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中國人都知道,因為這個著名典故,讓褒姒這個弱女子成為西周滅亡的第一罪人。

稍微在頭條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烽火戲諸侯”這個說法源自兩處權威記載,第一處出自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而史記是應該是以秦國呂不韋編纂的《呂氏春秋》為範本,《呂氏春秋》中記載的褒姒故事與《史記》的差別在於周幽王不是點烽火,而是擊大鼓,不過大略結構是一樣的。

所以,“烽火戲諸侯”是呂氏春秋首倡,史記彙總加工並背書,這樣的說法大致沒有問題。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且不說司馬遷在史學界的赫赫威名,《呂氏春秋》成書之日,就在秦國咸陽市場大門上懸賞,若是誰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那麼戰國末期的百家,為何沒有一個人揭榜應戰?要知道秦國以法家立國,講究的是言出法隨,堂堂秦國相邦絕不可能食言。

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顯然不認為“烽火戲諸侯”是的真的,但他們忌諱的不是呂不韋的地位,而是秦國即將代周為天子的大勢。

呂不韋老辣地編纂這部“百科全書”,就是為了秦國造勢,而司馬遷認同的是其中的“有道伐無道”。

春秋戰國諸子心中的女子亡國

中國古人善於思考和總結,在先秦時期的一些古籍中,時常可以讀到許多探討國家興亡盛衰原因的文字。其中,“女子亡國”之說並不新鮮,先秦之士對女子足以亡國的看法幾乎眾口一辭, 但他們對女子亡國的具體途徑的認識則不盡一致、各持己見。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1 女子執政

這一說法是先秦女子亡國說中最早見於史冊者。

它是周武王在伐商戰前的誓師大會上明確提出的:“王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裡的牝雞即婦女,指商紂王寵妃妲己。

後來,詩經大雅中的褒姒、屈原天問中的妹嬉都是被說成干預朝政。

由此可見,在先秦之士看來,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都可歸咎於以言干擾國政大事的女子。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2 女子恃寵改立

《國語•晉語一》雲:“褒姒有寵,生伯服,於是乎與虢石父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部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於是亡”。

這種說法認為是因為女子有寵而改立太子,從而導致亡國。與此相一 致,先秦之士以為“廢后立妾”也是造成亡國的重大禍根,在葵丘之會等的盟約中要求諸侯們“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等等條款,則從反面體現了當時人們的上述認識。

3 美人計

同樣是《國語•晉語一》裡的史蘇認為: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寵,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寵,於是乎與膠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於是乎與虢石父比……周於是亡。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顯然,史蘇認為夏、商亡國是由於其敵對之國所派妹喜與妲己兩女子的陰謀顛覆活動而造成的。

至於西周亡國,他雖然將 其具體原因視為因寵改立(參見“第二”),但認為其根本原因也是西周敵國有褒所派褒姒的陰謀顛覆活動。

4 政治婚姻破裂

《國語•周語》有一種說法,認為國家的滅亡,是由於其國君所娶之妻都不是以往聯姻的國家、部落,而是外族、外國,致使對方得到利益,同時這也就使自己與所“親” 者產生隔閡,最終政治婚姻破裂導致亡國。

5 女色誘惑

《呂氏春秋》中還有一篇寫到“女子亡國”,《慎大》中認為夏、商亡國的原因是桀與紂被女色迷戀,以至蔽於情慾,終至於惑心亂行,喪志失德。

6 天命褒姒

最後是大文學家屈原傳奇色彩很濃的天命論,他在《天問》中寫到:“妖夫曳街,何號於市?周幽誰誅?焉得夫褒姒? ”以疑問的口氣透露了當時流行的另一女子亡國說——天命褒姒亡西周說。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而《國語•鄭語》中記載的褒姒傳奇身世,想來就是《史記》“烽火戲諸侯”的前半段。

由上述六種流行於春秋戰國的說法來看,“女子亡國”說在當時很有市場,可是褒姒與周幽王的互動,大家還是很剋制地就事論事,沒有戲說和惡搞。

呂不韋的造勢和司馬遷的“有道”

時光流轉,曾被視為蠻夷的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眼看就要碾壓山東六國。而此時秦國的執政者正好是夏商周以來最有眼光的商人——呂不韋。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呂老闆從茫茫質子中投資嬴異人,為中國留下了“奇貨可居”的傳奇,並且實實在在地在秦國當了13年的相邦、“仲父”,直到嬴政10年才被迫卸任,一年多以後自殺。

在他主政秦國的13年間,留下《呂氏春秋》這部20萬字的“百科全書”。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這部書並非個人著述那麼單純,要造成的效果是要天下人知道秦國並非蠻夷之邦,同時,這部書還要為秦國的正統性辯護。

作為秦國的相邦,呂不韋看到的是秦的強大,夢想的是向東進軍取得“天下之主”的地位。因此他在《呂氏春秋》中,將周王室描寫成與夏桀、商紂有同樣的惡行——寵幸女人,慢待諸侯。

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而擊鼓,惹得諸侯來而無功,最終西戎來襲,因為某些諸侯的缺席,西周滅亡了。

秦國正是在幽王敗死,平王東遷過程中收益最大的諸侯,在呂不韋的包裝下,秦國沒有及時救援周王室,錯誤完全在於周幽王的無道。秦國的行為與商湯、周武一樣,有理由捨棄無道“天子”。

這是一種政治上的宣傳造勢,反正此時的周王室已經完全沒有力量反駁。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因為所謂800年的周王室,已經被呂不韋徹底消滅,周王室最後的領地也成了呂老闆的封地。

正是由於周朝已亡,天下大勢在秦國一方,所以《呂氏春秋》抹黑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才沒有人去訂正,“一字千金”的賞格也沒有人去兌現。

明知呂不韋造假“烽火戲諸侯”,但穿越到秦國仍拿不到千金懸賞

至於司馬遷在《史記》中全盤接收了這種說法,一個是由於秦國一統天下後,史書只剩秦一家,先秦史料極端缺乏,更重要的是司馬遷認同儒家“王道”理念,認為國家興亡更替是天道循環,有道明君替天行道的結果,而周幽王顯然屬於他不認可的君王,是和夏桀商紂同等的昏王。所以可以留下了“烽火戲諸侯”這個市井傳奇,也算是對後世的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