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變等於患癌嗎?

​癌前病變不是癌 是癌症預警信號

癌症目前作為疾病帝國的終極BOSS,出現過程極具儀式感,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是一個循序漸進、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人體內的正常細胞,從增生到完全癌變,要經過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3個階段。


平時常被提及的癌症,是後兩個階段“原位癌”和“浸潤癌”。


癌前病變雖然佔據癌症的第一個階段,但它不是癌症。詳細來說,癌前病變是具有發展成為惡性腫瘤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是一些可能繼續發展下去,並具有癌變性質的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
這個階段,人體內不會有癌細胞存在,只是具備癌變性質,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發生癌症,所以被作為癌症前的預警信號。


癌前病變既然作為癌症預警,就意味著可以向癌症惡化,也可以不惡化,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提高警惕!常見部位的癌前病變

雖然癌前病變還不是癌症,但是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就具有發展為癌症的風險。所以當它們現身,就一定要重視起來。


上消化呼吸道
黏膜白斑、黏膜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表現為局部的異常增生,有可能發展為口腔癌。喉角化病、紅斑樣病是喉部,特別是聲帶黏膜的癌前病變。



慢性胃炎、胃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可能進展為胃癌。

癌前病變等於患癌嗎?

結直腸
腺瘤樣組織、腺瘤性息肉,為經典的大腸癌癌前病變。潰瘍性結腸炎,腸黏膜可反覆潰瘍增生,如果不及時治療,發生腸腺癌的概率非常大。



肝硬化,一般由慢性乙型肝炎導致,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胰腺
胰腺小導管上皮的增生,可發展為胰腺癌。

癌前病變等於患癌嗎?


鱗狀細胞的異常增生以及原位癌,是鱗癌的癌前病變。通常認為基底細胞的增生、環狀細胞增生和鱗狀上皮化生是鱗癌發生的早期形式。
伴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原發性瀰漫性特發性肺神經內分泌細胞增生,可分別發展為支氣管肺泡癌和胸膜惡性間皮瘤。


皮膚
黑色素細胞痣和光化性角化病,對陽光、紫外線敏感,可能分別發展為黑色素瘤和鱗狀細胞癌。
皮膚慢性潰瘍,如果經久不治,長期刺激下,表皮的鱗狀上皮增生,可能發生癌變。


乳腺
乳腺上皮的良性增殖性病變(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由於乳腺小導管以及終末導管小葉單位增生,導致乳腺癌的發病風險上升。

癌前病變等於患癌嗎?

子宮
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源於宮頸鱗狀上皮或腺上皮,有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由於通常沒有症狀,只能通過巴氏塗片的細胞學檢查發現,通過陰道鏡檢查和活檢證實。


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宮頸糜爛),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可逆的。如果伴有HPV感染的話,會導致上皮的非典型增生,就有可能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卵巢
漿液性包涵囊腫、卵巢上皮或囊腫內壁異型增生、交界性腫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已經公認的卵巢癌癌前病變。


但是,迄今為止仍不能在組織學上確認早期病變,因為卵巢癌經常在晚期才有表現,確認前期病變非常困難。


前列腺

高級別前列腺上皮內瘤變,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變。


膀胱
泌尿道上皮內腫瘤,包括單純增生、伴有不典型性增生和異型增生或伴有中度不典型性增生,與平坦型膀胱原位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鱗狀上皮化生,與血吸蟲相關性膀胱癌中鱗狀細胞癌的發生,關係密切。


一旦發生癌前病變預警 不必驚慌失措 也不能忽略治療


遇到癌前病變,過度恐慌無益於疾病的治療,只會干擾正常的生活和心態。


應該做的是:

1、積極配合醫生,如需手術,就積極手術;如需定期複查,就去定期複查。

2、平時注重飲食,健康規律生活。

3、發現不適,及早檢查,定期參加體檢,對疾病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真正地防癌於未然,使自己擁有健康體魄。


對於癌前病變,今天需要澄清的就是:

① 癌前病變不是癌,不應將癌前病變與癌等同起來。
② 癌前病變大多數不會演變成癌,僅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變成癌症。

③ 不能把癌前病變擴大化,把一些不屬於癌前的病變,如一般的皮膚痣、普通的消化性潰瘍當做癌前病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