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1、北京

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BAA;IATA機場代碼:PEK),簡稱"首都機場",位於中國北京市順義區(朝陽區現狀管轄),是中國最繁忙的國際空港。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中國的空中門戶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建成於1958年。1980年1月1日,T1航站樓及停機坪、樓前停車場等配套工程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11月1日,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同時T1航站樓開始停用裝修。2004年9月20日,T1航站樓重新投入使用。2008年春,機場擴建工程(T3航站樓)完工。

截至2017年7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擁有三座航站樓,面積共計141萬平方米;有兩條4E級跑道、一條4F級跑道 ,長寬分別為3800×60米、3200×50米、3800米×60米;機位共314個;共開通國內外航線252條。從1978年至2014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由103萬人次增長到8612.83萬人次,位居亞洲第1位、全球第2位。 2016年12月14日,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9000萬人次大關。 2016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9439.35萬人次,同比增長5%;貨郵吞吐量194.32萬噸,同比增長2.8%;起降架次60.6萬架次,同比增長2.7%;分別位居中國第1、第2、第1位。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首都國際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建設在北京市大興區與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的超大型國際航空綜合交通樞紐。

機場主體工程佔地多在北京境內,本期建設四條跑道及一條軍民兩用跑道(即空軍南苑新機場),70萬平米航站樓,客機近機位92個,在客流達到4500萬人次時,建設第一衛星廳,使航站樓面積達到82萬平方米,客機近機位137個,使其滿足7200萬人次的設計能力。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2、上海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ICAO機場代碼:ZSSS;IATA機場代碼:SHA),簡稱"虹橋機場",位於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僅13千米,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建成於1907年。虹橋機場自1996年以來屢獲中國民航業組織的"旅客話民航"活動、旅客吞吐量800萬人次以上機場組第一名。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Shanghai Pud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PVG,ICAO代碼:ZSPD),位於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海地帶,面積為40平方公里,1999年建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擴建工程投入使用。

浦東機場是上海兩大國際機場之一,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52公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並稱中國三大國際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5166.18萬人次。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3、成都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Chengdu Shuangliu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CTU,ICAO:ZUUU),位於中國成都市雙流區中心城區西南方向,距離成都市區16公里,地理位置為東經103°57’02’’、北緯30°34’47”,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F級,是中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中國內陸地區的航空樞紐和客貨集散地。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2015年1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正式下發文件,同意建設成都新機場。機場性質為區域樞紐機場,場址位於成都天府新區蘆葭鎮,機場本期工程按滿足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量32萬架次的目標設計,新建三條跑道。機場建成後,成都正式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中國有雙機場的城市盤點(含在建)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還有廈門,南通等均在建第二機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