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都有一位,無法說真話的摯友

  有人說長越大朋友越少,其實畢業後幾年下來,並不特別這麼覺得。

  本來就知心的朋友還在,原本認識的人,也可能隨著時間逐漸要好。而工作上大家介紹來介紹去,平常只要不做人失敗,誠心交流,算得上朋友的人還不少。長大以後,也會想要儘量交往,留個人面,往後互相幫忙,也算有個人脈。

  話雖這樣說,但這些幾個月的朋友,畢竟比不上學生到現在的多年老友,相處得好歸好,但有時候還是會令人不知所措。

身邊都有一位,無法說真話的摯友

  有些很要好的朋友

  相處起來卻總是有點不舒服,為什麼?

  A 和 B 透過共同朋友 J 認識的,一個是編輯一個是美妝公關,相同的工作領域讓他們一拍即合,認識兩三個月卻很聊得來,工作上互相介紹,互利互惠了不少。私底下經常相約下午茶、逛街,在我眼裡,算是一種“神仙好友”,都做與美相關的行業,長得也美。

  但這幾天,卻一直收到 A 對 B 的抱怨。

  “B 私下說想和我合作一個案子,現在不回訊息,是不開心嗎?”

  “如果跟 J 出去沒約 B,會怪嗎?”

  “上次幫他拍一個東西,竟然一點錢都沒要給的意思,明明懂行情,好意思這樣凹?”

身邊都有一位,無法說真話的摯友

  有話不敢說的“摯友”

  還算得上朋友嗎?

  如果是朋友,也那麼要好,為什麼不能坦白和對方說?

  “我不敢。”,A 深深嘆一口氣,回了這句話。

  其實我能懂 A 的焦慮,有些朋友平常很熟、開玩笑的尺度也很大,IG 設他為摯友也不尷尬,但你不會第一個和他講心事;有難時也不好意思麻煩他。就算哪裡被惹到,也只能轉頭找其他人發牢騷,表面繼續笑笑裝沒事。

  “令你自在的是友誼,令你焦慮的比較偏向人脈。”

  朋友間這道尷尬的模糊空隙令人費解,但有一天蔡康永的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

  “令你自在的是友誼,令你焦慮的比較偏向人脈。”

  對啊,好像就是如此。相處得好,不代表真的能交心;聊得開心,不表示個性很合。我們之所以會繼續和他們來往,是為了未來、替工作留路,有點小摩擦也還好,至少大致上還算處得愉快,留著沒什麼不好。

  而當你這樣想,這些人與其說是朋友,更像是人脈。這些迎面而來的焦慮與不自在,就自然得出解答。

  那其實也沒什麼好揪心的,長大了,也懂身邊的人總是來來去去。是人脈還是友誼,一切順其自然,會知心的就會知心,只要心情不好時有人訴苦,悲傷有人陪伴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