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前幾天“大衣哥”朱之文因為粉絲踹門事件再次登上熱搜,並引發全網熱議。

一時間咒罵踹門者有之,讚揚朱之文大氣者有之,而朱之文之前關於深受當地村民煩擾和吸血的採訪,也再次被拿出來成為議論的中心話題。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不過這幾天我看了一圈相關評論,發現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浮於表面,要麼是泛泛的譴責踹門者和吸血朱之文的當地村民,要麼是不知所謂的讚揚朱之文如何樸實善良不忘本,大氣豁達有胸懷。

唉,你們咋就不能實話實說呢?在我們的輿論環境裡,想要聽到一句實話已經這麼難了嗎?

沒辦法,心裡有想法不吐不快,又沒有哪篇文章能代替我把心聲說出來,我只能“親自”上陣說說其他作者都刻意避開的大實話了。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我認為,“大衣哥”朱之文所遭遇的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根本不值得我們一點兒同情,他的行為和選擇是逆歷史潮流的,更加不值得讚揚和推崇。

首先第一個,從結果來說,朱之文的選擇和行為本身其實就是在滋養惡、縱容惡。

成名之後的大衣哥肯定不缺錢,據說多年前他的出場費就已經達到了每場5萬,年入更有人說可以達到千萬。

雖然這些消息並未得到證實,但保守估計,現在大衣哥的身家肯定不會低於千萬,年入不會少於百萬。

可以確定的是,有錢有名的大衣哥可以輕鬆選擇居住地,不誇張的說,全國各大城市,朱之文去哪裡安家落戶都不會有壓力。

可他偏不走,偏就要選擇留守農村,按他自己的說法這是故土難離,捨不得農村的生活和夥伴。

他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留在農村,我們暫且不論,後面我會再進行詳細分析。

但僅就他這一系列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來看,是絕對讓人唏噓悲哀,絕對談不上什麼正能量的。

客觀的說,朱之文在家鄉其實是做了很多好事的,修路、建幼兒園、買變壓器等等,包括這次疫情也捐了20萬。

但是這些好事和他留在農村沒有必然關係,做好事在哪裡都可以做,離開家鄉也不耽誤捐款。

他留在家鄉對當地村民真正產生的影響有兩個:一個是村民們發現了一條賺錢的捷徑——直播朱之文的生活,另一個是缺錢了就去找朱之文這個有錢人“借”錢。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直播朱之文生活這件事,往好了說是帶動了家鄉的直播產業,往壞了說則是帶壞了農村風氣,讓投機取巧、不勞而獲成為了主流,每天拿手機拍拍朱之文就有幾百塊錢的收入,誰還會去老老實實的辛苦賺錢呢?

更不要說,這些直播者為了拍到朱之文的日常生活,完全無視朱之文一家的隱私,爬牆撬門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人連上廁所都不放過。

這次的踹門事件不過是無數類似事件中較為嚴重的一件而已。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有人說這是這些鄉民自身素質低下的原因,怪不到朱之文頭上。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想吃唐僧肉的妖精們肯定都不是好人,但是如果唐僧直接把自己洗乾淨送到妖精嘴邊請君品嚐,那肯定就是唐僧的不對了。

對於這些鄉民來說,朱之文就是他們的唐僧肉,必欲啖之而後快。

朱之文的選擇滋養、縱容了他們貪婪、嫉妒和好吃懶做的本性。

“惡”雖然不是由他而起,但他的選擇和行為無疑放大了這些“惡”。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如果說直播朱之文賺錢,還算在這層“惡”上面蒙了一層遮羞布,那麼直接向朱之文“借”錢,就更加赤裸裸的暴露人性之“惡”。

據朱之文自己說,他這些年一共借出去百萬元,欠條几百張,而最後這些錢基本都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村裡的光棍找上門,張嘴就要2萬給他娶媳婦。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對此這些借錢村民還振振有詞:

- 你不找有錢人借 你找誰借

- 他的錢都花不了 誰還想著還給他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我不知道面對這種情形,朱之文內心真正的感受是什麼,是無奈,是傷心,還是真的像他自己想努力表現出來的那麼豁達。

其實既然在採訪中把這些事情都說出來,又怎麼可能是真豁達到不放在心上?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有什麼錯,並沒有意識到他的選擇造成的事實結果,是養了一群不勞而獲的社會蛀蟲。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如果他真的那麼喜歡農村,那麼喜歡他的家鄉的話,絕不應該這麼做,這個結果絕對是害了他的家鄉人。

以他那龐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可以有一萬種方法更好的發展家鄉,更好的幫助到家鄉人。

在這方面,那些立足家鄉發展產業的農產品帶頭人和電商達人,無疑是他的反面和榜樣,就是被瘋狂吐槽的李子柒都遠比他做的好,對家鄉起的作用更大、更積極正面。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朱之文的行為和選擇本身縱容了“惡”,滋養了一群貪婪、懶惰、不知感恩的社會蛀蟲。

上面是從結果來論述證明朱之文的不值得同情,下面我們試著從朱之文行為動機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綜合網上各種觀點和評論,對於朱之文的行為動機基本可以歸納為三點:情、利、名。

第一個是情懷派,這派認為朱之文選擇留在農村是因為情懷,是故土難離,這也是朱之文自己認可和表達的說法。

第二個是利益派,他們認為朱之文留在農村可以長期保持自己的話題度,在我們這個時代熱度和話題度是直接和利益掛鉤的,這樣做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派是形象派,自古名利不分家,這派其實和利益派觀點接近,但是他們要更溫和一些,不像利益派那麼直接。他們認為朱之文留守農村是為了維持自己農民歌手的人設,因為這個樸實、接地氣的形象是他的立身之本。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情懷的事我們放在最後說,先來說說利益派和形象派的觀點。

毫無疑問的,如果朱之文不是為了情懷,而是為了名利而留在農村的話,他的所有言論、行為就都有了炒作的嫌疑。

他留在農村的選擇無論是為了名,還是為了利,都只是一種維持人設、維持話題度的手段。

他犧牲了自己的隱私、一部分錢和家人的安全感,換取了其它更大的利益。

那麼,這樣一個精明的、深藏不露的大衣哥,肯定是用不著我們來同情的,他的這種表裡不一、精明算計的行為和形象,也更不應該得到推崇和讚揚。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但是,我其實是不太認同朱之文只是為了名和利而留在農村的,如果不是真的適應農村的生活,對那裡有所喜愛和依戀,而只是為了名利,那麼所付出的的代價還是太大了一些。

所以我寧願相信這是一個綜合考量後的選擇,即情、利、名三個行為動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按所佔比例來分的話,大約是5:2:3的情況,即5分是為了情懷,2分為了利益,3分是為了維持人設形象。

這個比例未必準確,但應該還是可以說明問題的。

但是無論比例如何變化,只要這裡面摻雜了名利的因素,朱之文的行為和選擇就不是那麼純粹,也就無法得到我們的認可和推崇。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最後,如果朱之文的行為動機真的只是情懷,為什麼我依然認為朱之文是不值得同情、讚揚和推崇的?

如果朱之文選擇留在家鄉真的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就是純粹的眷戀故土,純粹的喜歡農村的生活,那麼我認為他這是在白白糟蹋上天給他的機會,也是在同這個時代最大的浪潮做鬥爭,是明顯的逆潮流而動的不智行為。

他何其幸運被這個時代選中,成為那個萬中無一的幸運兒,可以直接突破階層壁壘,跨越城鄉藩籬,在城市化大潮和社會變革中成為一步登天的那一個。

可是他有多幸運就有多愚蠢,直接棄命運之神的禮物於不顧,在所有的選擇中選擇了最差的那個。

無論它是為名為利,還是為情,都不應該成為他逃離那個汙穢泥潭,重新選擇人生的障礙。

要知道,他的這個重新選擇命運的機會是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

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上天給你的機會,你自己不好好把握的話,早晚會遭到命運的反噬。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別和我說農村如何美好,農村人如何樸實善良,我本人對農村沒有偏見,我本人就是農村出身,我父母也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村人。

但也尤因如此,我才更知道農村存在的那些齷齪,以及大部分農村人的貪婪、勢利和欺軟怕硬。

這一切問題的根源其實並不在農村,而在於階層。

目前的現實情況就是,無論宣傳中如何說,農村就是這個社會的底層,底層從來都是最黑暗、最齷齪的地方,無論城鄉。

而我們的國家要做的以及正在做的,無論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還是新農村建設,都是為了改變這種情況。

讓我們的所有國民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讓我們的底層,包括農村人都可以遠離那些不好的、負面的東西,讓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越來越文明。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但是朱之文是怎麼做的呢?

他有機會離開卻選擇留下,已經是逆潮流而動,對不起上天給他的機會。

可你留下就留下唄,如果好好利用自己的名氣和聲望,好好建設家鄉,帶領鄉民致富,為新農村建設出一份力也是好的。

可是,他都做了什麼?

自己碌碌無為,間接放大了鄉民心中的惡意,養了一群以吸血而生的廢物蛀蟲,嚴重破壞當地農村正常的生態,使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這種不良風氣成為當地主流。

無論他幫助這些人賺了多少錢,這樣的農村肯定是和國家大力提倡的新農村截然相反的典型。

他對當地農村生態帶來的破壞,更是捐多少款都抵消不了的。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而他所謂的鄉土情懷更是不值得我們推崇和羨慕,既然走出來,就不要回頭,偶爾的回憶尚可理解,要是真心懷念所謂田園生活,想走回頭路,那才真是腦殼裡進水了。

而最諷刺的是什麼呢?

那些在抖音、某手上面美滋滋的給那些村民發的視頻點贊、評論,給這些村民的蛀蟲行為買單的都是誰呢?

就是那些推崇和讚美朱之文,無比嚮往美好田園生活,認為朱之文是樸實、善良、接地氣農民代表的人。

可以說,這些看不清形式的庸人與那些村民合謀,才有了這一場場的鬧劇。

那些被他們推崇和讚美的畫面背後,恰恰是他們最想不到的齷齪。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4月18日凌晨,新浪微博上認證為“朱之文”的賬號就大門被踹連發兩條消息。

之後朱之文在直播中這樣回應:“這絕對不是我的號!”他展示了自己用了十五六年的手機,“你看我這個諾基亞,怎麼玩微博啊。”

朱之文還表示,自己沒有抖音、微博、頭條賬號,也沒有簽約公司,網上諸賬號發聲,請勿信。

為什麼我說朱之文的遭遇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推崇?

呵呵噠……

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

為什麼微博賬號被騙子搶注,為什麼那些鄉民可以靠吸他的血賺錢,就是因為他自己不作為啊。

不管這背後的原因是他真的保持農民本色(很好奇現在有幾個農民還用諾基亞?),還是為了維持人設形象,這後面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騙子趁虛而入,鄉民以吸血為生。

你朱之文真想為鄉民做點事,真的熱愛家鄉的話,不是要遠離那些先進的互聯網產品,而是要親近它們,用好它們。

就像我在前面說的,以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善用這些工具,可以為家鄉帶來的收益將是巨大的。

甚至不止是他的家鄉,對全國的農村產業和電商都可以起到帶頭示範作用。

從這點上看,朱之文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庸人,時代選中他從根本上就是個錯誤。

像朱之文這種人,無論他出於什麼目的和動機,都是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一員,都必須要被我們所鄙棄,更遑論推崇和讚揚?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千萬不要成為那些庸者中的一員,時代大潮滾滾向前,沒有庸者和蠢貨的位置。

向前走,別回頭。

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才是新時代年輕人應該有的氣象,和應該推崇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