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

為什麼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了,有的關閉了朋友圈,有的設置了三天可見,有的進行分組屏蔽。原來熱熱鬧鬧的點贊評論轉發,慢慢歸於平靜。朋友圈下面那個更新的小紅點,經常閃爍,但已經很久沒有點開的慾望了。朋友圈,朋友圈,成也蕭何敗蕭何。

朋友圈變成了馬車店

小林關閉朋友圈是因為“朋友太多太雜”,原來只面對親朋好友的朋友圈,已經呈現在大雜院裡了。因為工作關係,小林經常要加一些同事、客戶、潛在客戶、可能的人脈,大家見面不遞名片,而是互加微信。那天他打開通訊錄,發現二十六個字母下滿滿當當三千多人。在朋友圈裡發自己的生活軌跡和日常招聘,就像自己在高鐵候車大廳裡裸奔。

為什麼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

朋友圈帶來高風險

菊子前幾天接到一個電話,給她家寶寶推銷保險。菊子問這個陌生人,你怎麼知道我家寶寶的情況。這位陌生人說看了菊子的朋友圈,嚇得菊子渾身打了一個冷顫,自己的生活原來在別人眼裡裸奔啊。這個陌生人是通過連菊子都忘了名字的什麼打卡群裡加的。這個人是誰?什麼背景?是幹什麼的?菊子一無所知,但這個人卻很瞭解菊子的寶寶健康情況,推薦的保險針對性很強,嚇的菊子立即關閉了朋友圈。

朋友圈造成了誤解損失

大軍在上個月的提職加薪中,出人意料地落選了。大軍對落選事件百思不得其解,側面詢問上司也左顧言它。後來還是摯友告訴大軍,有一次上司批評了大軍,大軍無心之舉,在朋友圈轉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抨擊打壓下屬上司小人的。真是發者無心,看者有意啊。這位上司自動對號入座,堅定地認為這是大軍在給他上眼藥,從此不再把大軍當作心腹。朋友圈就是自己思想的展示臺,你發什麼信息就代表了你的觀點、品味和愛好,如果被有心人解讀也是一個隱患,你的思想在職場上裸奔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為什麼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

朋友圈造成心理負擔

阿梅得罪了同學蘭子,蘭子兼職做微商,主要賣眼貼。蘭子的廣告經常霸屏朋友圈,阿梅經不住勸,買過蘭子的眼貼,為了友情還違心地誇眼貼效果不錯。蘭子從此就糾纏不休,一定請阿梅向同事朋友推銷,還說給阿梅提成。阿梅先後買過蘭子八次眼貼,花了幾千塊錢。後來知道蘭子的眼貼質量差、價格高,就不再買了。一次不買就得罪了蘭子,還在朋友圈裡諷刺阿梅不夠情義。阿梅眼不見心不煩,乾脆關閉了朋友圈。朋友圈早就淪為網上市集,推銷的微商的代溝的自產自銷的,基本都靠殺熟起家,用友情綁架利益。還有就是拉票的點讚的轉發的,為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點贊,真的成了沉重的負擔。

朋友圈浪費大量時間

老竹人到中年,工作之餘喜歡寫點自媒體,本來時間精力就有限,但忙著給朋友圈裡的文章點贊評論,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朋友圈裡的信息,大同小異,同質化特別嚴重。養生保健的,心態平衡的,茶語悟禪的,看破紅塵的,雞湯勵志的,輪番轟炸。當前的熱點,更是動不動就刷屏。同樣的信息氾濫之後就是垃圾信息。你不點贊還不行,你給他點贊不給他點贊也不行。前幾天,一個同事埋怨老竹,都是同事同學,你怎麼有親疏遠近啊,怎麼瞧不起我呀。原來這位同事給老竹點讚了,但老竹忘了回讚了。老竹在手機上的行蹤,在別人眼裡就是裸奔一樣。

為什麼很多人關閉了朋友圈

朋友圈造成心理失衡

美美最近關閉朋友圈了,大學畢業五年了,美美始終掙扎在職場最底層,工資不高,職業不體面,嫁的也不好,房子還是租的。那些女同學都是曬圖達人,不是曬豪宅的,就是曬海外渡假的;不是曬美食的,就是曬萌寶的;不是曬老公事業的,就是曬自己意氣風發的。每天刷朋友圈,美美都受一次刺激,有時候刷著刷,看著身邊不求上進的老公,就恨不能上前踹他幾腳。後來美美也想通了,埋頭做好自己的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日子才是生活之道,與其攀比難受,不如圖個清靜。

朋友圈自從誕生之日,就屬於時髦的社交載體,當人們新鮮感過去後,才會發現朋友圈也是一把雙刃劍,能夠與朋友互動交流,也會受到不堪其擾。但朋友圈只是一個社交工具而已,駕馭它把握它是它的主人。喜歡發朋友圈就繼續喜歡吧,不喜歡的有權選擇關閉或屏蔽。不管怎麼樣,做好自己的事業,過好自己的生活,經營自己的家庭,才是腳踏實地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