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信基礎上重塑國際治理體系”——專訪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

“在互信基礎上重塑國際治理體系”——專訪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

資料圖: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中新社首爾9月17日電 題:“在互信基礎上重塑國際治理體系”——專訪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

中新社記者 曾鼐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週年,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正將自身利益置於全球共同利益之上,疫情下亟需重塑開放、合作的國際治理體系。

作為第八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至今記得宣誓就職那天,承諾“搭建溝通橋樑”“建設更加和平、繁榮和公正的世界”。

回顧9年任期,推動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潘基文“最特別的回憶”。該議程2015年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在消除貧窮、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領域為全球合作提供藍圖。

潘基文記得,當年聯大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致,引起共鳴”。

潘基文讚揚中國迄今為履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職責所作的努力。數據顯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二大出資國。

在潘基文看來,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僅支持諸如安全領域的“硬性”項目,還關注對普通民眾生活的積極影響。他認為,中國在疾病預防、科技發展、經濟增長等領域與發展中國家分享經驗,通過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倡議等,主動向國際社會提供支持,他期待這些值得稱讚的行動延伸至更多領域。

談起當前國際體系,潘基文難掩憂慮。他認為,與“9·11”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破壞力更大,可謂是二戰以來全球面臨的最嚴重危機,揭示出當今國際治理面臨的侷限性。

據世界衛生組織15日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近2948萬例。“包括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正將自身利益置於全球共同利益之上。”潘基文說,這對多邊主義、國際秩序構成嚴重威脅;單邊主義勢頭上升,給發展中國家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潘基文稱,即便在美國等發達國家也面臨醫療設備短缺問題,這表明,需要建立以開放、團結和合作為基礎的全球體系。

他認為,可以在聯合國指導下,增設常設機構建立全球危機應對系統;建立醫療保健合作系統,設立全球大流行傳染病基金;深化南南合作,構建緊急支持系統。

針對後疫情時代的合作,潘基文提出三點建議:防止健康危機升級為經濟或安全危機,國際社會應保持市場開放,力促經濟復甦;提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破壞生態系統會增加病毒暴發概率,要重視氣候變化與公共衛生的聯繫。

“無論一個國家多強大,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潘基文說,我們是有共同命運的國際社會成員,應在互信基礎上,重塑國際治理體系。他稱,現任美國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做法“非常令人遺憾”,呼籲其立即採取行動儘早返回協定。

潘基文強調,要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他說,憲章體現的是全球承諾,並非僅為惠及個別國家;從規模、目標和成就看,沒有哪個機構能和聯合國相提並論。“要繼續以聯合國的共同利益為原則,強化全球行動”。(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