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重點項目踏訪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跨越千里來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新基建重點項目踏訪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跨越千里來鄂

北極星輸配電網訊:特高壓電網好比電力的高速公路,是新基建的七大領域之一。3月30日,陝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以下簡稱陝鄂特高壓工程)湖北段項目正式開工。這是伴隨復工復產步伐,湖北省內開工的首個重大能源項目,計劃明年建成投運。

在武漢新洲區,正在建設中的陝鄂特高壓工程武漢換流站,未來承擔著讓遠道而來的電力“落地”的任務。

相當於28個足球場

4月19日,雨後放晴,在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道與紅安縣太平橋鎮交界處,陝鄂特高壓工程武漢換流站工地上,挖掘機、裝載機已經在工地上忙碌起來,一些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給建築基礎扎鋼筋籠。據瞭解,整個項目工地上已有200多名工人,除了戴著口罩外,他們幹起活來不比平常慢。管理人員在現場來回巡視,手中的對講機裡不時傳來呼叫聲。

陝鄂特高壓工程武漢換流站與武漢1000千伏交流變電站同址合建,因此其面積遠大於常規的變電站。藉助無人機從空中俯瞰,整個換流站盡收眼底,方形圍牆範圍內,有部分建築的基礎已經挖好,看得出來,這些建築佔地面積達到數千平方米。

“整個換流站佔地380多畝,相當於28個足球場。”國網湖北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換流站工程土建A包項目總工夏雨介紹。

陝鄂特高壓工程途經陝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全長1137公里。直流輸電技術適用於大容量、遠距離輸電,特高壓技術能夠進一步發揮直流輸電的優勢,±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容量為傳統±500千伏超高壓直流的3倍、經濟傳輸距離為其2.5倍,但單位輸送距離損耗和單位容量走廊佔地只有其50%,輸電效益顯著提高。

直流電到達湖北後,要通過轉換才能與交流電網連接。在武漢換流站要安裝28臺換流變壓器,單臺容量415兆伏安。換流站裡最大的建築是換流閥廳,其中的換流閥是交直流轉換的核心設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全站有4個閥廳,目前正在打基礎的是“極2高端閥廳”“極2低端閥廳”“極1低端閥廳”3個閥廳以及換流站主控樓。“4個閥廳面積從1700多平方米到近3000平方米不等。”夏雨說。閥廳和換流變壓器之間還要構築16米到25米高不等的防火牆,這些都是工程的難點。

由於疫情影響,換流站開工時間延遲,但年底建成的計劃沒變。“工期是比較緊張的,在開工前,我們反覆完善了防疫方案,工人到場後,項目部採取了降低宿舍居住人數等措施,爭取早日完工。”

帶動投資超700億元

目前,湖北境內已建成投運的特高壓工程為“一交三直”。一交即晉東南至南陽至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示範工程,在湖北境內線路長180公里,湖北通過特高壓最大可接受電力300萬千瓦左右。三直即為過境湖北的±800千伏向上、錦蘇、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而今年開工的陝鄂特高壓工程為湖北帶來的好處遠超“一交三直”。

湖北是我國的用電大省,由於一次能源資源匱乏,土地和環保空間有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較大,預計“十四五”期間湖北最大電力缺額將超過1500萬千瓦。國網湖北電力公司特高壓辦副主任彭迎介紹,陝鄂特高壓工程是“特高壓輸電升級版”的首批示範工程,建成後能夠將陝西豐富的風、光、火電打捆直送湖北負荷中心,每年可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相當於替代受端原煤1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960萬噸、二氧化硫9萬噸、氮氧化物9.4萬噸。同時,該工程採用特高壓技術,可少建兩回跨越上千公里的超高壓輸電工程,節約走廊4000公頃,節約投資18億元,每年可減少輸電損耗20億千瓦時。

陝鄂特高壓工程總投資185億元,其中湖北境內投資60億元。此外,特高壓產業鏈包括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陝鄂特高壓工程涉及上百家設備製造、建築、安裝、科研單位,直接帶動設備生產規模約120億元,增加就業崗位超過4萬個,帶動電源等相關產業投資超過700億元,建成後將在降低用能成本、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國網湖北電力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陝鄂特高壓工程建設的同時,將積極推進南陽至荊門至長沙、荊門至武漢、駐馬店至武漢、武漢至南昌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增強華中區域省間電網互濟能力、湖北省消納區外電力能力,滿足湖北中長期負荷增長需要,並加快推進相關500千伏配套工程建設和城鄉配電網升級改造。

原標題:“電力高速公路”跨越千里來鄂——新基建重點項目踏訪之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