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色故事之一——葉劍英舌戰群儒

1986年10月,一位偉大的開國元勳逝世,當時中共中央的悼詞稱他“在重大的歷史轉折關頭,敢於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做出正確的決斷”。更為人們傳頌的,是毛澤東送給他的兩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個人就是葉劍英元帥。

1937年至1941年,在波詭雲譎的國統區,葉劍英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廣泛聯絡國民黨上層人士,並多次參與同國民黨的談判。

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以後,蔣介石精心策劃,在重慶召開全國參謀長會議,製造輿論,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初,八路軍(也就是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接到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軍以上參謀長會議的通知。4日,參謀長會議在軍委會禮堂舉行。但在蔣介石的操縱下,會議變成了指責八路軍“罪行”的聲討會。

會議一開始,蔣介石便大罵共產黨和十八集團軍。他訓示道:“諸位,你們都是參謀長,去冬以來,攻勢作戰真是一塌糊塗,讓敵人笑話!今天開會的唯一宗旨就是檢討。我歷來講,統一軍令,嚴肅軍紀,方能克敵制勝。然而,有人公然不聽軍令,劃地稱王,擁兵自重,遊而不擊,摩擦不斷!……不是襲擊友軍,就是包庇叛軍,此種破壞抗戰的行為,能不檢討,能不嚴懲嗎?”

蔣介石一點火,一些早有準備的“參謀長”們紛紛跳出來火上澆油。天水行營參謀處處長盛文立即起身發言,說第二戰區之所以沒有完成冬季作戰的任務,是因為山西新軍叛變,十八集團軍公開掩護叛軍,襲擊友軍,不讓友軍與民眾接近,因此作戰困難;冀察戰區沒有完成作戰任務,也是因為十八集團軍屢次襲擊鹿鍾麟、石友三等部,給日軍以“掃蕩”的機會。接著,按預定計劃,第二、第八等戰區及集團軍的參謀長楚溪春、黃百韜等國民黨將領連珠炮似地對十八集團軍進行大肆攻擊誹謗,並羅列了“襲擊友軍”、“破壞政權”、“強徵糧食”、“濫發鈔票”等所謂“罪名”。

至此,這個例行會議的目的昭然若揭,就是要用車輪戰往共產黨和八路軍身上潑汙水。葉劍英如果不能在此次會議中進行有理有據的反駁,那麼國民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此為由掀起反共高潮。會議在這種反共叫囂中接連開了兩天,會場上具有民族正義感的將領,都暗暗地替葉劍英著急。

凡事預則立。事實上,葉劍英在會前就預料到國民黨方面會對共產黨和八路軍進行攻擊,他和有關人員一起蒐集資料,分析形勢,研究對策,做了認真充分準備,並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蔣介石的企圖和各有關戰區、集團軍與會人員的動態。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葉劍英明確了這次會議上共產黨的態度是擁蔣抗日,反對摩擦,一切以抗戰、團結、進步的大局為重,充分擺事實,講道理,曉以大義,爭取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陰謀詭計。因此,會上針對國民黨諸將領充滿敵意的發言,葉劍英沒有急於申辯,而是冷靜地做好記錄。散會後,他和南方局的同志一起,將原已準備好的發言稿又作了修改和補充,為正面交鋒做好準備。

1940年3月8日,反擊時機成熟,葉劍英要求發言。他身著黃呢軍服,佩帶中將領章,前幾天因摔跤受傷的手臂吊著繃帶,格外引人注目。他從容起立徐徐說道:“委員長,我先報告我十八集團軍的作戰情況。我軍一貫執行統帥部和委員長的抗戰命令,在華北敵後團結廣大軍民,抗擊敵軍,艱苦奮戰,成績卓著。”他首先分析華北戰場的敵我態勢,介紹了我軍的戰略戰術,以及若干具體戰役和戰果。他講得條理分明,形象生動,更舉出具體數據加以證明,使在場不少將領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會場上鴉雀無聲。葉劍英洪鐘般的聲音不斷衝擊著每個人的耳鼓:“說到去冬作戰攻勢,接到統帥部命令時,正值敵軍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大掃蕩’。在進行反掃蕩的同時,我軍仍緊急抽調15萬兵力完成了統帥部分配的任務。戰果如何?軍委會印過一份戰報分發各部隊,諸位想必已看到:正是我軍在去冬淶源之役中,擊斃了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這裡,我不妨念一段日本共同社的報道,請大家注意他們的措辭。共同社說:日軍將士莫不切齒痛恨,立誓盡殲共軍,以饗阿部中將之英靈。請聽,他們是‘切齒痛恨’啊!‘立誓盡殲共軍’啊!”

葉劍英的憤慨引起了共鳴,一時間議論感慨之聲沸沸揚揚,所謂“擁兵自重”、“遊而不擊”的讕言不攻自破。他審時度勢,話鋒一轉到:“委員長講話提到‘摩擦不斷’,這是事實,軍中確實有人熱心搞摩擦,但指責我十八集團軍搞摩擦則是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必須加以澄清,以明是非,以清責任。摩擦只是一個現象,實質是某些人把我們十八集團軍和許多抗日武裝視為‘異軍’,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大敵當前,必須以大局為重,誰幹那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都不應得到寬容。我們十分擁護委座嚴肅軍紀,徹查此事,對製造摩擦者不能姑息遷就。”

葉劍英還就正確解決摩擦問題從政治和戰略上提出四個原則:第一,提出摩擦問題的目的應是求得以正確的方法消除摩擦,而不是擴大摩擦;第二,解決摩擦問題時不應僅僅從武裝衝突這個角度看待,而應充分考慮到產生這種現象的政治、戰略原因;第三,把十八集團軍當作異軍看待,這是許多摩擦產生的根源;第四,抗戰中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大問題,摩擦則是從屬的,決不能有意把局部摩擦擴大為全面內戰。

聽完葉劍英的發言,蔣介石彷彿被重重地扇了一巴掌。本來為了限制共產黨代表的申辯發言,會前曾規定每個戰區集團軍參謀長的發言不超過30分鐘。因此,當葉劍英講到30分鐘時,軍委參謀次長劉斐提醒說時間到了。這時葉劍英對蔣介石說:“委座,我還沒有講完!”蔣介石只好讓他講下去。當講到張蔭梧和日偽軍勾結進攻十八集團軍時,蔣介石頗為尷尬,大聲質問道:“有這回事嗎?”葉劍英理直氣壯地回答“有”,並當場把十八集團軍繳獲的張蔭梧勾結日偽的信件、命令和通報一件一件地拿出來宣讀。

葉劍英足足講了一個多小時,他的發言有理有據,論證嚴謹,爭取到許多國民黨愛國將領對我黨我軍的瞭解和同情,有力地駁斥了所謂十八集團軍“遊而不擊”、“襲擊友軍”等論調,粉碎了蔣介石欲借冬季攻勢不力,加罪於十八集團軍進而向十八集團軍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的陰謀。當時,董必武就大為讚歎:古有諸葛孔明隻身赴東吳,舌戰群儒,流芳千古;今有葉劍英隻身赴參謀長會議,舌戰群儒,可謂異曲同工,英雄本色。

葉劍英同志以一敵百舌戰群儒、有理有利有節開展對敵鬥爭的故事成為一段傳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敢於亮劍、敢於發聲,不當“牆頭草”、不當“圓滑官”、不當“開明紳士”。今天,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亮劍”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在矛盾衝突面前敢於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於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於堅決鬥爭,確保黨和國家的利益不受任何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