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創新能力 共建數字絲路——數字絲路分論壇觀察

激活創新能力 共建數字絲路——數字絲路分論壇觀察

數字絲路分論壇召開,專家線上演講。記者 餘少林 攝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見習記者 馮雪珠

如何建設“數字絲路”,打造福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13日上午,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數字絲路分論壇在福州數字中國會展中心舉行。論壇聚焦“創新數字絲路模式 共同激活合作動能”主題,匯聚“一帶一路”國家政要、全球頂尖的行業專家學者為“數字絲路”建設獻計獻策,圍繞數字經濟新業態、推進新基建建設、分享數字教育等方面, 展開精彩演講,現場觀點激烈碰撞,掀起了一場高質量的“頭腦風暴”。

共話新業態:促進數字和海上經濟發展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徐愈指出,當前中國數字經濟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結構性特徵,陸續出現更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在線教育、在線醫療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兩翼,區塊鏈等更具顛覆性的力量正在聚集,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已經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賽場。

“一帶一路”沿線有很多國家都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智慧海洋合作也是數字絲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分享了《關注海洋即未來》的主題演講。

陳斌表示,發展“海上福州”離不開海洋開發,深遠海開發更是離不開先進的“離岸浮式裝備”。開展離岸深水環保智能漁場建設,要通過研發離岸深水裝備技術,打造數據支持平臺、養殖動態監控平臺,建立起離岸深水漁場感知網和通信網。

推進新基建建設:提升互聯互通能力

“今後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和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基礎設施就是新基建,其規模可達幾十萬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介紹,雖然傳統方法難以支持國產CPU替換IOE,但是國產聚合型分佈式數據庫+國產CPU的“中國體系”通過原創聚合技術可以把國產算力提升上百倍。

倪光南表示,原創技術“中國體系”不僅符合中國國情,能解決中國問題,而且是規模更大、性能更高、邏輯集中的巨型系統,在不改原應用系統的情況下,無縫替換美國體系,且能補齊CPU性能和工藝上短板。

新基建不僅能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和構建國內大循環的基礎設施,在教育領域,新基建的建設也在為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添磚加瓦。

今年,網龍的“5G+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和“全球數字教育裝備展示平臺項目”入選“福州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第一批)清單”。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CEO熊立介紹,網龍“全球數字教育裝備展示平臺項目”以教育資源為對象,通過技術方法,實現供需匹配,打造新技術交流、成果展示、資金對接、裝備展示體驗於一體的高端教育裝備永久展示平臺,助力國內教育企業抱團出海,承接“一帶一路”國家文化教育類項目。

分享數字教育:增進文化交流民心交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副總幹事、清華大學中非領導力發展中心聯席主席格塔丘•恩吉達(Getachew Engida)說,歐洲最近的許多研究表明,現在幾乎所有的工作需要數字技能,公共服務也越來越多地通過網絡在線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已經在影響我們的生活,並將繼續從根本上改變未來。因此要抓住數字網絡發展提供的新機會。

格塔丘•恩吉達認為,所有人需要具備根據其他知識來源來嚴格評估數字信息的能力,必要時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同時應高度重視培訓人員的培養,有效地結合從面對面交流到基於數字網絡的所有可用資源。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育研究所所長伊斯克·弗明(Iask Froumin)認為,教育機構急需一套低開發成本、可行的、能被廣泛使用的同步通訊系統,為學生和教師設計的系統應當簡單、直觀,以節約學習系統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他建議應該打造一個全國通用的教育資源庫,讓學生和大學教授能輕鬆地獲取資源,這就需要加大對數字化內容的投入,讓操作方便、有趣、具有互動性,“希望在疫情期間俄羅斯遠程教育研究得出的成果和經驗能為本國教育者和國際社會提供幫助”。

高端訪談

“願孩子能用上最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訪網龍網絡控股有限公司CEO 熊立

“我們期待,今後,‘一帶一路’的孩子們都能用上最優質的數字教育資源,不僅有文字、圖片、聲音、視頻,還有‘人工智能學伴’與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討論。”

網龍依託數字福建的政策優勢、產業優勢、開放優勢,正在福州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數字教育資源生產基地。熊立介紹,網龍希望依託基地,聯合更多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數字教育資源生產,並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將優質資源輸送到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助力各國教育發展。近期,基地已接到多個國家級數字教育資源訂單,涉及11.66萬節“AI課件”,課件總時長超過220萬分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