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房價的影響?

疫情之後,房價會如何?這是最近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房價最終是經濟的體現,經濟發達則房價高。判斷疫情對房價的影響,得先判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有極端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從此將垮掉。如果你是一個容易悲觀的人,最近密集接受壞消息的轟炸,可能會有這種假想:幾個月後,企業大規模倒閉,企業主先倒黴;這產生大量的失業,再過一段時間,失業者耗盡積蓄,發現自己的命運是和企業主捆綁在一起的,開始還不起房貸,生活費都成問題;而政府由於沒有企業可以收稅,國庫空虛,失去救援民眾的能量。

這種情況發生,房價當然一洩千里,覆巢之下,每個人的蛋都要摔破。但它不會發生。即使疫情不結束,一個月後,農民戴著口罩種田,工人戴著口罩生產,兩三個月後,政府急迫地鼓勵(極端的甚至強制)企業開工,生存問題升格為第一問題,畢竟,只要持續餓,死亡率是100%,比新冠肺炎厲害多了,兩害相權取其輕。

何況,疫情很快將會結束。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一個短期衝擊,長期來看,只是一個小波瀾。在這個短期內,你的企業撐得住,你的積蓄用不完,你甚至會獲得優勢,因為不幸的倒閉者讓出了市場份額。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疫情對房價的影響是短期的,改變不了大趨勢。

短期內,有些負債率極高的房企,不得不虧本拋售,有些賭徒式的購房者,也只能割肉,可能會有一些便宜撿,不過那是零星事件。

而疫情中出現的一些變化,對房價的助推作用,過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後,才會顯現。

一是貨幣投放的增加。災難之後,用貨幣放水刺激經濟,這是現代政府的標準動作(在這裡不探討是否符合市場規律,只描述現實)。目前為止,政府投放的貨幣,以萬億計了。後續還有更多。錢增加得快,物增長得慢,價格就得漲,尤其是好物,漲得更快,好房子,就是好物中的好物。

二是觀念的改變。所謂的租售同權出臺後,很多人歡呼,以為不用當房奴了。可是一個租戶,在這次疫情中,假期歸來,被擋在小區大門之外。不少地方出臺政策,對有房戶與租戶區別對待,租戶進不了房,酒店又都停業,一下變成了流浪者。這種政策,當然不合理,簡單粗暴,反映出極低的管理水平。不過,倒也讓人清醒地知道,有房與無房,是兩個階級。在災難之中,先被動的,先受害的,是無房階級。這次很多人會下決心擁有自己的房子。

安心擁有你的房子,或者,認真開始實行你的購房計劃。有自己一間房子,再小,都更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與權利。繁榮時,可升值,災難時,可避難。(感謝連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