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最美的愛情

何為最美的愛情

在如今這樣一個什麼都追求速度的快節奏的社會中,就連愛情也追求快,就像一陣龍捲風來的快,來的猛烈,退卻後只剩下一片狼藉的蕭條,這樣的世界似乎越來越不懂愛。反而更加讓人開始懷念從前那種日色消褪的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浪漫。

而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歲月靜好,細水流長,日久愈純。到如今依舊令人津津樂道。

錢鍾書曾形容楊絳是“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而楊絳在錢鍾書去世後也寫到“我們仨失散了,留下我獨自打掃現場,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就是這樣一份從相識相愛到相守的感情,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何為最美的愛情

何為最美的愛情

很喜歡錢鍾書曾寫給楊絳的那一段文字:“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真的好美,美到沒有理由不為之動容,美到讓人不得不心生嫉妒。

他們二人的愛情就如一部清新的詩,可以用一切美好的詞來形容都不過分,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相守,如詩般靜美,縱然是經歷過文革那段暗無天日的時日從他倆的身上也從不曾感受到一絲苦澀,只要是他倆在一起的時日,有的僅僅是甜蜜。這或許才是最為理想的愛情,彼此真正的靈魂伴侶,無論生活是波瀾起伏還是一馬平川,只要彼此相伴每天都是陽光明媚的美好。他倆的愛情是許多人窮盡一身都無法企及的理想。

何為最美的愛情

楊絳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門第,清逸溫婉,知書達理。1928年,楊絳高中畢業,她心心念念想報考清華大學外文系,不料那年清華大學開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沒有名額。無奈之下,楊絳選擇了東吳大學。

1932年初,楊絳本該讀大四下,東吳大學卻因學潮而停課。為了順利完成學業,楊絳毅然北上京華,作為旁聽生借讀清華大學。當時,為了去清華,楊絳放棄了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至此,她終於圓了清華夢。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冥冥,愛情的紅線將她牽引至錢鍾書的身邊,儘管姍姍來遲,好在一切美好的剛剛好。3月裡,日暖風和,空氣中還彌散著花香,一切都溢發著愛情的浪漫氣息,就在這樣一種甜蜜場景中,才子佳人終得相遇了。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的門口,幸運地結識了大名鼎鼎的清華才子錢鍾書。當時錢穿著青布大褂,腳踩一雙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目光炯炯有神,談吐機智幽默,滿身浸潤著儒雅氣質。兩人一見如故,侃侃而談。恰巧兩人在文學上有共同的愛好和追求,這一切使他們怦然心動,一見鍾情。

何為最美的愛情

最令人豔羨的自是錢鍾書寫給楊絳的情書,一字一句吐漏真情,抒發愛意,一筆一劃見著情意淺濃。錢鍾書為楊絳寫了許多情書,不僅僅在兩人戀愛期間,二人婚後也常寫情書,據說有整整一箱子,足見其對楊絳深深的愛。在如今這樣一個書信早已擯棄的社會,表白只需一封簡短的信息,或是一通不見面不知表情,不聞心跳的冰冷電話,在一起或是衝動的一夜溫存,亦或是瞬間的酒精催發,所有的情愫都摻雜這社會的燈紅酒綠的迷離,來得快也去得快,在這個越來越不懂愛情的浮躁社會中,誰還能向前人那樣靜下心來,一筆一劃抒情表意地去寫一封情書呢?如今信息的飛速傳播或許增加了便利,卻也喪失了那種收信時的驚喜與等待回信時的漫長忐忑,那種忐忑未嘗不是愛情的一種美。

何為最美的愛情

1935年,楊絳陪夫君去英國牛津就讀。初到牛津,楊絳很不習慣異國的生活,又鄉愁迭起。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錢鍾書早已在廚房忙活開了,平日裡“拙手笨腳”的他煮了雞蛋,烤了麵包,熱了牛奶,還做了醇香的紅茶。睡眼惺忪的楊絳被錢鍾書叫醒,他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把美味的早餐放在小桌上,這樣楊絳就可以坐在床上隨意享用了。吃著夫君親自做的飯,楊絳幸福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聽到愛妻滿意的回答,錢鍾書欣慰地笑了。兩年後,《圍城》成功問世。錢鍾書在《圍城》序中說:“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裡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其實,《圍城》是在淪陷上海的時期寫的,艱難歲月裡,夫妻兩人相濡以沫,相敬如賓,這是多麼難得的人間真情啊!

何為最美的愛情

如果你相信人有前世今生,那一定也會將這樣的愛情歸類為“命中註定”。

何為最美的愛情

而今,一百多年的歲月風塵,仍未曾能掩藏了她的風華。在這個喧囂躁動的時代,她的安寧及淡泊讓人們看到“活著,原可以這麼好”。她呢?早就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或許就是最美的愛情吧!

王力宏、章子怡 - 愛一點 (自制伴奏).mp34:40

來自文慶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