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自古以來,每位天子奪去天下身邊都缺少不了一位軍師,軍師的作用可以說是決定了領導是否可以奪得天下。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

一、最著名的五位謀士

1、姜子牙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史書記載,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邊釣魚,碰到在外狩獵的姬昌,姬昌之前就占卜算到:“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於是外出狩獵,果然就在渭水邊遇到姜子牙,姬昌大喜,認為姜子牙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這也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讚頌姜子牙的作品頗多,就連唐太宗繼位後,為了抗外敵,除內患,穩固混亂的朝政,也自稱是姜子牙的化身,不僅如此,還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並昭告天下說要像周文王姬昌那樣,要重用有賢良之人,後來他真的就得到了一大批治理朝政的人才,最終實現了“貞觀之治”。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講到:“周姬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確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最早的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都來源與姜子牙,所以稱姜子牙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稱得上是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的。

2、張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還記得鴻門宴上勸說劉邦卑辭言和,保存實力,還疏通項羽季父項伯,最終得劉邦順利脫身的張良嗎?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今河南禹州)人,出生年月不詳,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當初項羽率兵抵達函谷關,這時劉邦已攻下咸陽,項羽十分惱怒,決心與劉邦決一死戰。幸虧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是舊相識,所以在項羽大軍決定進攻劉邦的前前一天晚上,項伯悄悄的騎馬來到劉邦的軍中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良,想讓張良趕快逃走,張良卻說:“我奉韓王之命,送沛公入關,而今沛公身處危難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義的。我必須去向他辭行再走。”說是辭行,其實是向劉邦透露消息,於是便有了後來的鴻門宴一事。在這次宴會中,張良用他的才智勇敢,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脫離虎口,又使得項羽內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禍根,不得不承認,這個人不僅有過人的才能,還有令人佩服的勇敢。還有後來的暗度陳倉,幫助劉邦建都南鄭,後來劉邦稱帝后,曾有臣字問劉邦是怎麼得到天下的,劉邦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他認為,有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他才足以得到天下。

3、商鞅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商鞅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人制定了很多的嚴刑酷法,什麼凌遲處死、千刀萬剮、五馬分屍等等,最終商鞅也是死於自己制定的這些殘酷的刑法之中。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甚多,有正面也有負面的評價,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曾說: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懲奸究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這是對他正面的評價,畢竟他的改革對當時的民風、生產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司馬遷也曾說過: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自古以來,每次變法都會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商鞅也不例外,對他變法的負面說法也是有不少人言論的,但商鞅的刑罰確實是太過於嚴重。

但不管怎樣,商鞅畢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的變法,也是利大於弊的,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建立了商鞅墓和商鞅廣場。

4、管仲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 。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由於後來家道中衰,管仲生活很是貧困潦倒,為了謀生,只好跟好友鮑叔牙一起做生意,但最後還是失敗了。由於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由遊歷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社會經驗,在齊桓公即位後,需要有才幹的人來輔佐他料理朝政,準備請鮑叔牙來幫助他一起治理天下,可是鮑叔牙認為自己不如管仲,想要使齊國稱霸,還要用任用管仲為相才好。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推薦,任用了管仲,最終使得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

5、劉伯溫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5大謀士,看完後真的長知識了


劉伯溫其實名叫劉基,伯溫是他的字,他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的開國元勳。劉基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據說七行俱下。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為“神童”。

長大後的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後來輔佐朱元璋平天下,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他為“吾之子房”。在中國民間,也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朱元璋:“(劉基)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慷慨見予,首陳遠略;經邦綱目,用兵後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於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可見,劉伯溫對朱元璋建立明朝起到多麼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