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苗教授: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指出,堅持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結合,機器人才能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前在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王田苗教授也強調,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低成本、高品質和安全可靠的智能產品。

“隨著AI熱度的與日俱增,人們經常能在展覽、電視、報紙雜誌上看到機器人,但它們卻還沒真正走入千家萬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在近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杭州)國際機器人西湖論壇上表示,“由於機器人有諸多類別,對其普及程度的評判,‘飛入尋常百姓家’只是其中一個角度。從生產到生活,有一點不變,即堅持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結合,機器人才能更多地進入人們的視野。”

此前,在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上,王田苗教授也指出,未來必須要以客戶為中心,提高品質,提供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智能產品,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真正成為製造強國。

王田苗教授: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此前出席中國機器人峰會的王田苗教授

功能單一,較難滿足消費者需求

“價格問題直觀可見,家庭陪護、教育等方面的交互型機器人,其市場價格大約在2—3萬,甚至有高達10萬的,這就超出了一般家庭的支付能力。”王田苗教授說。

此外,交流木訥、動作呆板等均是消費者針對服務型機器人的主要槽點。不難發現,當前消費者花高價買到的機器人功能仍比較單一,其使用率、頻次也比較低,加上消費群體多樣化,對機器人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致使產品專攻方向難以把握。挖掘契合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機器人,需要更深入的調查。

王田苗教授表示,面對不同年齡段、興趣愛好等不同群體的需求,現有機器人在人機交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很多都達不到消費者的心理契合度。而當機器人功能得到完善以後,又可能會帶來諸如隱私信息洩露等安全隱患。

偏中低端,與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我國2019年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6.8億美元,並且近5年增速跑贏全球平均水平。

王田苗教授:機器人難符大眾“胃口”,研發還需有專攻

“得益於智能製造加速升級帶來的需求,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當前已佔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王田苗教授介紹稱,從機器人市場結構來看,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57.3億美元,佔比66%,國產工業機器人正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在2017至2018年,中國機器人的產量每年大約是14到15萬臺,而其中自主品牌只有4.3萬臺左右。就中國機器人和世界機器人目前的差距來看,自主品牌的機器人還處在中低端,同時還存在低價競爭,其中在核心零部件和工業集成的應用工藝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

“近年來這些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王田苗教授說,“2018年中國機器人的整體銷量下降了1.7%,但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的銷量卻增加了27.8%,一升一降之間,折射出了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發展的積極態勢。

瞄準市場,實現跨越需從痛點出發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基礎原創成果到研發產品斷層較嚴重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機器人的研發回報往往需要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成果轉化到產品研發的週期很長,不能急功近利賺“快錢”。在產業方面太“短視”,無法保證高品質。

談及機器人領域的成果轉化,王田苗教授認為,技術研發和市場痛點的結合度仍有待提升。“如果我們的技術脫離經濟和應用評價的話,會發現很多論文、專利技術,甚至實驗樣機都沒有實際意義。”

“機器人產品的創新最離不開‘工匠精神’,需要特別有夢想、有責任的創業者。”王田苗教授補充道,同時也需要有戰略眼光的天使投資人來進行投資,把技術由專利、研究成果拉到市場上,根據實際痛點來實現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的跨越。

摘編:科技日報 記者 江耘 實習記者 黃齡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