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這是三國時期曹植最著名的那首《洛神賦》,是他為了悼念自己的嫂嫂甄宓而作。

甄宓(183年1月——221年8月),又稱甄夫人或者宓妃,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縣)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在兒子曹叡即位後,他替父追封母親甄氏為“文昭皇后”。

關於曹植和甄宓的流言蜚語古來有之,甚至於,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還作《無題四首》: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其中,“宓妃留枕”的故事,說的就是甄宓把自己鑲金的玉枕留給了曹植。不過,這個玉枕並不是甄宓親手交給曹植的,而是甄宓過世一年後,魏文帝曹丕當眾將它賜給了曹植,藉此來羞辱弟弟對甄宓的不軌之心。

曹植雖然才華橫溢,但在政治上並沒有太多野心,只是由於被曹操太過寵愛而牽涉進了儲位之爭,由此開始兄弟結怨。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植劇照

在被兄長曹丕公開羞辱後,儘管曹植五內俱焚,但看到玉枕後還是如獲至寶,一路上睹物思人。回到自己封地後,曹植有感而發,一氣呵成地提筆創作了《感甄賦》。

曹丕駕崩後,他和甄宓的兒子曹叡登基繼位,史稱魏明帝。曹叡並不受曹丕器重和寵愛,但他與母親甄宓感情深重,即位後覺得《感甄賦》雖辭藻華麗,蘊含真情。但是,自己的叔叔惦記自己的母親,總歸有辱皇室的體面,於是下令改名為《洛神賦》。

結果,此事卻在民間更加傳播,皆言甄宓冠絕天下,由洛神轉世而來,她“洛神”的美譽也因此而得名。

接下來,文史不假為您努力還原這個

三國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女子——甄宓。

一、甄家有女初長成

河北甄家本是世家大族,傳承到甄逸這一代時已經不再顯赫,只做了上蔡令(當地縣長)。甄家共有三子五女,長子甄豫早逝,次子甄儼和三子甄堯都是舉孝廉出仕;五個女兒分別是甄姜、甄脫、甄道和甄榮,最小的女兒甄宓。

甄宓從出生起就註定了自己的不平凡,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

每寢寐,家中彷彿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

隨著年齡的增長,甄宓更加異於常人,遠遠強過自己的幾個哥哥和姐姐。從六七歲起,她就顯得非常懂事,說話做事都沉穩持重,頗具大家閨秀的風範。

由於家中有哥哥們讀書學習,所以甄宓很小便初通文墨,而且還樂此不疲,反而對針織女紅不太上心。兄長挖苦她“不務正業”,甄宓卻以

“不讀書,何以明是非?”來回懟。

而事實上,甄宓自幼的讀書學習並沒有白費,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

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

面對東漢末期的亂局,甄宓勸諫母親不要貪圖金玉錢財,而要開倉救濟周圍的窮苦百姓,得到了甄家上下的一致認同。甄宓的一席話,也算為那個慘無人道和餓殍遍野的亂世增添了一絲人情味。

而關於甄宓,還有一件事能準確反應出她的人物性格。據《魏略》記載:

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

甄母老年喪子,實屬人生大不幸,故而行為舉止難免會有所偏失,甚至傷害到了同樣因為喪夫而導致不幸的寡媳。年僅十四歲的甄宓卻能換位思考,勸說母親應該更加善待自己的嫂嫂和侄子。由此可見,甄宓是一個通情明理之人。

二、袁夫人變成曹夫人

建安二年,孔融以天子符節代漢獻帝出使鄴城,加封袁紹為大將軍,並賜符節讓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和幷州四個州的事務。至此,袁紹成為諸侯中最強大的一支。

既然兼領四州之地,中山無極恰屬於袁紹的地盤。對於域內的風土人情和各種才俊,袁紹倒也心知肚明,於是才色雙絕和秀外慧中的甄宓自然進入了他的視線。

袁紹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由袁紹和妻子劉氏做主,袁家為次子袁熙聘娶了甄宓為妻。

在袁家的三個兒子中,長子袁譚跟隨袁紹南征北戰並屢立戰功,成為最有權勢的一個;三子袁尚相貌俊美,頗有乃父之風,深得袁紹和劉氏寵愛。以上兩子,是袁紹嗣位的強有力競爭者,唯獨次子袁熙,是三個兒子中最不被看重的一個。對此,甄宓也只能無可奈何的認命。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操劇照

一場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加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勢,使之一舉成為最強的一股勢力。

而兵敗後的袁紹,只得狼狽逃回了自己的大本營鄴城,沒過多久就在氣急敗壞之下吐血而亡。袁紹死後,鄴城中卻沒有繼任主帥,情勢更加混亂。

由於袁紹在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之間左右搖擺,始終沒有明確嗣位人選。為了避免激化矛盾,他竟然將三個兒子全部派出,長子袁譚駐守青州,次子袁熙駐守幽州,三子留守冀州,但並不在鄴城內。

這樣看來,袁紹最後選定的接班人是幼子袁尚。長子袁譚自然忿忿不平,竟然主動聯絡曹操,請求他攻打鄴城。眼見兄弟反目,曹操自然樂得做順水人情,立即出兵包圍了鄴城。

袁尚本就是一個“金漆馬桶”,眼見曹操大兵已至,竟然不去救援鄴城,不管尚在鄴城的袁家老小,包括自己的母親劉氏。反而,他親率重兵前往青州去與袁譚大打出手,以命相搏。

於是,曹操趁著鄴城守備空虛和人心渙散之際,輕而易舉的攻佔了鄴城。於是,袁家的男女老少,包括袁紹的妻子劉氏,袁紹的兒媳甄宓等人,都變成了曹操的俘虜。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丕劇照

在攻入鄴城時,曹操下令士兵包圍袁家府邸但不準入內。直到曹丕趕到後,他才率先進入袁府內院,第一次見到了甄宓,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天下第一美女。果然,名不虛傳!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中,羅貫中這樣寫道:

曹丕率軍擅闖袁紹府,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上前舉劍欲殺,卻見甄氏玉肌花貌,有傾國之色。

曹丕深知自己父親曹操好色的秉性,歷來喜歡淫人妻子。所以,他搶先出手,向父親曹操和母親卞氏提出求娶甄氏。曹操儘管垂涎甄宓的姿色,但卻不忍和兒子爭奪,只得答應這樁婚事。時年,曹丕十七歲,甄宓二十一歲。

三、新婚燕爾生活甜蜜

作為“建安三曹”之一的曹丕,其文采縱然不如曹植,但也稱得上是一個才子。《燕歌行》: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相比於曹操詩詞的雄渾,相比於曹植詩詞的靈動,曹丕的詩詞中更多顯現出一種明媚和柔和的基調。明代文學家鍾惺曾用“婉孌細秀”來評價曹丕,更有人評價曹丕的詩詞“沁人心脾而又勾魂攝魄”。

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這樣評述:

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丕和甄宓劇照

與曹丕這樣的人生活, 甄宓在新婚後的生活還是甜蜜的,基本可以稱得上是琴瑟和諧與夫唱婦隨。婚後第一年,甄宓便為曹丕生下了他的長子曹叡,也成為了曹操的長孫,變相地為曹丕的奪嫡爭儲加分助益。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

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

每當曹操和曹丕外出征戰,甄宓總是盡心竭力的照顧婆婆卞氏,深得曹操父子的感動。在古代,婦德是極其重要的,而婦德最大的體現就在於絕不專寵,更不恃寵而驕。

為了給曹氏一族增加子嗣,延綿後代,甄宓不斷規勸丈夫曹丕多多親近其她女子。或許因為太過寬容和放縱了,曹丕在這期間納入其她的姬妾,比如郭女王。

郭氏(184年4月——235年3月),字女王,南郡太守郭永的次女,早年就失去父母,家中兄弟皆喪。她隻身在亂世中闖蕩,曾暫避於銅鞮侯府中充作歌舞姬,因為精通舞藝和姿容美貌而被選入魏王府,成為了曹丕的妾室。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丕和甄宓劇照

不過,在新婚時期曹丕和甄宓的夫妻感情是非常和諧的,任何妾室或者女子都無法代替她在曹府的地位。

四、夫妻嫌隙開始出現

起初,曹丕是完全因為甄宓的美色而被她吸引,進而陷入到無法自拔中,成就了甜蜜的婚姻生活。不過,隨著激情的退潮,曹丕逐漸對於甄氏曾經嫁人之事心懷芥蒂,越來越不舒服。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甄宓劇照

而甄宓的內心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第一次領略曹植的風采,是在銅雀臺落成之時。當時,曹操意興闌珊,大宴群臣於此,並命諸子以銅雀臺為題當場作賦。

曹丕等人雖然勉強成文,但意境和詞藻皆不能令曹操滿意,唯有曹植的一首《銅雀臺賦》語驚四座,令曹操交口稱讚,同時也使得甄宓被他的才情所完全折服:

從明後而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逞。

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

此後,甄宓對於自己的小叔子曹植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對於他的放蕩不羈表現出了更多的寬容。文史不假個人認為,雖然沒有曹植創作《銅雀臺賦》的準確時間,但至少應在赤壁之戰前。

赤壁之戰發生於208年,曹植生於192年,而銅雀臺落成後曹操出兵南下,至少還需要數月的準備時間。這樣算下來,曹植作《銅雀臺賦》的年齡也就十五歲左右。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甄宓劇照

對於當時已經二十五歲,並且結過兩次婚的甄宓而言,應該不會寄情於十五歲的小叔子。她對於曹植的崇拜或者仰慕,也只停留於詩詞歌賦而已。

但是,曹丕卻不這麼認為。他開始懷疑一切,既懷疑甄宓移情別戀於曹植,又懷疑曹植對甄宓存有非分之想。只是,正處在激烈的奪嫡之爭中,他實在沒有精力分心。

五、洛神甄宓香消玉殞

220年,曹操逝世。在臨終前,他擔心“廢長立幼”會出現袁紹那樣的分崩離析局面,故而選擇長子曹丕作為魏王世子。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丕篡漢

曹丕繼任魏王后不久,立即安排華歆等人聯名上奏漢獻帝,勸其禪讓皇位。漢獻帝在無奈之下,只得宣佈結束兩漢四百多年的國祚,禪位於魏王曹丕。

同年底,曹丕登壇受禪稱帝建立大魏,史稱魏文帝,同時追尊曹操為魏武帝,改元黃初,定都洛陽。接下來,在冊立皇后的問題上,曹丕猶豫了。

曹丕最早的原配任夫人因為性情剛直,極不受曹丕寵愛。甄宓入府後,任夫人更加嫉妒無常,曹丕在徵得父母同意後,休掉了任氏並順理成章的把甄宓立為繼任妻子。

現代史學界對當時甄宓的身份究竟是妻還是妾仍然存在異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即便甄宓是妾,也要比郭女王早入曹府。況且,她還誕下了曹操的長孫和曹丕的長子曹叡。無論如何,甄宓都應該是皇后的不二人選,並且得到了曹氏宗親和世家大族的支持。

為了減輕阻力,曹丕選擇暫時不冊立任何人為皇后,但卻冊封郭女王為貴嬪,隨同自己一起移居洛陽,地位僅次於皇后等同副後。

而可憐的甄宓,卻被曹丕繼續留在鄴城,並且還與自己的兒子曹叡分離。

在遭到曹丕的公開羞辱和無情冷落後,甄宓沒有委曲求全,反而使得自己積壓已久的怨氣徹底爆發,甚至還創作了一首《塘上行》。誰知,這首詩不但沒有挽回曹丕的心意,反而成為甄宓之死的導火索: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讀完《塘上行》後,曹丕已經對於甄宓徹底死心,再不抱有緩和夫妻關係的希望,只是顧念自己的長子曹叡才沒有進一步的發落。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丕和郭女王劇照

而就在此時,郭女王卻落井下石,她利用曹叡不足月所生的事實,誣稱甄氏是在懷孕之後才與曹丕結婚,曹叡極有可能是袁熙之子。

對此事關江山社稷的大事,曹丕自然不敢怠慢。在他南征孫權時,故意取道鄴城,當面質問甄宓。

終於!甄宓完全爆發了,她不僅怨恨郭女王的陰險歹毒,更加怨恨曹丕的冷酷無情,竟然毫不顧及曹丕的九五之尊,與之大吵一頓,夫妻徹底決裂。

曹丕返回洛陽後,對此事越想越氣,加之南征孫權無功而返,遂遣使者至鄴城,將甄氏秘密賜死。據《三國志·魏書》記載: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甚至於,甄宓死後還落得“披髮覆面”“以糠塞口”的下場,即下葬時頭髮披散完全遮蓋住臉,口中被填塞滿米糠等物。據說,這種處罰最殘忍,即便到了陰間也無處訴說自己的冤情,甚至於無法投胎轉世。

六、明帝曹叡替母報仇

甄宓死後,曹丕正式提出冊立郭女王為皇后。然而,立即就遭到了曹氏宗親和世家門閥的反對。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一、正妻剛剛過世;二、郭氏出身低賤;三、郭氏一無所出。

郭女王非常有謀略,她立即以退為進,向曹丕上表進言,表示自己的德行、節操、出身都不足以堪當皇后。結果,之前還在猶豫是否再緩兩年立後的曹丕,卻在郭女王表態後,堅決頂住了所有的阻力,正式下詔冊立了郭女王為皇后。

黃初七年,年僅四十歲的曹丕就駕崩於洛陽的嘉福殿內。臨終前,由於其他皇子年齡太幼,他最終決定冊立甄宓的兒子曹叡為太子,並由郭女王輔政。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曹叡劇照

即位之初,曹叡表現得非常恭敬,他尊自己的奶奶卞氏為太皇太后,尊自己的養母郭氏為皇太后,而且還對郭家屢屢封賞。

但是,曹叡一直都對自己母親甄宓之死耿耿於懷。沒過多久,他就替父追封生母甄宓為文昭皇后,並且開始為母親翻案,將所有矛頭都指向了代替甄宓為皇后的郭女王,甚至逐漸萌生了殺機。

青龍三年(235年),在魏明帝曹叡的逼迫下,郭太后自殺身亡,時年五十一歲。 在她死後,想到自己母親當年的慘狀,曹叡同樣下令也對郭氏“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才准許下葬。

三國第一美女洛神甄宓為何被“披髮覆面”和“以糠塞口”後下葬?

甄宓劇照

不論真相如何,魏明帝曹叡總算以自己的方式為母親甄宓報了仇。

文史不假:原創不易,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