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從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再到企業財務造假被罰,今年以來,曾經A股市場的寵兒——醫藥行業黑天鵝事件頻發。

6月4日,監管部門發佈的聯合公告,將醫藥股再度推向了風口浪尖。財政部官網的消息稱,將展開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檢查內容主要包括銷售費用真實性、成本真實性以及收入真實性。

共有77家藥企在監管部門的檢查名單之中,其中包括28家A股上市公司。除了賽諾菲、施貴寶、禮來等國際知名藥企之外,醫藥明星股恆瑞醫藥復星製藥廣州白雲山製藥均在此名單中。

本週,妙盈市場洞見將目光聚焦在醫藥股多家企業,利用MioTech AMI,挖掘醫藥股2019年以來頻繁“暴雷”背後的故事。

審計師犯錯,康美藥業黑天鵝事件引發驚天大雷

醫藥股曾經被譽為困境中的“避風港”。作為弱週期、需求剛性行業,無論是正在落實的資管新規,還是貿易戰摩擦等政治不利因素,醫藥股都可以獨善其身,是下行的經濟環境下,投資者進行“避險”的選擇之一。

但在去年年底,證監會決定對康美藥業進行立案調查,作為醫藥類白馬股,康美藥業曾經市值突破千億,可以說是整個醫藥行業的風向標,立案調查的“定時炸彈”為整個醫藥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今年4月底,康美藥業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並聲明公司在被立案調查後進行了自查,更正了其2017年年報出現的會計差錯。其中,近300億的財務造假使得“定時炸彈”演變成為“驚天大雷”,引發了整個醫藥股行業的震盪。自消息公佈以來,社交網絡上的針對醫藥股的討論以及負面帖子有明顯增高的趨勢。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根據公告,康美藥業的財務錯誤主要為:

由於公司核算賬戶資金時存在錯誤,造成貨幣資金多計 29,944,309,821.45 元。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康美藥業2017年財務數據調整前後對比——貨幣資金(單位:10K)

公司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時存在錯誤,造成公司營業收入多計 8,898,352,337.51元;營業成本多計 7,662,129,445.53 元;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康美藥業2017年財務數據調整前後對比——營業收入(單位:10K)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康美藥業2017年財務數據調整前後對比——營業成本(單位:10K)


公司在核算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存在錯誤,造成公司銷售費用少計 497,164,407.18 元;財務費用少計 228,239,962.83 元。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財報重大虛報被曝光後,康美藥業將被帶上“ST”的帽子。4月30日至5月20日停牌前,康美藥業出現了6次跌停,5月21日復牌後至6月5日,ST康美經歷了13個跌停日,總市值只剩下170億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重大“會計差錯“的2017年年報中,廣州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仍舊出具的是“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家公司是自2001年康美藥業上市以來,連續15年為其出具審計意見的會計師事務所。康美藥業的董事長馬興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財務差錯和財務造假是兩件事。

醫藥股曾經的”白馬股“的背後

在暴雷之前,康美藥業一直是A股醫藥板塊的白馬股,坐擁千億市值,力壓白雲山

復星醫藥等公司,牢牢佔據醫藥板塊的第二把交椅。

2010-2017年,康美醫藥經歷了一輪業績爆發,淨利潤穩步增長。甚至2016年康美藥業的淨利潤超過恆瑞醫藥復星醫藥廣州白雲山,一度是醫藥行業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2010-2018淨利潤同業對比(恆瑞醫藥、復星醫藥、廣州白雲山、康美藥業)

康美藥業的最大股東為董事長馬興田,依託康美藥業,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中,馬興田家族以410億財富排名第52位,此前,馬興田家族也多次進入胡潤百富榜的榜單。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馬興田-康美藥業持股路徑


康美藥業是一家以中藥飲片為核心業務的藥企,根據MioTech AMI產業鏈數據顯示,該板塊主要由中藥飲片與中藥材批發兩部分組成。在中藥飲片上,康美藥業長期處於行業龍頭,產銷規模排名第一。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康美藥業產業鏈數據分析

但是自2015年以來,康美藥業的主營業務中藥飲片以及中藥批發的增速均有所放緩。2015年,康美藥業中藥飲片實現營業收入37.20億元,增速尚可以達到32.89%,而中藥材貿易,雖說2015年當年增速同比下滑15.82%,但仍實現營業收入60.28億元。但經歷了2016、2017年兩年財報調整後,2018年中藥飲片以及中藥貿易的收入降低,由此看,康美藥業的核心業務收入前景尚不明朗,甚至有大幅縮水的跡象。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本次財務虛報中,299.44億現金憑空蒸發令人大跌眼鏡。公司解釋為有很大一部分轉為存貨,金額達到195.46億元。我們注意到,自2013年起,康美藥業的存貨就開始一路猛增,從37.86億元增長至2017年調整後的352.47億元。因此這筆存貨的真實性,成為了康美最終是否要退市的關鍵所在。


蒸發500億,醫藥股頻繁“暴雷”背後


康美藥業後,會有更大的”雷“出現嗎

有業內人士表示,本次財政部緊急發文是受到康美藥業影響。根據財政部公佈的相關文件顯示,銷售費用的真實性是本次調查的重點。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市場推廣費用較高、研發投入不足是一直以來是行業的通病。

恆瑞醫藥去年銷售費用達到64.6億元,佔其營業總成本的近50%左右,而研發費用僅為26.7億。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甚至是其研發費用的20倍左右,更有多家上市公司銷售費用同比增幅明顯高於營收的同比增幅。

公告發出後的當天,醫藥股震動板塊明顯,而77家藥企突擊檢查後續會否還有更多的公司會受到調查,本次調查對A股醫藥行業震動影響幾何?妙盈科技將會持續關注。

本文數據由MioTech AMI提供支持,更多醫藥股行業公司的財務研究,可點擊閱讀原文,申請產品演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