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將會“節節敗退”購房者可靜下心來“坐收漁利”(凡人說房)

房價將會“節節敗退”購房者可靜下心來“坐收漁利”(凡人說房)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從低谷到頂峰再向下走的趨勢,房價也不例外,經過十餘年的上漲,終於到達了頂點,出現了上攻乏力的局面。接下來,房價將會“節節敗退”,購房者不用看到有降價的趨勢就著急出手,好戲還在後頭,靜下心來耐心等待,“坐收漁利”的時候到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大原因。一個是國家政策和發展導向決定了房價上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中央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特別是從2019年開始,國家調控力度不斷加大,據統計,一年時間內調控措施達600項之多。近日,第417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房地產行業定位和未來長期化調控基調:“房住不炒”底線不動搖,精細化精準化“因城施策、因企施策”,不做強刺激,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秩序。在這種氛圍下,再把房子作為投資工具,已經不現實。一個同事三年前在青島買的房子,當時價格不算很高,本來漲出了一塊利潤。今年表示,現在與購買時的價格持平,這已經是虧了,因為僅本錢的利息損失就不少。各地降價聲一浪高過一浪。綜合分析國家政策,用房地產業拉動經濟發展的年代已經過去,而且這種方式是不健康的,對經濟的長期良性發展沒有好處,政府已經察覺到這個問題,相應的政策也在相繼出臺,房地產業不再成為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國新辦舉行2020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指出,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另一個是疫情的發生成為房價下行的“加速器”。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發展,房地產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百強房企的銷售大幅下調了30%,個人覺得這個數據是存在一定水分的,因為1、2月份全國災情最嚴重的時候,舉國上下基本都在隔離,出門買菜都難,更別說出門看房、買房。有第三方機構給出的數據比較可信一些,前兩個月房企銷售額下滑六成左右,尤其是二月份,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全國幾百座城市成交量基本都是0。遭受如此大的挫折,且不說很多房地產企業能不能存活是個問題,即使存活下來,必將通過降價銷售的方式,以價換量,加快資金迴流速度,以填補其資金鍊的虧空。同時,人們的購房觀念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疫情對民眾的消費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原本的購房熱度,經過疫情的衝擊,大大減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想法大大增強,大把的錢花在房子上,手中一點積蓄也沒有,一旦出現一些意外情況,生活都成問題。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購房觀念轉變,不再死要面子,不再以大為美,而是看米做飯,量力而行。觀念的轉變,讓購房者等待觀望的情緒大增,與房地產商打“拉鋸戰”的信心堅定,這將會加速樓房價格的進一步下行。

綜合上述原因,房價的下跌既合情又合理,大範圍上漲的幾率不存在。所以,購房者不用著急、沉住氣,房價走勢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心理價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