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馬男的形象是麗薩•哈娜沃爾特畫的,馬男的文本是拉斐爾•鮑勃•瓦克斯伯格寫的。二位創作者在大學畢業後通過漫畫保持聯繫。熱衷於動物擬人化的方式就像《馬男波傑克》的結尾歌曲裡唱的那樣:“我應該努力讓你明白,比起人我像馬,還是比起馬我更像人。”所以拉斐爾說:“很多時候人們會把波傑克解讀為一個闊綽的白人,但他不是白人。他只是一匹馬。”

文本作者拉斐爾有著“誇張的神經症”,比如“你為什麼總是妄自菲薄,要讓別人來評價你的生活?”和他的“在人際關係、日常生活種種不幸”比如“每次遇到熟人問我在忙什麼,我都渾身不自在”這些經驗成為了後來馬男的生活情境,“如果你把馬嚼子給漫畫裡的拉斐爾戴上,相信你已經可以看到半張波傑克倒黴的馬臉了”。

或許你認為有些時候它不太喜劇,但“我們在寫《馬男波傑克》的時候,更關注於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特點,不太擔心有沒有笑點”,即“縱觀整個動畫片和講故事的歷史,動物只是臨時填補人類角色的替代物”。因此該劇時常會有很多出其不意的場景例如:“奶牛服務員若無其事地從自己的乳房現擠牛奶,但是在上牛排時她卻很生氣……一隻導盲犬與一個盲人挽著胳膊一起走在路上”這樣細微的處理。

拉斐爾自述自己:“大多數時間我要麼在家發呆,要麼在陽臺上愣神,要麼就寫點壓根沒有人看的東西,或者參加一個毫無營養的會議。總之,不管我走到哪裡,都在寫些稀奇古怪的東西。那段時間,拉斐爾過得渾渾噩噩,他找不到人生方向。2010年,在陽臺上,他有了《馬男波傑克》的靈感—一匹會說話的抑鬱馬。”拉斐爾將這個靈感電子郵件給了麗薩,麗薩也立刻回覆了她的想法:“如果把波傑克塑造成一個超級神經質,當然還有點恐懼症……”。

“關於馬男的定位和故事走向……我還是喜歡它在娛樂圈”,因此馬男波傑克的宣傳簡介是這樣的:過氣的明星馬,90年代憑藉情景喜劇《胡鬧的小馬》成名。住在好萊塢山上一座華麗的單身公寓,身穿彩色毛衣,整天滿腹牢騷……憤世嫉俗的波傑克忙著對這個世界進行虛無主義的挑剔……帶有自我毀滅型人格……在捉摸不透的外表下是一顆孤獨而膽怯的心。幾乎每一個精神病醫生都說他無可救藥,他整天在極度自戀與自厭中徘徊。大多時候他會在自家的泳池旁閒逛,或者一遍遍重溫自家的成名作。本劇通過波傑克這一角色試圖質問一個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擁有了一切,卻仍不快樂,那該怎麼辦?

本劇以荒謬愚蠢的動畫片為開頭,慢慢變得壓抑黑暗。第一季時,拉斐爾“用2年半時間寫了15分鐘的內容,而剩下的11集半隻花了7個月。”歷時三年多的上下左右雜七雜八,於2014年8月22日午夜鐘聲敲響時正式上線。戴安的配音演員愛麗森說:“這是我看過的好萊塢裡有關孤獨最真實的寫照。”很多重要的道理以動畫片的形式被呈現出來,這也許用了最溫柔的方式去戳痛你脆弱的心

拉斐爾給波傑克的核心定位是“從沒想過讓他成為一個胸懷大志的角色”,“波傑克想要追求幸福,但他受傷的心靈總是要很久才能痊癒;他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可和關注,但又親手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他的老朋友都離開了,剩下的不是為他工作的,就是靠他生活的。波傑克幻想自己選擇了一條沒走過的路,在最黑暗的那段日子裡,波傑克一直沉溺在毒品中。”但他總是沒能以自己的方式變得更好。

他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反英雄角色。愛源自理解,恨也源自這愛。他的不完美,他的慾望與脆弱,當你理解了他為什麼會這樣時,你的愛可能就產生了。可是當你不理解時,可能恨意就鋪滿了。這個馬並不能把你從不幸、頹廢和油膩的生活中解救出來,他沒那麼英雄主義,他可能還會加深它們,但正是這種加深的誇張感讓你看到自我的影子,讓你不完美的個體在某一刻忽然完全投射到這個馬頭的臉上。


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關於它裡面的某種致鬱成分,創作者拉斐爾說“也許說它‘致鬱’言過其實,更多的應該是怪誕與冷漠。我真正在意的是,主角如何由放蕩不羈變得脆弱不堪。”比起致鬱,編輯部裡常常遇到的焦慮是該怎麼幫助波傑克擺脫不可救藥的狀態。編劇們經常陷入是原諒還是理解波傑克所作之事的討論中?對他的偏見也切入波傑克的形象與行動的刻畫中,他者無端的指責和自我看似無所謂背後沉重的疲憊被這部劇切膚的表現了出來。

在這種衝突中,焦慮便會激增,因此編輯部也將焦慮症賦予了人物之中,《馬男波傑克》第一季裡波傑克形象的展現了什麼叫急性焦慮症發作的情境,而忽遭焦慮症後經驗過這樣的場景的我特別能感同身受。後來S508集波傑克的妹妹hollyhock也遭遇了同樣的情境,而在這之前,她好幾個月每天喝的咖啡被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波傑克的母親誤加了毒品導致暈厥住院,之後她自覺自己的腦機制發生了某種混亂,這或許是後來hollyhock忽遭焦慮症的一個誘因。

這是一個焦慮的馬男,置身於漫長糟糕和短暫快樂之間,試圖對無慰藉的生活作固執的見證,一次次跳入衝突之中,切膚的衝突,在跳入這個選擇上,馬男與諸多的我們很相似,不,是一樣的毫無選擇,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子接著日子,試圖做著不可救藥亦或者一意孤行的反抗。人類似乎也只能仰仗著絕望詩學,偏要棲居,偏要存在,偏要活著,用以抵抗漫長的冬日。

你看著波傑克糟糕而焦慮的生活,就好像自己置身其中,慌亂無比。波傑克每日的糟糕生活中,都需要解決自己犯的各種錯誤。他為此常常處於懊悔和遺憾中,他真的想做一個好人,但似乎總在糾結怎樣才算“變好”?就在這日子接著日子的過程中,他或許犯了質量最大的一個錯誤:在S3011中,與他一起演過《胡鬧的小馬》中扮演他女兒的角色——莎拉•琳,在波傑克的懷中停止了呼吸,因為他們連續幾周飲酒、吸毒、狂歡。

但在莎拉•琳失去意識的17分鐘裡,波傑克本可以第一時間將她送往醫院但是他在某種意義上因為慌張而想的是自己怎樣逃避,像往常他犯了錯選擇的逃避一樣。或許那17分鐘可以救活她,但或許不可能。但一切的結局是,後面3季的很多內容裡,波傑克一直活在這件事的自責中。甚至或許成為致使波傑克飲酒過量栽入自家游泳池死亡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這是波傑克的兩種結局的一種。對於這個敘事的結局,“觀眾應該能猜到這部劇不會給他們一個圓滿的大結局”,因為“這部劇用它的誠意給觀眾帶來了驚喜”,這種驚喜充滿了低音,它“把生而為人的痛苦和壓抑展現得淋漓盡致”。鑑於此,編輯們將《馬男波傑克》最後一季的最後一集強行溫馨。


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6歲時出演《胡鬧的小馬》的莎拉琳,童星出道,18歲的時候在首張舞蹈流行專輯《撩人的鬆餅》中性感著扭動著身體而一炮走紅。她在採訪中說“我長大了,我現在有胸了,乳房和毒品,如果人們看不到它,就還會以為我是當年那個小女孩。我是個精緻的小女人。我有性生活,我也會性感撩人,他們喜歡我這樣。這是我保持永久名氣的秘訣。我會一直性感下去的,我是今天的性感女神,明天的性感女神,後天的性感女神,接下來一直都會是性感女神。”但是12年過去了,30歲的莎拉琳的專輯銷量一張不如一張,人們認為她不火了,變得平庸了,不再性感了,變得又老又醜了,莎拉琳早已經成為了過去,她的新專輯《我的下半身》銷量低迷。因為這些失意的事情更加酗酒、吸毒,自殺未遂。

50多歲的過氣馬男和同樣過氣飾演過他女兒的莎拉琳發生了性關係,在她離開後,波傑克說:“完蛋了,我可能不應該讓她錄視頻。沒準有一天這個黃色視頻會變成醜聞。”在情節的推動下,這件事也確實變成了波傑克最後解釋不清的理由。但是波傑克第一次艱難地表達出自己的所謂的愛的時刻,就是在他們連續幾周瘋狂酗酒飆車來到天文館那個夜晚,波傑克對莎拉琳說出的那段話:“話說我們認識多久了?感覺像是一輩子了。差不多是我的一輩子。我們一起演過電視劇,你說瘋狂不瘋狂。有時候我覺得你是唯一一個真正理解我的人,別人怎麼可能理解我?但是我們還沒成名前就認識了,所以我們才會成為朋友。因為我們跟其他人不一樣。那些人追著你,因為他們以為你是大明星,他們以為可以睡你的沙發吃你的東西,他們以為你會幫他們省麻煩。我從來不想要那種壓力,但是你和我,我們對彼此沒所求。我…我永遠都不會明白愛的意義。但現在我不需要想任何事。我感覺到了,我愛你,薩拉琳。”

莎拉琳說出了自己多年以來的擔憂:“如果我小時候你告訴我我會贏奧斯卡,我肯定不會相信。現在我真贏了……然後呢,波傑克,我……我一點都不喜歡自己。這根本不是我,我的胸不是我的,這房子不是我的。我穿這件衣服的唯一原因是,有公司給我8千美金讓我穿它。我甚至根本不需要這筆錢。我只是喜歡有人仍然讓我穿他們的衣服。我該怎麼做?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完了嗎?你完了嗎?我們都完了嗎?”

隨後他們一起看了天文館的漫天的星星,波傑克說:“從最大的大局來看,我們不過是有一天終將被忘記的塵埃。所以我們過去做了什麼不要緊,我們將被如何記住也不要緊,唯一要緊的是現在,此時此刻。是我們在一起的這一特殊的時刻。”

波傑克真的對薩拉琳沒所求嗎?轉而的下一集,過氣的波傑克拿著劇本想找正當紅的薩拉琳當他的採訪對象讓他的評分不太高的“馬男波傑克秀”重新翻紅一下。這是波傑克在31歲的薩拉琳的葬禮上回憶十多年前的事情。而做了那麼多年的演員的薩拉琳倒在波傑克懷裡最後一句話是:“我好想成為一個建築師啊。”

如果幻想某種波傑克和莎拉琳婚姻之後的場景,他們彼此都去過戒酒中心,他們彼此都經驗過高強度與壓力旋渦中的演藝圈,莎拉琳的彷徨能與波傑克感同身受,但最終,他們都難以接近自我。不理解的困惑會疊加,無論怎麼趨向樂觀,他們的敘事只會往悲劇情境發展,因此,編輯們才將最後一幕停留在了那個漫天星空的夜晚中,對所謂愛抵抗漫長時間的那時那刻,正如,此時此刻。

波傑克或許所謂“愛無能”的表現源自他“從小生活在一個濫用暴力、不健康的家庭里長大。所以他不會去愛,這甚至不是他的錯。他知道的僅僅就是這些。”這與他後來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但又很在乎他者對他的看法,而且整天為此而憂心忡忡。那莎拉琳呢,她會愛無能嗎?他對波傑克忽然的愛的表白後所自省式的厭棄自我的回覆算作是哪種回覆呢?她在最後一刻並沒有回應波傑克什麼,她只是否定了她整個的演藝生涯。她第一次喝酒是與波傑克一起拍攝時喝掉的他喝了半瓶的酒,這在動漫後期作為某種莎拉琳酗酒的遙遠的回憶,用來使波傑克陷入某種自責的情緒中。

波傑克成年後,尤其出名後離他的母親很遠,而她的母親在養老院已經老年痴呆,訴說著一如既往的悲觀情緒。在S4011中我們可以看到以波傑克母親角度來敘述她自我的情境。S506是波傑克在自己母親葬禮上漫長的演講,讓我迅速與加繆《局外人》的情境相對接,波傑克得到了服務生給的一個“churro(油條)”,而默爾索接過了門房遞給他的牛奶咖啡,值得注意的是,後來默爾索被判死刑中有著這一杯牛奶咖啡的功勞。油條催生出波傑克的某種落寞,牛奶咖啡增補了對默爾索宣判的籌碼。我想說的是,如果把波傑克的葬禮演講對接到默爾索身上,這很相似。


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波傑克在母親的葬禮也探討了自己的父親一生以寫書為志向但卻頻頻失意,最終也因為自己寫的無人關注的書而死於一場荒誕的決鬥中。波傑克對此時困惑的,甚至帶著某種拒絕和解的意味。所以,波傑克說:“我們三人都溺在水中,我們都不知道如何拯救對方?但我們都知道,我們要一起溺水而亡。”

莎拉琳在《馬男波傑克》中給我的印象太深,以至於我們不斷地去思考有關她的諸多片段。如果覆盤莎拉琳的死亡方式,鑑於她有自殺未遂的經驗,在與波傑克最後一個月放浪的日子裡,她的母親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我就是不理解為什麼我女兒又開始酗酒了?”但是在波傑克去到莎拉琳家中的時候,她確實已經戒酒戒毒9個月了。但是,面對每一件糟糕的事情,似乎酒醉成為了某種躲避的方式。因此,在莎拉琳的家中隱匿著各種酒和毒品,在波傑克提議的狂歡中逐漸滑向了生命的深淵。某種意義上來說,莎拉琳生命中最後的一個月是瘋狂快樂的一個月,是某種法國作家加繆在22歲時所質問和結構的那個敘事:人是否能走向快樂的死亡?


劇評《馬男波傑克》:有時抑鬱,常常焦慮,總在困惑


在《馬男波傑克》S6015中展現了,波傑克在自我幻境中與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偶像驕馬合體的那段簡短的對話,依然無濟於事而又無能為力。所以,這終究算作某種文學情境,它的形象性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衝擊,或許是某種巧言令色般的衝擊。

1922年,艾略特詩意的敘述了這個荒原,現在它被人類裝飾得更加唯美,這部溫柔的動畫撕裂這荒原的方式就是那匹長者馬臉的人,BoJa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