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當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他的廣義相對論時,為了與當時靜態有界的宇宙結構觀相一致,他在表達式中插入了一個常數,用以表示與擴張力抵消的排斥力。他稱其為宇宙學常數。

然而,著名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後來發現,與過去所有人的看法正相反,宇宙根本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以極大的速度不斷膨脹!愛因斯坦順理成章地放棄了他的常數,並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照片來源:公共領域)

就像在捲入湧流中的樹枝,我們整個銀河系也隨著“大流”移動。實際上,銀河系的移動速度高達600km/s!然而,另一個神秘現象將我們的星系拉向相反的方向,即拉向我們相鄰的星系。

但這還不是事情的全貌。似乎我們附近的每個星系都正在被吸引到宇宙塵埃和氣體之後,那片望遠鏡無法看到的神秘區域。這種引力異常就像在黑暗中踐踏地面的野獸,被稱為巨引源(Great Attractor)。

隱帶

重力似乎是導致此現象的最明顯答案。重力是宇宙中唯一能夠影響天文學意義上上相距甚遠的天體的力。似乎由於重力的作用,我們巨大的物質和塵埃雲被拉向了另一個具有巨大質量和規模的天體。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天文學家已經能夠一定程度上探索我們宇宙中的遙遠天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臺望遠鏡——性能很強悍的望遠鏡。

然而很不幸,正如拍照時意外地擋在了某人臉前的手,我們前方的塵埃和物質阻礙了光線,導致我們無法識別這個巨大的天體。

我們僅知道該物體位於半人馬座方向。然而,銀河系的動盪阻擋著我們的視線。這條路充滿了氣體,塵埃,恆星和其他物質,阻擋或吸收了向我們而來的光線。

諷刺地是,就像我們很難看到自己的鼻子,我們能夠繪製遠方的宇宙,卻繪不出我們所處的星系。天文學家稱這個看不見的區域為隱帶(Zone of Avoidance)。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然而,隱帶僅限制了光學望遠鏡的實用性。在X射線和射電望遠鏡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繪製了該神秘天體所在區域的大致卻絢麗的景象。

該天體最終在1970年代被發現,並被命名為巨引源。

相互靠近

我們最近的鄰居是距離我們約250萬光年仙女星系。在天文尺度上,這就是咫尺之遙。我們與包括三角星系在內的另外幾十個星系一起,受到重力的約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直徑約一千萬光年的星系水果籃。我們稱此為本星系群。

一個距我們約6500萬光年的類似星系團內,也有著互相圍繞運行的星系,這個星系團被稱為室女星系團。與我們自己的星系群一樣,該星系群的成員也受到重力的束縛。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室女星系團其中一小部分區域的紫外線圖像,它由1300多個星系組成。這些星系看起來像是一個密集的團塊,距離我們只有6500萬光年。(照片來源:NASA / JPL-Caltech / SSC)

這些星團還與其它星團一起形成了超星系團!例如,室女星系團位於室女超團的中心,而我們的本星系群(星團)也位於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

合併與巨引源

重力是物質的基本屬性。質量會吸引質量。隨著大爆炸和我們宇宙的形成,小團塊合併形成更大的團塊,這些團塊合併形成更大的團塊,甚至更大的團塊……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的本星系群也在凝聚。據估計,仙女星系將在約50億年後旋入我們的銀河系。而且,我們的小星系團以及幾個相鄰的小型星團也逐漸朝著室女超團移動。

實際上,你可能猜到了,所有物質——銀河系、室女星系、仙女星系都在朝著巨引源前進。因此,巨引源不是一個質量超大的東西,而是一個象徵著吸引力中心的空間,是一個地點。它就像盆地的底部,所有小斑點和塵埃最終聚集在一起的地方。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照片來源:ESA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NASA / Wikimedia Commons)

巨引源位於矩尺超團附近。當天文學家最終能夠有效觀測這個位置時,他們發現了成千上萬個彼此束縛的星系。這個星團的質量為太陽的1000萬億倍,距離我們約2.2億光年。

但是,這種質量並不能解釋這些星系的強大拉力和向內運動,這意味著在整個過程中還有其他東西在幕後拉動絃線。

對該區域的進一步探索帶來了意義深遠的發現。

什麼是巨引源?它會如何摧毀我們?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更大的超星系團,稱為沙普利超星系團,我們、矩尺座超團和其他所有天體都向那裡移動。沙普利超星系團包含8000個星系,重約1000億個太陽!它很容易地成為十億光年範圍內最大的星團。

相撞會毀滅我們嗎?

事實證明,巨引源並不是什麼可怕的東西,只是一個完全常規的星系的集合,只是這些星系直到現在才引起我們的注意。不過,即使是常規操作,但也不禁讓人發問,這樣的聚集可能導致一次巨大的碰撞,然後毀滅我們嗎?

當然……不。巨引源不會持續存在——超星系團的存在是短暫的。就像積木塔一樣,小型星團將維持自身,但是超星系團終會四散,不再名副其實。

在膨脹與收縮之間的競爭中,膨脹取得了勝利。宇宙的擴張,現在被認為是暗能量的作用,將使這些超級團簇分裂並使它們彼此遠離。所以,我們本來就不會到達巨引源的位置。

FY:Eckoh_Niner

作者:Akash Peshi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