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匡雅明

1982年出生於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油畫專業,學士學位

自由藝術家、油畫


kuangyaming.arthub.cn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黑洞視界》 180x100cm 布面油畫 2018


核裂


文 /匡雅明


《核子系列》從創作之初還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象徵主義的影響,關注人與社會以及自然的關係。


很久以前就對科學與科技有了很深的興趣,人類文明的發展與昌明也是伴隨著科學的推進,科學拓展了人們的世界,改變著人們的世界觀。同時也會反映在文學藝術上,讓人們更有熱情的是講述 人們對於這個世界新的認識。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裂變》 160x55cm 布面油畫 2016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裂變》局部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沉默》 160x55cm 布面油畫 2016


但同時也會去反思科學衍生出來的技術,對於人類文明的影響以及科學技術手段對於人類慾望和貪婪的放大與催化作用。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盡頭》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3


當人類建立了高度現代化的社會,價值觀念促使一切都朝著商業化發展,人的生活空間受到了空前的擠壓,孤獨、苦悶、焦慮等情緒與繁榮的物質世界形成了某種錯位狀態,人類自身的生態系統出現了與自然失調以及現代科技對於人的精神空間的侵蝕。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The new century》 100X80cm 布面油畫 2019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雲》 100X100cm 布面油畫 2019


核子系列前期主要表現的是現代科技促成的生活模式對於人和自然的影響。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放任生存環境造成破壞,貪婪而又毫無節制。選取核爆作為核子系列的元素,也正是源於它作為科技發展的一個極端示例,並且人類也真實的感受到了有它帶來的真是恐懼。


自20世紀最後幾十年至今,人類一直生活在核恐怖的陰影之下。同時他對於人類生存環境的改變也是之前的不曾有過的,無論是切爾諾貝利還是剛剛發生的福島。它就像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終極惡魔,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末日炫彩 4#。》 160x160cm 布面油畫 2012


後期隨著作品的不斷深入,也慢慢思索。科學的發展是人類文明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體現,對於規律的探知,對於本源的渴望,對於人類將向何處去的期待與恐懼。都需要發現科學與認識科學。


我們對於依託科學的各種技術,無論是對人類的威脅還是對世界的破壞,歸根到底是人性的弱點,這和科學本身無關,人類發現科學的道路是令人敬畏和尊重的。作品也是慢慢轉變成對於這個世界和宇宙的自我認識之中了,去表達人類對於宇宙的孤獨和現實的迷失,即偉大又渺小的矛盾認知之中了。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混沌》 100x100cm 布面油畫、丙烯、馬克筆 2018


Arthub x 匡雅明



Arthub:匡老師,您好。您的核爆炸,蘑菇雲及衝擊波,近階段都採用一種溫柔的暖色調,而非直接地表現殘酷性及恐怖感,您會使用魔幻色彩的出發點來源於什麼?

匡雅明:一開始做這個系列的作品是從科技、自然與人類的關係為出發點的。後來隨著對這三個方面自己的思考的不斷加深,會從多角度的去思考他們的關係。之中雖然還是很大的方面是出於憂慮和警覺,但也有人類對於科學探索的欽佩。一開始選擇核爆,也僅僅覺得它是人類在科學的探索中一個最為極端的案例吧。所以創作這個系列本身的情感是複雜的,站在不同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光》 120X70cm 布面油畫 2018


如果畫面的內容和表現的色彩情緒有反差或者說有層次,可以讓觀者有更好的共鳴和思索,一幅作品多拐幾個彎,多一些層次總歸是好的,就跟我看過的一個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他所運用的色彩和內容的表達的情緒就很豐富,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作品應該具備的品質。

除了上述的思考意外,也會是覺得科學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最魔幻的一個階段和領域,他的每一次發展進階以及自我的否定,都會為人類打開一個新的維度去認知世界。用這樣的顏色我自己覺得無論作品本身內涵還是背後的底層認知上都是第一貼切的呈現。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原子世界》160X160cm 布面油畫 2017


Arthub:在您的創作中,對“蘑菇雲”也進行了“變形”,蘑菇雲不再是平地上核爆炸後的冰冷產物,而是有了葉子,有了根脈。例如《生命之樹》,長在了樹上;《神蹟》、《原子世界》等,猶如開出的一朵夢幻之花,您這樣創作的背後,賦予的寓意是什麼?

匡雅明:科技和自然的關係,以及更直接的戰爭與生命的關係吧。有的時候會擬人化的把戰爭想成一個生命體,他控制著一部分人的精神和慾望。他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它的生命力是靠著無數生命的逝去而存在,但很多時候它的緣起有那麼的荒謬。到《原子世界》的時候已經慢慢地被科學本身有些著迷了,只是希望在邏輯通順和自洽的情況下,去表達自己思考的不同方向,希望和觀者更多的通過畫面而交流,而不僅僅是一個講述者。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神蹟》 180X80cm 布面油畫 2018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生命之樹》 200X200cm 布面油畫 2012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列強》 80X240cm 布面油畫 2012


Arthub:能為我們解讀下作品《列強》,以及今年的新作《列陣》嗎?

匡雅明:列強的創作是早起作品了,就是想表達對權力和戰爭的思考。記得小時候經常聽過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我們國家在這裡面,那時候僅僅會覺得自豪。後來才知道他對於人類更豐富的意義,方方面面很難幾句話幾個定義就說的清楚。

這個作品正好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雙雙擁有核武器之後吧,朝鮮也緊隨其後。核武器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掛在我們的頭頂。處於各種情緒的集結畫了這幅作品。之後的陣列和列強確實有一些關聯,但也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吧。

宇宙篩,可能所有的生物都逃脫不了宇宙的宿命,總會覺得我們人類會因為尺度牢籠困在太陽系。但我們在這個小小的星球拼命地爭奪資源,無論國家還是所謂的民族、信仰、主義。最終不過是一瞬,我們比恐龍幸運的是我們知道我們未來的結局,我們比恐龍不幸的也是知道自身的結局。正如路易十五情人的一句話: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陣列這幅作品是列強的一個延伸。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陣列》 160x55cm 布面油畫 2019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陣列》 局部


Arthub:在您的近作中,核裂後,慢慢的不再是以雲霧產生,而是以一個個“氣泡”組成,在這些“水滴”似的氣泡背後有什麼特殊的表達嗎?又或是它們所指代的對象發生了變化?

匡雅明:這個到沒有特殊的表達,就是看了很多關於原子模型,各種微觀粒子模型方面的知識。覺得在微觀世界是有各種粒子組成,各有各的性質、各有各的作用感覺很神奇。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源力》 100X110cm 布面油畫 2019


Arthub:您希望觀者從您的作品中獲得怎樣的體驗?

匡雅明:我很喜歡總結或者詢問觀者體驗,後來問的多了,發現觀者的體驗是一個更加發散的過程,這個過程更像是觀者和作品的互動。我是想把我最對作品基本要求傳達出去就好了,比如魔幻、敬畏、恐懼、警惕這樣的情緒,具體觀者更個人的體驗就讓他和作品本身去互動就好了。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冥想》 50x70cm 布面油畫 2019


Arthub:您覺得藝術家最應該具備哪種精神?

匡雅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其他作品賞析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躍進》 100X70cm 布面油畫 2018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原子盒子》 100X110cm 布面油畫 2018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核》 150x150cm 布面油畫 2015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變奏》 120x60cm 布面油畫 2019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END


匡雅明 | 神蹟,催化終端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