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點擊上面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免費訂閱!


關注我們,每天都能收到這種好文章,請放心訂閱,完全免費。

高考語文題目剛公開,考生和網友就炸了鍋,用一句話來形容今年的考題:所有人都喊難。

其實這種“難”考生們早該想到!從2017年開始一系列語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時,今年高考的“語文難”就已經是定勢,得語文者得天下並不只是口號。

其實政策早就出來了,你可能忽略了

早在2017年,高考政策頻繁發佈的時候,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就透露:“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那麼說語文難?究竟難在哪裡?

通過公佈的今年高考語文全國卷I、卷Ⅱ、卷III和北京卷、天津卷等公佈的試卷後不難發現,所謂的“難”集中在3個方面:

1、閱讀跟不上=做不完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上面列舉的僅是全國卷其中一套,而這僅僅是全卷的三分之一。“題目太多、字數太多根本做不完!”讓很多考生叫慘連天。他們正是溫儒敏教授口中說的“15%的人”。一眼望去大篇幅文字,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速讀,我想只是瀏覽題材就會佔用1個半小時的時間。更別說還要思考,還有作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去年說的“高考變革”已經實現,所有題目都在默默考查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能力。閱讀不行卷子根本做不完。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2、沒有海量閱讀=不會做

微作文與大作文並行的2018北京高考卷: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微作文分值佔10分,大家都知道高考“1分之差”的意義,更何況這是10分。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網友叫苦連天,但我認為:這10分是送分題。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這是去年北京教育考試院公佈2017年高考北京卷的《考試說明》,而這六部名作,正是今年高考微作文的這幾本!可以說提前給大家1年半的時間去閱讀名作,劉智清表示:高考名著考查旨在引導考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對名著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注重閱讀“量”的積累和“質”的提升。考綱做到了說話算話,而不會做的那群人,一定是不讀名著的人。


本次考試題型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前的考試只是象徵性問一下作者背景,及著名著作,而今年考試題型,直接拷問你對著作的認知及理解。如果你不看這些著作,我想提筆也不知道該寫哪位吧!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3、不積累古詩文 = 重點變二本

不管是全國一卷二卷還是三卷,單古詩文考察就佔34分;而北京卷文言文+古詩文的考察分數高達44分!也就是說在北京高考語文卷中,【文言文+古詩文+名著】佔到了54分的比例!

這分數意味著什麼?拿到它,大專變本科、二本變重點、211變985。

北京卷文言文閱讀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確:側重於考查對文言文作品語言和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重視文言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並在積累與運用方面進行了探索。

但如果不讀古詩文、不看名著,這幾十分怎麼拿?不得不說,高考語文變難了,因為它不再只考課本和文學常識,而是在考學生的閱讀量、閱讀能力!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得語文者得天下,不僅僅是口號

從近年各地高考出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後強調的綜合素質,與“大語文”的內蘊關係密切。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教育部新聞辦新通知來了,總結為以下幾點:

1. 下學期開始,小學1-3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全國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2. 初中7年級至9年級,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全部使用統一的部編版教材。

3.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 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的變化,是所有家長、老師最關心的問題!”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長王文湛說。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王文湛給家長算了一筆賬:

語文是工具科,是母語,是學習其他各科的基礎前提。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課,小學一年級到高三畢業一共上課13000節課,語文是第一大科,佔總課時的21%以上。

中小學一共上了20門課,語文佔1/5的課時還要多!

除了教材的變化,對於課外閱讀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比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於5萬字,同時也規定出50本必讀小學生名著;初中名著閱讀已經成為了必考內容。

看看高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學科重要程度的變化、還有這幾年爆紅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等語文節目…所有現象都在告訴我們: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

不讀名著行不通

不積累古詩文行不通

不會寫作行不通

輕視語文行不通


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語文重要,是因為學好各門學科的最基本的工具。學好語文才有可能學好其他課程。因為語文水平代表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語文學得好,有較高的閱讀寫作水平,就有助於學好其他學科,有助於知識的增廣和思想的開展。它對學生會產生一輩子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


重視語文學習已是大勢所趨。


高考語文結束,告訴你什麼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高考,要從中小學抓起!

高考語文已經向我們放出信號,這件事不得不做:提升閱讀理解、增加海量閱讀、有效學習寫作。

閱讀終生有益,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積累。最好從孩子三歲,甚至更早就開始。小學中學十幾年下來,愛閱讀的孩子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定然遠超僅從教材和課堂所得。效果可能不會在一兩個月的考試中立竿見影,卻一定會幫助孩子在這場長跑的後半程脫穎而出。

孩子還在上小學上初中,距離高考還有很遠?

孩子上了高中壓力太大根本沒有時間讀書?

想讓孩子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

對政策完全不瞭解,選書總是抓瞎?

積累古詩文枯燥乏味,堅持不下去?

孩子看了很多書卻讀不進去,沒有方法?

孩子愛看書,但作文總是寫不好?


這一切交給我們愛達閱讀,承載考生的夢想,成就孩子的未來!

加強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範圍教育成功的經驗。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認真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裡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讓我們都來重視課外閱讀吧!

關注頭條愛達閱讀南濤老師頭條號 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