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一秦,血洗六雄!——殺神白起。

寧為一秦,血洗六雄!——殺神白起。

本文將為您帶來白起封神的經典戰役:長平之戰。

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為一塊小小的土地:上黨郡。爆發了一場大戰,這場戰爭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巔峰之戰,兩國參戰人數近百萬,最後以秦國傷亡二十餘萬人,趙國被坑殺四十多萬人而結束。各國因為這場大戰都隱匿在恐怖之中,而趙國更是家家皆帶孝,處處有哭聲。

為何上黨如此重要?

寧為一秦,血洗六雄!——殺神白起。

韓國處於秦趙魏三國之中,其中上黨郡與三國都有接壤,上黨地區東邊臨著太行山脈,西邊靠著太嶽山脈,南邊是王屋山。中間是兩個盆地,上黨的東部不遠處就是趙國的邯鄲,秦國想吞併其它幾國,要麼由南從黃河攻魏,或由北攻晉陽。攻晉陽城難,攻魏途經的崤山乃兵家險地,只有進攻上黨為上策。況且經過閼與之戰(閼與之戰秦國遭趙國名將趙奢大敗,損失慘重)。秦國對崤山已“輕車熟路”。只要秦國拿下上黨,經滏口陘可攻打趙國的邯鄲,攻魏也不用擔心趙國的支援。

六國之中,韓國最弱,秦國宣戰進攻上黨,戰爭開始,韓王就投降了,因為在此之前秦國的佔領了韓國的野王邑,上黨地區與韓國之間的聯繫已經被切斷,如再戰,韓國丟失的可能不止是上黨地區,於是韓王主動獻上了上黨地區以及十餘座城池,郡守馮亭對於韓王的做法十分不滿,他帶著上黨地區的百姓以及士兵準備投降趙國,協力對抗秦國。

趙國接到投降的消息後,內部雖有分歧,但趙孝成王最終還是接受了馮亭的投降,並封他為華陽君,這一接受馮亭的投降,趙王明白,秦趙兩國之間必然將爆發一場戰爭,為做準備,下令兵分兩路,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趙軍駐守長平。平原君負責接收上黨地區。

上黨地區的百姓陸續逃往趙國,接應的地點就在長平,這場大戰,由此開始。秦國此時帶兵的將領是王齕,開戰不久,趙國便開始節節敗退,老將廉頗決定依託地形,深溝高壘,以逸待勞,疲軟秦軍。秦軍戰線很長,廉頗打算拖著秦軍,拖的越久,秦國壓力越大,趙國勝算越高。這場戰爭慢慢的變成了一場持久戰。

趙王對廉頗的避而不戰十分不滿,多次派人去責問廉頗。時間拖的越久,趙王反而越急,準備派鄭朱前往秦國議和。趙國的虞卿則認為“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秦國知道天下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應該花重金珠寶去求助其他各國,共抗強秦,趙王並沒有採用虞卿的建議。

秦國見久攻不下也開始改變戰略,由陸路運糧方式改為水路運糧,解決了糧草問題,對趙國來的使者鄭朱,盛情招待,拖著他在秦國的時間,然後對外宣稱秦趙已經議和,防止他國相救,范雎則使用反間計,派奸細冒充上黨的百姓逃往趙國,散佈:廉頗不行,只會固守,秦國人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國的趙括這一類的謠言。話漸漸傳到趙王耳邊,趙王的不滿,加上諸多謠言,趙王決定,換將領代替廉頗。就是奸細口中所“怕”的趙括。

秦國此時也換上了“人屠白起”,白起是戰國四將之一,一生之中指揮過多次戰役,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一生大小70餘戰,未嘗敗績,被後人譽為“戰神”。

趙括軍事理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父親就是前面提到的趙奢,趙括口若懸河,其父也所不能及,趙王接見趙括時問他問他能否擊敗秦軍,趙括自認“天下莫能當”。他告訴趙王,王齕可以輕易擊敗,秦國只有白起能與他平分秋色。這也為後世留下一個成語:“紙上談兵”。知子莫若父,趙奢知道自己兒子雖理論頭頭是道,作戰缺少經驗,如果碰上硬敵絕對不行,他對自己的妻子說:“戰爭,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而趙括說起來卻很隨便。如果趙國不啟用他為統帥就罷了,若真的啟用他為統帥,使趙軍滅亡的一定是他。”,趙括出征時,其母上書趙王,如果趙國執意派趙括出戰,全家與趙括斷絕關係,如果敗了,不能責怪趙括的家人。果然趙括兵敗長平,因為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所以趙奢的子孫遂以“馬服”為姓,後改單姓“馬”,是馬姓的重要來源。

長平之戰:

寧為一秦,血洗六雄!——殺神白起。

開戰前秦王下令,嚴禁秦軍換將的消息,此時的趙括以為對面的還是王齕,開始選擇主動進攻,白起則順著趙括的進攻,佯裝敗退,誘導趙括乘勝追擊,直至秦軍營壘。試圖一舉殲滅秦軍。

秦軍壁壘遠處是丹水,趙括想要進攻,必經丹水,趙括先頭部隊渡過丹水以後,秦軍依舊節節敗退,白起在等待,等待趙括一步步進入自己的圈套,無法後退之時發起反攻。

寧為一秦,血洗六雄!——殺神白起。

他派出兩支奇兵一支兩萬五千人,繞到百里石長城後,奇襲趙軍,攻下了本該無比堅固此時卻僅有少數人駐守的長平關,隨後又向百里石長城防線上的故關發動攻擊,堵死了趙軍連接邯鄲最為重要的關口。

另一隻五千人的騎兵,插入趙軍中心,分隔趙軍,使趙軍一分為二,切斷還未渡過丹水的趙軍後勤部隊。又派騎兵,不斷從兩翼向趙軍發動襲擊,自己則率領部下從正面出擊趙括,支援先前所派出的部隊。

趙括無奈之下,只能就地建造壁壘,由進攻,轉為防禦,等待救援。《孫子兵法》曰:“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兩軍對戰十倍於敵人,才能圍殲敵人。而白起只用了四十多萬人,依託著後方的壁壘,中間的丹水,百里石長城,長平的地勢,以相同於趙軍的人數,對趙軍進行了精準的分割,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技戰術水平最高的包圍戰術。

這一被圍就是46天,消息無法送出,糧食無法運進,被圍之時趙括的指揮沒有大亂,無投敵者,無叛亂者,直到等到糧食快殆盡,趙軍內部才開始相互殘殺的情況,目地就是為了獲取“糧食”,趙括無奈,與其餓死,不如一博,他將部隊分成梯隊,依次進攻,自己則率一隻精銳部隊突圍,在突圍時趙括被射殺,主將一死,趙軍只能投降,四十萬人做了秦國的俘虜,對於這四十萬人的處理,白起為了達到“趙卒死於長平者已十七八,其國虛弱”的目地,選擇了“趁其振懼而滅之”,坑殺了四十萬趙軍。

播千載之英風,當六雄之敵。白起因此戰被稱之為戰神,也因為此戰揹負罵名,白起自刎之前亦說:“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為什麼這四十萬大軍能任人宰殺?

文:@時光深巷舊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