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慘敗,劉邦再圖謀,滅楚三傑出世

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在於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劉邦的一生就是這樣屢敗屢戰,累敗而起。彭城之戰,劉邦六十萬聯軍被項羽三萬鐵騎打得落荒而逃,然而彭城之戰後,也是劉邦一生中最堅韌的崛起。

彭城慘敗,劉邦再圖謀,滅楚三傑出世

彭城之戰後,劉邦敗退至下邑,愁啊,他靠著戰馬問道,有誰能助我平定楚國,我願意拿出關東地區來作為滅楚的酬勞,與他平分天下。藉助於沙塵暴才死裡逃生的劉邦,在剛剛遭遇彭城慘敗,聯盟解體,喪失了數十萬大軍後,居然毫無沮喪悔恨之情,他的心裡一直想著的是如何重整旗鼓、制定新的戰略來打敗項羽,心裡素質是真的強。類似的場景不禁讓人想起了赤壁之戰中的曹操,他們都是在苦難的磨鍊中,表現出百折不撓的堅韌,他們對於權力的執著,對於最終勝利的不懈追求,都是相當超凡的。

彭城慘敗,劉邦再圖謀,滅楚三傑出世

經過彭城之戰,張良看到了劉邦軍事能力的極限,六十萬大軍這樣龐大的軍隊,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指揮號令的。認識到劉邦依靠一己之力是無法戰勝項羽的尷尬事實,他對劉邦在此次彭城之戰中,不用韓信的用心和後果是心知肚明,只是迫於君臣關係不便言清。如今看到,劉邦能夠及時的自我反省,求賢若渴,能夠重新用人,自然是感銘稱幸。張良說道:“九江王英布,本是楚國梟將,現與項王之間有嫌隙;魏將彭越,與田榮一起反楚,驍勇善戰,這兩人可以迅速的聯絡起用。大王的部下,唯有韓信可以委以大事,獨當一面。如果大王有意,能夠捐讓關東地區獲得三人的助力,項羽就可以被擊破。”劉邦接受了張良的建議,開始考慮聯合英布彭越以及使用韓信的事情。

彭城慘敗,劉邦再圖謀,滅楚三傑出世

韓信、英布、彭越,史稱“滅楚三傑”,楚漢爭霸,漢家的最終勝利,有很大程度上是仰仗這三位的助力。彭城之戰時,韓信被留在關中繼續圍剿剩餘的三秦殘部,彭越是劉邦聯軍的一支,兵敗後退守河山地區繼續遊擊蟄伏,休養生息。要召集這兩位倒是不難。唯獨英布,他是項羽器重多年的愛將,說動他叛楚歸漢,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此時,著名的外交家隨何登場了,他奉命前往九江,說服英布叛楚歸漢。送走隨何後,劉邦率殘部,且戰且退,一路西撤至滎陽,與此時趕來支援的韓信大軍匯合,暫且穩住了陣腳。隨著韓信和蕭何的加入,漢軍在滎陽一帶構築起了堅固的防線,擊退了追擊的楚軍,重挫楚軍的西進鋒芒,從此楚漢爭霸,進入對峙階段。

彭城慘敗,劉邦再圖謀,滅楚三傑出世

從退守滎陽到楚漢議和平分天下,楚漢爭霸的相持階段持續了兩年多。其間開闢了南、中、北三個戰場。南部江淮地區,以九江王英布為中心,牽制了楚軍的西進;中部以劉邦為中心,率軍在滎陽地區與項羽展開了長期的對峙;北部以韓信為中心,橫掃魏、趙、燕、齊,全線告捷,最終扭轉了楚漢爭霸的勝利走向。

經歷慘敗的劉邦,沒有被項羽的英雄無敵所打倒,反而知難不難,迎難而上,能及時的採納進言,糾正錯誤,正逐漸的實現從一個農民起義者到一代帝王的艱難蛻變。後續我們再聊聊這三處戰場的紛繁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