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家房產企業破產!!!這是房地產行業迴歸理性的前期表現嗎?

據中國基金報11月23日報道,截止11月20日數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今年房地產開發商的破產數量已經高達446家,小菜馬上查詢了人民法院公告網並篩選“房地產”“破產文書”等條件,果然結果顯示,2019年1月1日至11月24日期間,出現452條結果,數據差異是因為今天(11月24日)又新增了6家房地產企業的破產公告。這破產速度實屬罕見。

446家房產企業破產!!!這是房地產行業迴歸理性的前期表現嗎?

11月24日人民法院公告為查詢截圖

仔細查看了這些房企名單中,大部分是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企,當然也不乏也有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房產企業。我國房價在2017至2018年的瘋狂增長後,為何在2019年卻出現大批房企破產的現象呢?這或許是房產暴漲時代的落幕,更是整個房地產企業寒冬的開始。這一現象看似突然,實則必然。首先不論是什麼行業,不可能長久的爆炸式增長,上帝擬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當然說房產企業“滅亡”是有些誇張了,但市場只有在“平衡”當中才能夠持續發展的,就如同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的,偏離的太離譜、泡沫太多終究是會破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價值。

446家房產企業破產!!!這是房地產行業迴歸理性的前期表現嗎?

其實對於房產行業,我們老百姓已經是後知後覺了。雖然目前互聯網現在發展迅速,但信息差依然是嚴重存在的,當我們看不清以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的時候,可以看看那些房產大佬在做什麼,畢竟他們掌握的信息資源是我們無法比擬的。李嘉誠、王健林、潘石屹等,他們都先後減少或退出國內商業地產板塊,馬雲也說未來“房價如蔥”,其實如蔥不如蔥倒不是重點,重點的是大佬們的行為讓我們可以窺探到他們對於房產未來的預期,國家對於房產未來的方向。

房產企業今年破產潮的最直接原因是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是房產企業一直存在的,在房價持續高速增長的過程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房價下跌或者房子不好賣了,房產企業的資金無法迅速回籠,揹負著高成本的項目融資的同時卻遲遲無法將項目變現,被拖垮是遲早的事,這也是為什麼目前破產的企業大部分是中小房企,因為他們的實力比較弱,資金鍊更容易斷。其實我從身邊接觸的多家銀行也瞭解到,各銀行目前對放貸資金是嚴格管控,防止經營性融資進入房產企業,並且強化了企業涉房業務再融資的審核,對於涉足房產相關的企業融資更是進行嚴格監管和貸後檢查。除了全國排名靠前的房企之外,目前各銀行已不會給其他房企做房產項目貸款。

446家房產企業破產!!!這是房地產行業迴歸理性的前期表現嗎?

房產企業的破產潮雖然是現在才爆出,但隱患早已埋下。目前其他房企的生活也都不好過。房產企業要活下去,要麼指望房價再次暴力增長,要麼就是減負債、減槓桿、去庫存,讓自身健康起來。目前看來房價再次暴漲的可能性沒多大可能性,所以要想長久,企業自身健康瘦身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痛苦,但難道活著不是最重要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