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痔瘡,痔瘡,不是瘡,而是一坨有點肉感的靜脈團,當腹腔壓力增加,影響肛門局部靜脈迴流,或肛門局部血供加大,就容易形成痔瘡。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上廁所玩手機,特別容易拉長排便時間。畢竟不帶手機如廁3分鐘,帶手機如廁30分鐘!

  排便時間一延長,就會引起兩種情況:

  1、久蹲、久坐的體位下腹壓升高,影響肛門局部血液循環

  2、肛門括約肌期間也總是處於鬆弛狀態,此處的靜脈叢就會擴張,日久彈性下降不能回縮,就變成了痔。

  雖然上廁所玩手機並非絕對,但確實會加大大部分人患痔瘡的風險。

那得了痔瘡,是什麼體驗?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菊花殘,滿腚傷,內褲泛紅略帶黃,花落人脫肛,只能趴不能躺……”改編自周董《青花瓷》的《菊花殤》,雖然有那麼點辣眼睛,但你品,你細細的品,是不是很貼切。

痔瘡這類疾病非常普遍,我國民間素有“十人九痔”之說,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歷史上有不少名人與痔瘡難解難分。↓以下內容純屬八卦野史,如有巧合,純屬緣分~

  痔瘡與寺廟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痔的寫法,老祖宗造字還是有講究的,“痔”,寺裡的病,這與和尚群體自古以來就深受其害,不無關係。

  痔瘡與西遊記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在明朝,西遊記唐僧西天取經的傳說流傳廣泛,不過他給普通人民群眾的真正貢獻之一是帶回了一本《佛說療痔病經》,以度眾生之苦。

  痔瘡與拿破崙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叱吒風雲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之所以兵敗滑鐵盧,據說有一個原因是痔瘡發作導致無法完全集中精力於戰事,最後落得個流放小島的慘淡下場。

  痔瘡與蘇東坡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相傳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惠州,途中不幸得了痔瘡,作為一名骨灰級“吃貨”,發明過東坡肉的老蘇同志選擇了節食,因為在他看來,痔瘡是一些令人討厭的寄生蟲在菊花附近的聚會所導致,把自己餓瘦了,蟲子自然找更肥沃的“土壤”寄居。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非女性節食減肥的記載,蘇大才子不愧是一位引領時尚和食尚的先鋒人物。

  言歸正傳,下面我們重點講下“痔瘡”的形成和預防。
  痔瘡的類型

  一般來說痔瘡分三種類型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1內痔(出血)

  內痔以出血和痔塊脫出為主,

  間歇性便後出血是最為常見的症狀,

  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噴射狀出血。

  Ⅰ度:排便時帶血或手紙帶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肛門無痔脫出。

  Ⅱ度:排便時有痔脫出肛門,便後可自行縮回,可伴出血。

  Ⅲ度:排便或久站、咳嗽、勞累時,痔脫出肛門外,需用手輔助才能塞回,可伴出血。

  Ⅳ度:痔脫出不能塞回或塞回後又脫出,可伴出血。

  2外痔(疼痛)

  主要表現為:

  肛門不適、潮溼不潔、有時有瘙癢,

  比較常見的有皮贅和炎性外痔,

  發作嚴重時(血栓性外痔),

  劇痛難忍!

  3混合痔

  當內痔發展到 Ⅲ 度以上時,

  就會形成混合痔,

  混合痔逐漸加重,

  痔脫出肛門外。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痔瘡的誘發因素

  痔瘡到底是怎麼找上我們的呢?飲食無度、久坐、便秘、如廁時用力過猛等都是導致痔瘡的因素。

  ①久坐上班族:想替中槍的上班族問一句,痔瘡算工傷嗎?

  ②愛吃辣的吃貨:經常吃過量辛辣食物,其中所含的辣椒素等成分,會刺激肛門局部血供加大。

  ③孕婦:因為子宮內胎兒逐步發育,造成腹腔壓力增加、肛腸局部血液循環受影響。

  ④便秘人群:這類朋友經常屏氣收腹,用力排便,會造成腹腔壓力瞬間劇烈升高,使靜脈迴流難度加大。

怎樣避免患上痔瘡

  避免患上痔瘡,要注意以下幾點飲食上:多喝水,多吃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等來減少便秘。

  運動:切勿久坐久站。特別是上班族,半小時就起來動一動。

  排便:養成“蹲坑不帶手機,帶手機不蹲坑”的好習慣。

  縮肛運動:隨時隨地,想做就做。肛門慢慢地收縮,然後慢慢地放鬆、收縮、放鬆、收縮、放鬆……如此循環往復,可以預防肛門鬆弛與痔瘡。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上廁所刷手機,真的容易長痔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