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中秋節的時候,趣讀君還在吐槽銀行連個像樣的節日專屬理財都沒有。沒承想,原來都是憋著在國慶節“放大招”。

隨著70週年大慶的臨近,不少銀行趁機推出各種“節日專屬”理財產品,給出的預期收益普遍都比一般理財產品高出0.5%左右。更有的銀行以獻禮祖國麻麻70週年華誕為名,給出的一年期業績比較基準竟高達6.5%!

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如今,理財市場收益不斷走低,這些“僅限節假日”的專屬理財產品到底值不值得買呢?

01

有道是,專屬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俗語又云,羊毛出在羊身上。

實際上,所謂的“節日專屬”理財都帶有銀行的營銷目的。

銀行為理財支付高利息,是要用真金白銀來換的。如果不是急需客戶,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提高不必要的成本。

放到銀行理財產品上,用腳趾頭想到知道,銀行不會無緣無故的額外送你錢。所謂的“節日專屬”理財,無非就是包含各種附加條件的理財產品換個包裝而已,你想到得到銀行的優惠,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趣讀君就拿開頭提到的那款“國慶節專屬”年化6.5%收益的理財產品來說吧,人家也是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新辦理該行ETC的客戶才能享受。已提交申請未辦理完成的客戶,還需提前進行預約登記。至於其他人,就只有眼饞的份了,人家真的不賣。

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與“節日專屬”類似的,再如某行的“JKH”新戶專屬理財,也是這個套路。

這個“JKH”理財為新戶專屬,有且只有一次享受機會,給出的年化收益比同類產品高出0.3-0.5%。但它的附加條件是,你得是“JKH”新客戶,而這個“JKH”客戶的資產要求是50萬元起。

如果你沒有這個資金,那你就得去挪移資金(假設你還不用借錢),然後才能享受這個收益,而挪移資金也是需要時間成本的,再加上申贖環節的等待,時間成本更高。這樣算下來,銀行這“專屬”優惠你享受了也跟沒享受一樣。

因此,作為一名理性的投資者,千萬不能被表面的高收益所迷惑,這往往都是“誘餌”。

02

但話說回來,假設你剛好符合這些“專屬”條件,購買了就一定划得來麼?

首先,你能夠符合條件,就說明你已經支付過達到條件所需的成本了,只是在時間的均攤效應或者有額外效用被滿足的情況下,你對這部分成本無感,併產生了“獲得感”,但這並不能改變你已經支付過成本的事實。

其次,這些高收益的專屬理財大都是短期限的,一般都是90天期的產品居多。算起來,對於大部人來說,專屬理財也就多給了你幾十百把塊的利息,如果算上你為達到購買條件而付出的努力,實在是有點“不值得”。

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此外,如果是新建的理財產品,通常還有一個募集期,在此期間,理財產品是不計算收益的。有些專屬理財產品期限偏短,但產品的募集期卻有6天左右,如果產品是在節後計息,那麼募集期可能就要半個月。

算上募集期的時間,實際的絕對收益率其實已經進一步拉低了。折騰了一圈,自己出錢又出力的,不僅啥好處沒撈著,反倒給銀行送了“人頭”。

年化6.5%的“專屬理財”,值不值得買?

而且,專屬理財大都是浮動收益型的,別看標出這麼高的預期收益,最終能否達到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銀行可不會作出保證收益的承諾,哪怕它有99.99%的幾率達成。

03

大多數專屬理財,其資金投向主要是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這跟市場上的已有產品在結構上並無本質差別,僅僅是在門檻、期限、收益率等指標上略作調整和包裝。所謂的“限時、限額、限人群”更是一個噱頭,以此來營造火爆的假象。

熱銷產品就是這樣產生。

想要從五花八門的專屬理財產品中,薅到銀行的羊毛,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大多數人往往都屬於被薅的那一波,而且還是火急火燎上杆子送上門的。

如果手上剛好有短期閒置資金,那麼去搶購這些專屬理財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從長期的資產配置角度,結合當下理財收益不斷走低的背景,趣讀君更建議大家購買長期穩健的理財產品,提前鎖定高收益。

從這一點來說,保本保收益的銀行創新存款產品無疑要比這些花裡胡哨的專屬理財靠譜得多。

目前銀行的創新存款產品主要分為結構性存款和智能存款兩類,結構性存款的特點是與衍生品掛鉤,在有了一個保底收益的前提下,去博取更高收益;而智能存款就是分檔計息,時間越長利率越高,通常最高能達到5.4%左右。

這兩款產品,趣讀君之前有專門寫過,大家在買之前一定要仔細看看,避免踩坑。(詳情請參考:隨存隨取、利率5.4%的銀行存款,是怎麼做到的?

重要聲明:本文及評論區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且不構成投資建議。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歡迎投稿或提供新聞線索,敬請留言或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