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去過寶雞的人都知道,寶雞有個金臺觀,據說是道教高人張三丰修煉的地方,就在這壯觀的金臺觀旁邊,有一家做了二十多年包子生意的老店,這家店一直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而它家賣的,竟然只是一種素餡的包子,名字叫做豆腐包子。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能把肉做香是簡單的手藝,而能把素食做到人見人愛則需要功夫,在寶雞,這家的豆腐包子,常年使用的主要餡料就是豆腐和韭菜,這樣兩樣常見的食材如何能吸引眾多的食客?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先從做餡開始吧,韭菜似乎沒有什麼特殊的處理,摘乾淨洗好就行,而這豆腐,則是要下功夫,這可能算是秘訣之一吧!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照師傅的說法,這豆腐買回來之後,先是要蒸上一個半小時的,蒸完的豆腐筋道、噴香,這是一招。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而第二招就是刀切豆腐。按說,要把豆腐弄得細碎來做包子餡,有很多簡便的方法,但在這家店裡,一直堅持用刀切的方法,切片,切條,切丁。一刀一刀,絕不偷懶,直到最後,豆腐都一直保持著方方正正的形狀。也許這形狀的不變,也就連帶著保留了豆腐的原香吧!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韭菜切成細末,之後,就要拌餡了,包子要好吃,餡料是關鍵。鹽是要放的,但只能是放到豆腐這一邊,然後,李家的絕招——自制的調味料上場了。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中餐當中,多數的調料做成這樣的粉末,這就成了秘密,工藝沒有差別,味道卻大相徑庭,也就因為了這些粉末。為了防止韭菜出水,是要用油的,這是一個人人皆知的廚房秘密,這樣簡單的幾步完成之後,豆腐和韭菜被和在了一起,成為包子餡料。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餡料做好了,做皮的面也需要準備好。這裡,再多說一句,包子要好吃,外皮是門臉。李師傅認真的從頭做起,他從發麵盆裡挖出幾塊發好的面,但看這形狀,卻像是稀乎的難以下手。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實際上,這也是他們家包子好吃的另一個秘密,他們在發麵之前,就已經預先留下了添加乾麵粉的空間,故意在用酵頭髮面的時候,把面發的稀一些,等到發好,再添些乾麵粉,軟硬就可以自己掌握。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加過乾麵粉,麵糰就漸漸成形了,但這時,還不能做包子皮,發過的面是酸的,這就需要加鹼水,這樣就可以中和這種酸味。至於加到什麼程度,李師傅說,他們有兩個方法可以鑑別。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一個是拍打,聽聲音,要響如鐘聲;再一個就是切開道口去聞,不能聞到酸味,要聞到面香。這應該不是秘密,但對於聲音和氣味的把握,卻是經驗積累起來的,這就又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面揉好了,接下來的工藝應該與別的包子製作沒有什麼差別。揉麵,搓條,揪成劑子,壓成圓片,這些活應該是一氣呵成。而李師傅快手包包子的技藝,著實令人歎服。僅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它是一個製作包子的老手。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泡騰著的麵糰,製作出的包子,還沒有進鍋,就已經顯現出它宣和的一面。上籠去蒸,也就10多分鐘,這素餡的包子就做熟了。

陝西這家店只賣一種包子,卻還生意興隆,為什麼呢?

雖然這家包子鋪只開了二十多年,但這寶雞的豆腐包子可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做法獨到,吃法也很講究,吃的時候咬上一口,然後要往這中間灌上這特製的辣椒油,香辣可口,回味悠長。

來源: 陝西廣播電視臺好管家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