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美國出版,豈能君子可欺以“方”

方方日記美國出版,豈能君子可欺以“方”


4月8日,時隔76天,武漢啟封。

這標誌著我們在疫情防控的嚴峻鬥爭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放眼互聯網,一場關於輿情防控的輿論鬥爭遠未結束。

1

在某些人眼中,“那美好的仗已經打完”,但他們埋下的炸彈卻在國際輿論場上不斷引爆,他們遞出的子彈已經到達大洋彼岸。

《方方日記》以創出版界紀錄之快速,即將由美國一家大出版商出版,並已經開始在一家大型網站上預售。幾乎同時,一些美國政客炮製“李文亮法案”,將《方方日記》30多次提到的李文亮嚴重政治化,這位稱職的黨員醫生被硬生生地被扭曲為“反體制的鬥士”。

身處疫情震中的美國政客,無暇自哀,卻如此關心一位來自中國的不倫不類的作家及其不倫不類的作品,其動機著實讓人費解。

想來想去,無非雞毛也能當令箭,古代有句諺語:“君子可欺以其方”。意思是君子人品正直,別人可以利用這點來欺騙他們。

至於方方本人是什麼態度,這裡姑且不下結論。不過既然她“應約”寫了稿子,又同意在國外出版,至少應該是半推半就吧。

2

《方方日記》把武漢說得那麼慘,一副“誰敢比我慘”的樣子,一些善良的美國民眾看了之後,估計會暗自慶幸——“看來我還不是最慘的!”。

前段時間,一些外媒不是炒作中國手機號註銷了一千多萬嗎。他們想,我們不過是註銷10萬到24萬之間吧。這是初級的欺君子以“方”。

《方方日記》這瓶安慰劑,比美國的醫療船“安慰號”還給力——它能慰藉心靈的創傷、制度的頹喪、文明的失落。

當然,這樣一本據稱很對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口味的作品,不可能只作為防守用途,那是大材小用。他們從《方方日記》中引經據典、尋章摘句,推導出中國“瞞、瞞、瞞”“錯、錯、錯”,然後藉機把美國政府坐失疫情防控良機、導致人道主義災難的黑鍋甩到太平洋西岸,甚至打起新一輪“庚子賠款”的算盤。這是高級一點的欺君子以“方”。

然而,這口鍋太大,太平洋太寬,是如何也甩不過來的;這個庚子年也不是120年前的庚子年,不僅賠款要不到,賠禮也沒有。

3

還有更高級欺之以方,

是針對我們這個“君子型政府”的。

說實話,我們這樣一個政府,真的是有君子之風的。我們對自己的標準很高,近乎理想主義、完美主義。脫貧攻堅我們“不讓一個人掉隊”,疫情防控我們“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出了什麼問題總是想到“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群眾也很信任政府,對政府的期望值很高。一切都很美好。

但問題在於,方方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我們的成績,拿著放大鏡找政府的問題,然後上綱上線,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一個總是在做事的政府,挑刺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畢竟,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洗碗效應”擺在那裡。

實際上,方方們捫心自問,他們不是不知道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他們對我們的政府如此的嚴苛,不是“愛之深責之切”,而是從內心深處看不上、看不起、看不慣。

從挑刺到挑撥,從挑撥到挑動,社會戾氣不斷升騰,社會心理趨於脆弱。他們不是批評,是批判;不是鞭策,是鞭笞;不是良心,是禍心。

4

現在不少觀察家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們這樣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積極有為的“君子型政府”,卻往往因為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在網絡輿論場上遭受不公正的甚至凌辱式的批評。

反之,一些西方國家的政府搞市場原教旨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任由群眾在自由競爭中自生自滅,即便行徑近似“無賴”,卻仍有那麼高的支持率。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意識形態的穩定性,在於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方方,或者他們的方方沒有那麼多的支持者。他們對付他們的方方們的手段,是我們這樣一個“君子型政府”所不願為的。這恐怕也是方方們肆無忌憚、上躥下跳的原因所在。

這是一種很下作的欺君子之以方。

5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官方主流媒體作了很多的正面報道,但對網上以方方們為代表的負面聲音批駁遠遠不夠。

我們信奉“網上來網上去”的原則,不插手“倒方派”對“挺方派”的網上鬥爭。這樣看似公平,實則不公。

顯而易見的是,“倒方派”雖然義正詞嚴,但顯然的不對路“挺方派”的味口,十分勢單力薄,有時還要被方方們反咬一口,說什麼腦子裡都是“垃圾和毒素”。

反之,方方和“擁躉們”儘管閃爍其詞,但他們同互聯網大佬及其幕後控制者有著共同的價值觀——這裡且不說利益的問題,形成了天然的盟友。

“撼山易,撼汪主席難”,這就是實際情況。

6

毛主席說過,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鐵的事實面前,支持我們的人是絕大多數,但也要看到,由於“沉默的螺旋”的存在,他們往往是“沉默的大多數”。如果對反對的聲音不予批駁,他們就會變本加厲、遙相呼應,在一定範圍引起思想混亂,乃至產生更壞的結果。現在看來,不搞不行!

筆者之前也寫過“種自己的莊稼,讓蝲蝲蛄叫一會兒”,但現在看來,是自己太樂觀了,畢竟“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

如果蝲蝲蛄自己不願意銷聲匿跡,還需要農人手動清除。因為他們從叫喚到交歡,繁殖出太多的蝲蝲蛄,對莊稼的根莖損傷就太大了。

這裡想起一千多年前,韓愈《祭鱷魚文》這樣警告鱷魚的:“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

文/胡一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