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魚缸發展史,原來現代的觀賞魚玩家,是如此的幸福啊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觀賞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

的譁仔。

哦,好學術的感覺,這似乎完全不符合譁仔的風格哦!

大家放心,譁仔還是那個譁仔,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水族箱,是集合和很多個行業技術的成果。

時光倒流200年,地球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魚缸。

其實,魚缸的發展過程,也見證了人類的技術革新。

好了,同學們請躺好,且聽譁仔說一說魚缸的歷史吧!

要想公瑾當年,養魚無魚缸

中國的古人也是會養觀賞魚的,那時候,主要養的是金魚,更多的是在養基因突變形成的紅鯽魚和紅鯉魚。

那個時候,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魚缸的。

古人大多用木海、瓷盆、瓦缸和人工池塘來養魚,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我國古人一直都是欣賞小魚的背部的,也就是俗稱的“觀背”。

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明玻璃。

玻璃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顯示,玻璃是埃及人最早使用的,而且是在公元前16世紀。

是不是很驚奇?和金字塔一樣讓人匪夷所思。

不過,那時候的玻璃大多是裝飾用的,面積小,制不成我們現在看到的魚缸模樣。

時光在向後推進到公元17世紀,英國人開始用玻璃生產一些小魚缸,形狀像花瓶,沒有任何過濾系統。

當然,這也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魚缸,但是好歹可以從側面欣賞觀賞魚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1851年,英國舉辦了盛大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在那次展會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魚缸面世了!

這件事,被認為是現代水族行業的標誌性事件。

令人稱奇的是,這批最早的魚缸是用四塊玻璃組成的,那塊重要的底面玻璃居然是用的金屬板,而非玻璃。

小編都很好奇,他們是用什麼樣的玻璃膠把玻璃和金屬粘在了一起,還不漏水,牛叉得不是一點半點啊!


就是這樣一款匪夷所思的魚缸,迅速引爆水族行業的發展,觀賞魚玩家成指數級增長。

不過,可以想象的是,那時候的觀賞魚死亡率一定很高。畢竟,那個時代的養魚技術遠不如今天。

隨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慘劇。

不過,在一戰結束後,水族行業迎來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機遇。

因為,來電了!

來電了!來電了!來電了!

電,對於養魚來說,太特麼重要了!

現代意義上的魚缸,一定要包含循環過濾系統、照明系統、供氣系統和調溫系統。

這四大系統,離開了電,就只剩下情懷了。

其實,早在1821年,人類就發明了發電機。但是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電力還沒有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戰以後,電網開始在歐洲主要國家造福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隨著戰後重建的推進,水族行業又一次迎來發展機遇。

從那時起,魚缸才和電力建立了真正的聯繫。

不過,那時候也只是解決了照明的問題,其他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

時間一直推進到了上世紀60年代,隨著電機的進一步發展,才為魚缸循環泵和增氧泵的發展帶來了實際意義上的革命。

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德國一直是世界水族行業的排頭兵,即便到了今天,德國也是世界上水族行業最發達的國家。

一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我們目前看到的這種標準水族箱才完整的全部湊齊了四大系統。

循環泵,增氧泵,恆溫棒,熒光燈和殺菌燈,這些大家現在司空見慣的小型水族器材,其實在水族行業裡,也算是新生事物。

時間再推進十年,出現了冷水機;

時間在推進十年,出現了LED魚缸燈。

所以說,我們現在這些觀賞魚愛好者,其實已經是很幸福了。

魚缸的近十年

從世界範圍來看,魚缸行業也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其它行業的新技術,但凡能民用的,幾乎不出12個月,就可以在水族圈出現。

近十年,魚缸的設計有三個趨勢:靜音化、節能化和智能化。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魚缸在美學設計上幾乎在原地踏步。

循環系統越來越人性化,出現了無管件設計;照明系統得到了LED的加持;恆溫系統應用了PTC陶瓷;供氣系統的靜音化設計也略有成效。

小編認為,在我國,魚缸製造行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是部分從業者的短視行為,為了賺快錢,犧牲了對消費者的教學過程。

畢竟,養魚太難了,而商家為了賣貨,玩命在迴避這個難點,鼓吹“免換水”等賣點,故意迷惑觀賞魚新手。隨著養魚新手的信心被打擊,越來越多的新手狼狽上岸。

所以,小編覺得,未來十年,我們應該想辦法讓真正喜歡養魚的人充分意識到養魚的難度,先教學再消費,這樣才會少一些死魚後抱怨,多一些養魚的耐心。

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買魚缸,才會真正促進在中國魚缸行業的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美國至少有40%的家庭有魚缸,而中國呢?

養魚的人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