊敬鍾南山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體育鍛煉讓生活更幸福、更美滿

一個不開展體育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不運動的人是沒有前途的。

對知識的追求孜孜不倦

鍾南山院士是呼吸病學專家,長期從事呼吸內科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重點開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間質性肺炎等呼吸系統疑難雜症方面的研究。人們似乎只看到他光鮮的一面,殊不知他的醫學路其實並不平坦。

大四畢業後,鍾南山留在北京大學當了老師,轉而搞生物化學。1963年12月,鍾南山和李少芬結束了八年戀愛長跑,結婚了。可是好景不長,1964年,因為父親鍾世藩曾經加入國民黨,加上那場著名的歷史運動,後來的8年裡,他從事的所有事情,和醫學沒有半點關係,不是被派往山東乳山縣下鄉勞動,就是在北京醫學院鍋爐房燒鍋爐。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和夫人李少芬

1971年,李少芬在一次籃球比賽中受傷。時任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廣東省體委黨委書記的侯顯堂,比較愛惜人才,便到鍾家看望李少芬,得知鍾南山還在北京,才把他調回廣東。

這時,他已經35歲了。後來鍾南山多次說起這段經歷。當時,鍾南山父親問他,你多大了?

他說,35歲!

鍾南山父親說,真可怕啊!

鍾南山父親說的這句話,深深地激勵了鍾南山,讓他努力!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院士

調回廣東後,鍾南山在醫院裡做的工作讓他很無聊,他申請調到急診科,後來一次接診一位急診病人,因為自己判斷失誤,沒有分清病人是咳血還是嘔血,耽誤了救治時間,差點讓病人失去了生命。正在那個時候,因為毛主席有呼吸系統的疾病,周恩來總理在全國招募呼吸專家,而當時呼吸專家非常少,鍾南山所在醫院組建呼吸科,當時人們都不願意去,鍾南山作為一名新人被派去了。雖然鍾南山也有許多小情緒,但還是慢慢地開始熟悉自己的工作生活,沉下來心來認真對待。鍾南山基於大學學的一些實驗為基礎,以及和別人交流學習,懷揣一顆求知心,就這樣孜孜不倦研究了六年。後來,鍾南山與侯恕合寫的論文《中西醫結合分型診斷和治療慢性氣管炎》,被評為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工作中

1979年,正值改革開放,鍾南山抓住機會有幸成為第一批派遣英國的留學生,可是在英國當時中國醫生並不得到認可,鍾南山通過自己的真誠、勇敢、聰穎和一些英國學生意想不到的能力折服了導師和其他學生。在英國,鍾南山學到了很多知識,也進一步豐盈了自己。

1996年,那時鐘南山60歲了,鍾南山當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且還被聘為聯合國《全球哮喘防治戰略》的中國代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一個人可能並不能過於主宰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一個人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對於醫學孜孜不倦地追求,對於知識的渴望,讓鍾南山在面對不公、面對艱難險阻之時依然不捨前進的心,依然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這也是鍾南山受到人們敬仰、愛戴的重要原因。

對父母教誨的傳承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是兒科專家,母親廖月琴是護理學專家,從小鐘南山就是跟隨父母在醫院裡長大的。鍾南山在醫院裡耳濡目染,每天見到的、聽到的都是父母如何盡心盡力救治病人以及是如何嚴謹有序地推斷診斷的過程。

根據鍾南山回憶,鍾南山說自己小時候曾將父母給他的要交給學校的伙食費偷藏下來,自己買零食吃,而且還撒謊瞞著父母。後來事情被父母知曉了,當他以為自己免不了一頓打的時候,父親卻只問了一句:“南山你想一想,這麼做是不是很誠實”?就這麼一句,鍾南山心靈上受到了震盪,從那以後,他一直告誡自己,要講實話,做老實人。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家庭合影

鍾南山的母親也給他樹立過榜樣,在唸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鍾南山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都有自行車,鍾南山就要求自己的母親給自己買一輛自行車。他的母親跟他說:“如果你畢業考試能夠排到前五名,我就給你買一輛自行車。”鍾南山滿懷期待地答應了。可是畢業考試由於某種原因沒有舉行,只是按照平時的成績來發成績單,成績單發下來,鍾南山是第二名,鍾南山以為這個成績不是“考”出來的,所以就沒有要求母親買自行車,而且那個時候家裡生活比較拮据,可是沒想到母親還是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

這件事讓鍾南山明白:“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說話算數。”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小時候

如今,鍾南山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還是對自己的學生,他都是要麼不承諾,要麼答應了就要做到。

長大後,有一次和父親看診,病人是一個尿血者,鍾南山很快就推斷:是結核。父親卻問了一句:“你怎麼知她是結核?”鍾南山一時語塞,不知道怎麼回答,他慢慢反應過來,尿血也有可能是膀胱炎。還有一次是鍾南山獨自看診,因為錯誤用藥,差點危及了病人的生命。他回憶起來心有餘悸的說:那時我才明白父親說過的那句

“醫者人命,沒有十足的證據,不可輕下判斷”。

也正是秉承父親這樣一種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2003年非典期間,他才擲地有聲地對記者說道:“現在病原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沒有很好的辦法,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講話

不語則已,一語驚人,但從這以後,疫情也漸漸拉開了神秘的面紗。

這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率先挺身而出去到武漢,不辭辛勞、不畏艱險。

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在70多歲,眼睛幾乎失明,而且身上患有疾病的情況下撰寫了五十萬字的著作《兒科疾病鑑別診斷》。當時鍾南山心疼父親,就讓他父親每天少寫一會兒,多休息,父親沒有聽取勸阻,反而鄭重的說:“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

這句話,不正是鍾南山的真實寫照嗎?不正是鍾南山身體力行在向自己的孩子以及學生的一種傳承嗎?

這,就是鍾南山院士家人才輩出的原因

鍾南山院士在工作

鍾南山身上散發的閃光點有很多都是來自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誨,有的是用言語,有的則是用自己的行為,即:言傳身教。

讓體育成為一種習慣,熱愛運動,堅持鍛鍊;讓知識成為一種渴望,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讓父母的教誨作為一種精神傳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到知行合一。正是這種習慣、這種渴望與追求、這種教誨傳承,正是鍾南山從小的耳濡目染,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成就了有專業的院士、勇猛的戰士、擔當的國士之稱的鐘南山。


作者:何妨十五畫生主人

感謝您的觀看,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