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倫藥業,又見存貸雙高?

中國的投資者是世界上最辛苦最好學的用戶群體,從區塊鏈到邊緣計算,從工業大麻到蝗蟲行為軌跡,從工業互聯網到大數據雲計算… …


炒一圈概念下來,個頂個博學多識。


甚至,連會計都不怎麼擅長的商譽等專業會計準則概念都瞭如指掌。

科倫藥業,又見存貸雙高?

比如,存貸雙高。


2018年以來,不少存貸雙高的上市公司暴雷。這類企業共同點就是存款和貸款的金額都比較高,高到沒有合理的理由來解釋。


這種情況孕育著巨大的風險,因為存款可能是假的,貸款一定是真的,公司極有可能很差錢。


衡量存貸雙高的標準有很多,但各家情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兩桶油,存款很多,貸款也很多,但它們分子公司遍佈全球,從海外貸款的情況很常見,不能簡單的認定是存貸雙高。


無論是哪種情況,利息支出特別高的時候,就可以基本認定存貸雙高了。利息支出多高算高呢?在公司經營正常的情況下(整個行業突然陷入困境如2020年的石油化工行業除外),利息支出超過淨利潤的30%,可以判定是存貸雙高。


舉個例子:科倫藥業。


一、業績情況


近年來的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增幅尚可,但淨利潤保持很低的增速,2019年甚至比2018年有所下滑。


科倫藥業,又見存貸雙高?

數據來源:iFind,製圖:詩與星空


其實,當一家公司的營收高速增長,而淨利潤不能保持同步增長率的時候,公司的營收增長就是相對低質量的。


公司是如何落魄到這個境地的?


事實上,公司是帶量集採政策的"犧牲品"。


年報顯示,2018年,以國家"4+7" 帶量採購試點為標誌,國內醫藥行業進入了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行業變革新時代,創新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路徑。過去的2019年,科倫緊抓行業變革新機遇,系統優化建設新的產品管線和推動項目研究。


這段話要反向理解,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下滑正是是因為帶量集採的影響。公司的產品以低技術含量的仿製藥為主,新的集採政策後,公司的產品被迫大幅降價。雖然銷量大增,但淨利潤不高。


從公司的核心子公司經營範圍看,以相對低技術含量的抗生素原藥為主,該領域本質上是化工行業,門檻較低,競爭慘烈。


二、存款情況


公司賬面現金22.53億,和上年相比,少了2億的理財。其中,受限資金只有5500萬左右,不算太多,幾乎可以忽略。


一般來說,由於理財產品花樣繁多,大部分公司有一點閒錢都會去買理財。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都不怎麼缺錢。不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比較缺錢。


為什麼今年沒有買理財呢?


表哥認為,可能是真的太難了。


三、負債累累


很久以來,表哥一直試圖尋找一個分析平衡點,一家上市公司,究竟需要借多少錢才算合理。目前有一個比較粗略的結論:營收的30%是個分界點。


也就是說,公司賬面的借款總額,不應超過營收的30%。如果超過這個平衡點,說明公司的真實經營能力很差,結合現金流量表看,會發現要麼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不佳,要麼公司進行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卻沒有收到相應匹配的回報。


科倫藥業賬面的借款非常震撼:短期借款31.7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2.44億元,其他流動負債12.12億元,長期借款8億元,應付債券13.45億元… …


各種需要支付的借款超過110億元!而公司全年的營收只有176億元。遠遠超出30%這個比例。


2019年,公司利息支出達到了5.85億元,超出公司全年淨利潤的一半以上。這是典型的存貸雙高的重大指標。


公司借錢的金額遠超經營所需,那這些錢都拿去幹什麼了?


四、錢去哪兒了?貸款真相


1、預付款


對於懷疑存貸雙高的企業,預付款是非常重要值得重點關注的項目,因為這個項目涉嫌利益輸送。


比如當年的中弘股份,在崩盤前夕,董事長繞過董事會,向皮包公司預付了數億款項,然後連人帶錢失聯了,公司被迫退市。


科倫藥業的2019年年報顯示,年末餘額前五名的預付款項合計人民幣1.71億元,佔預付款項年末餘額合計數的 41% 。公司的預付款對象比較集中,這就有關聯方利益輸送的可能。


在公司負債累累的情況下,賬面4.12億的預付款,讓人難以理解其中的必要性。


2、貸款分紅


在資金週轉困難,手頭現金捉襟見肘的時候,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開展了大手筆的分紅。


公司擬以利潤分配實施公告確定的股權登記日當日的可參與分配的股本數量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25元(含稅);不轉增,不送股。按公司目前的總股本1,439,786,060股,扣除公司存在通過回購專戶持有本公司股份21,779,095股後,以股本1,418,006,965股為基數,預計現金紅利總額為602,652,960元,佔2019年度合併報表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的64.26%。


從業績看,公司淨利潤達到了10個億,分紅6個億並不算非常多,但是考慮到公司近6億的利息支出,想必公司實際上是非常缺錢的,這樣的分紅就有點傷筋動骨了。


是因為公司愛護股民嗎?表哥從來不相信資本市場有雷鋒存在。


據iFind,公司十大股東佔總股份比例的50%左右,其中董事長劉革新和前任副董事長潘慧合計持股超過37%,公司分紅超過三分之一的金額都會到了兩位大佬的個人腰包。


為了讓大股東滿意,公司不惜貸款分紅。

科倫藥業,又見存貸雙高?


不僅如此,iFind還顯示,董事長劉革新的股權質押超過54.25%,前任副董事長潘慧股權質押64.37%... …


按照表哥股權質押60%的紅線來看,大股東們已經在跑路的邊緣和正在跑路的路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