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周顥(1685-1773),字芷巖,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國竹刻藝術史上的轉折點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同時還精通書畫與篆刻,善詩文,在多個藝術領域有著不俗的表現,是文人工藝家的典型。

2016年6月16日—8月15日,由上海博物館主辦,天津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寧波博物館、上海文物商店、嘉定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協辦的“竹素流芳——周顥藝術特展”在上海博物館四樓第三展廳舉行。

這是一次竹刻硯雕與書畫詩文的全方位展現。仲夏荷月,竹素流芳,我們誠邀您深入四絕才子、竹刻宗師周顥的清雅藝術世界。



第一部分 山水·人物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觀瀑圖軸

清乾隆十一年(1746)

縱194.5釐米 橫105.7釐米

紙本 水墨

上海博物館藏

周顥的山水題材竹刻成就與他的山水畫創作相輔相成,試圖援引王蒙的藝術風格,筆墨潤秀,山巒奇偉雄壯,古松樹木蔥鬱繁茂,屋宇橫斜,小徑蜿蜒,雲靄瀰漫。作者時年六十二歲,正是他竹刻藝術造詣達到高峰的重要時期。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松壑雲泉圖竹筆筒

清乾隆九年(1744)

高14.9釐米 口徑11.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筒身刻山谷中蒼松翠巖、水流雲起的畫面,意境宏闊,雕刻精微。崚嶒的山石,蓊鬱的樹木,雲之氤氳,泉之湧瀉,都用變化多端的刀法加以成功表現。與周顥較多創作的簡筆蕭疏之景不同,這件作品構圖滿密而繁複,洋溢著生機勃勃之氣。據所刻“乾隆甲子長夏,芷巖制”款識,知其創作於乾隆九年,時年周顥六十歲,在藝術上開始全面成熟。作為周顥竹刻山水的代表作品,集中體現出他刻竹有繼承有發展,“朱、沈一燈隱隱相繼,而又神明變通乎其間”的獨到成就。

第二部分 竹石·書法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瀟湘煙雨圖軸

清乾隆十三年(1748)

縱48釐米 橫35釐米

紙本 水墨

天津博物館藏

此圖為豎幅小景,描繪修竹與溪流,竹葉筆法勁峭,與其多年刻竹的功底息息相關。山石皴法受王翬影響較多,筆墨層次豐富。畫上自題:“瀟湘煙雨圖。擬王孟端遺意,時戊辰七月望後二日也。”王孟端乃明代著名畫竹名家王紱。作者時年六十四歲。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竹石圖紫檀筆筒

清乾隆前期

高11.5釐米 口徑8.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筒身陰刻竹石圖,竹枝迎風戛玉,怪石倒伏相錯,畫面充滿動感。空白處陰刻行草書:“頑石亂篠,元人畫法也,其荒遠澹澄之致,終不能得。芷道人。”傳世周顥款紫檀刻件每多贗鼎,此器畫意疏密合度,形完神備,書風欹側生姿,頓挫有勢,運刀鬆緊相參,渾厚而清勁,為少見之既真且精的佳作。

第三部分 影響·贗鼎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鄧渭刻梅花圖竹筆筒

清乾隆-嘉慶

高11釐米 口徑4.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鄧渭,字得璜,號雲樵、雲樵山人。鄧孚嘉子。活躍於清乾隆、嘉慶年間,是清中期嘉定派代表性竹人。善鏤花卉、人物,尤長於淺刻行楷小字,秀勁雅飭,為當時第一。筆筒一面刻梅萼一枝,一面鐫行書:“風流學士佔清華,不羨人間富貴花。戲點羅浮山下雪,暗香深處是仙家。雲樵。”此器無年款,書法體勢略近於嘉慶十三年(1808)所刻《岳陽樓記》筆筒,刀法略見鬆散,疑為其晚年之作。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韓潮刻歲朝清供圖竹筆筒

清嘉慶六年(1801)

高14.8釐米 口徑8.7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周顥的竹刻|喜歡竹刻筆筒的必看

韓潮,字蛟門,亦作鮫門、蕉門,浙江歸安人。諸生。工篆刻,擅書畫,尤精刻竹。活躍於嘉慶、道光年間,是清代竹人中援金石之風入竹刻的大家,吳昌碩推崇他為嘉道時善刻竹者第一人。筒身錫瓶、砂壺、瓶梅、靈芝、盆蒲諸事,皆當時文人齋中歲寒清供之物,畫面上方空白處陰刻行書:“瓶似美人聳玉肩,朝來新汲白沙泉。山家寒盡無餘事,插了梅花便過年。嘉慶六年二月,奚岡寫,韓潮刊。”此作為韓潮早年刻奚岡之墨稿,自家風貌雖未形成,一種清雋之氣已撲人眉宇。

- end -

—版權聲明—

圖文均來自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