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文/劉慶國

三五人一群,臂挎小籃或手拿袋子,在秋收過的花生地裡徜徉,他們無不滿懷虔誠、聚精會神,每看到一粒花生,便彎下身去,愜意地收入囊中,這是我自小腦海中撿花生的印象。

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花生在中國出現的歷史悠久,考古隊在漢景帝陽陵墓中就發現了花生的身影,距今至少已有2100多年。它是冀東平原傳統的種植作物,相對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是比較貴重的,所以莊稼人在刨花生(收穫)時千方百計地做到“顆粒歸倉”,但是由於時間緊搶收的原因,每塊花生地裡總會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遺漏下部分花生果,也給撿花生者留下了欣喜和希望。

刨花生的早期階段,處處是剛把花生秧子拉走的地,由於人們忙著把花生收到家中,沒時間仔細撿拾丟下的花生,所以地裡的花生多,撿的容易。撿花生者往往早早守候著,車剛出地頭,撿起的花生已經放入了籃子,花生堆放過的地方最多,有時會一把一把的撿。這個階段是撿花生最省力的時候,也是收穫最多的時候。

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從刨花生開始後十幾天,大片的花生地都收穫完畢,表面的花生已經很少,撿花生就進入了翻撿的階段。孩子們沒有太大的耐心,翻撿花生者多是中年以上的,老人居多。他們經常拿一個小鐵耙子和一把小鏟,見地就進,進地就翻,找到花生較多的地就“安營紮寨”,每一條壟都不放過。

如果遇到刨花生時鎬或犁鏵角度和高度走得不正的(莊稼人稱扎管兒),那就好像淘到了寶藏,因為這樣的花生地裡每一撮秧子下都會留下幾顆花生果,撿花生的人就好幾天都守在一塊地裡,用耙子翻,用剷刀挖,直到每個角落翻遍才善罷甘休,累是累了點,但滿滿的收穫讓人輕鬆喜悅。

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再過幾天,所有的花生地基本被翻了個遍,丟下的花生也已不多,在地裡巡視一天也再難有很多收穫,人們就等著一場大的秋風或秋雨。

最喜歡大雨後撿花生,小時候曾趕上過一次。晚上一場大風雨後,第二天早上天還矇矇亮就起了床,和大人們出了村,街上的人絡繹不絕,像趕集一樣,人們無暇打招呼,悶著頭急匆匆趕路。人流穿過一條狹長的小路西北而行,由於人太多,比較擁擠,有著急的人就乾脆從旁邊的苞米茬子地裡越過。

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到了西坨,遠遠看去,白花花一片,地面上的花生經過一夜風吹雨打,全都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人群迅速分散開來,投入了戰鬥,忙得直不起腰來。太陽昇起來了,籃子、袋子眼看著鼓了起來,很多人額上滲出了汗珠,和樹葉、草叢上的露珠一起,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

撿花生:對土地的膜拜

所有的人,好像都聽到了一種遠古神秘的召喚,不約而同集中到祖祖輩輩耕種不息的土地上,參加了一場隆重而神聖的儀式。人們大多俯身低首,有的甚至五體投地,對土地進行著最虔誠的膜拜,這種膜拜已經進行了千百年,並且會永無止境的持續下去。因為,這是對無私奉獻者的最高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