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幼脲的正確使用方法和作用

多年來滅幼脲類農藥在防治美國白蛾、金紋細蛾、棉鈴蟲、桃小食心蟲等成災害蟲方面,收到了理想效果。由於它藥效好、無殘毒、持效期長,對人、畜、鳥、魚、蜜蜂無毒害,對害蟲天敵不殺傷,無特殊氣味,不汙染環境,有利於保持生態平衡,可廣泛應用於農、林、果、菜、茶等多種作物,是生產綠色食品和園林用藥的最佳選擇。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25%滅幼脲3號1500倍液,多數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有特效,而其殺桃小食心蟲卵的作用不亞於1605。該類藥劑還被大面積用於防治桃樹潛葉蛾、茶黑毒蛾、茶尺蠖、菜青蟲、甘蘭夜蛾、小麥粘蟲、玉米螟及毒蛾類、夜蛾類等鱗翅目害蟲。同時,還發現用滅幼脲3號1000倍液澆灌蔥、蒜類蔬菜根部,可有效地殺死地蛆;對防治廁所蠅蛆、死水灣的蚊子幼蟲也有特效。專家認為,正確使用滅幼脲類農藥,關鍵是要牢記“幼、勻、準、鹼、騙”5個字:防治期,要抓住一個“幼”字。即在昆蟲初齡幼蟲期用藥效果最好。蟲齡越大,食藥致死量越大,防效越差。所以,防治金紋細蛾等害蟲的最佳用藥期是越冬成蟲和一代成蟲盛發期至1、2代幼蟲孵化期。等到潛葉蟲、卷葉蟲、食心蟲進入葉片,鑽入果內,或形成包被後再噴藥,效果就差了。若等到世代交叉時防治就更難了。要做到藥等蟲吃”,不要“見蟲用藥”。噴藥,要突出一個“勻”字。

滅幼脲類殺蟲劑的殺蟲機理是抑制昆蟲表皮的幾丁質合成,使害蟲的幼蟲吃藥後不能形成新表皮、蛻不下皮而死亡。主要是胃毒作用,亦能侵入昆蟲和卵的表皮,併發生作用,但無內吸作用,因此必須讓蟲子吃了才有效。金紋細蛾的卵產在葉背面,初齡幼蟲從葉背面咬小口潛入葉內為害。若噴藥不能噴到葉背面,防效就很差。殺鈴脲殺卵作用比滅幼脲3號更好,葉背面有藥,新產上的卵便會死,未孵化的卵噴上藥也會全部死掉。所以,噴藥一定要均勻。濃度,要強調一個“準”字。

滅幼脲雖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殺蟲劑,但該藥劑不溶於水,在絕大多數有機溶劑裡溶解度極低,很難加工成乳油或超低量油劑。目前,滅幼脲和殺鈴脲多是懸浮劑,使用時應先搖勻瓶內的藥,用少量水稀釋後,再加上至需要的濃度,攪勻後噴用。噴藥濃度過高,霧滴過大,對害蟲會產生忌避作用。對25%滅幼脲懸浮劑來說,一般噴1500倍液為好。混用,要禁忌一個“鹼”字。滅幼脲類藥劑不能與鹼性物質混用,和一般酸性或中性的藥劑混用藥效不會降低。有的藥劑會使滅幼脲對害蟲產生交互抗性;有的藥劑會使滅幼脲產生負抗性;植物性增效劑有使滅幼脲增效、抑制抗性的作用;滅幼脲藥劑中加入300倍的尿素液,會使霧滴變細小,使藥效降低25—33%。復配劑,要謹防一個“騙”字。由於滅幼脲類藥劑不是速效性殺蟲劑,觸殺作用差,無內吸作用,施藥後3—5天藥效才逐漸增大和明顯,所以有的農民誤認為藥效不好。

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據介紹有的農藥廠把滅幼脲和速效性殺蟲劑混配,這就使滅幼脲類藥劑失去了應有的綠色、安全、環保作用和意義。這類復配劑的欺騙性較大,應引起注意,以免上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