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西藏往事》是根據藏族作家扎西達娃小說《香巴拉的貓》改編的愛情冒險電影,由戴瑋執導,宋佳、何潤東、喬什·漢納姆、朱子巖等聯合主演,於2011年4月8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被稱為妖女的藏族女孩雍措在救助了美國飛行員羅伯特後,兩人展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跨國愛情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飛行員羅伯特·史密斯到中國加入了抵抗日本侵略軍的行列。在一次從印度往中國運送物資的航程中,他駕駛的軍機不幸失事墜落於西藏神秘的高原。墜機後的羅伯特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他試著尋找返回部隊的路。但惡劣的氣候環境使他舉步維艱,幸而來到一個藏人部落。

當地年輕的藏族女子雍措是位單親媽媽,卻被族人稱為“被詛咒的女人”。於是族人決定由雍措來照顧他。一頭金髮的羅伯特被當地藏民視為怪物,更遭逢藏族青年農奴江措的一路追殺。在這樣一個情感封閉的空間裡,羅伯特和雍措相愛了。兩顆失落的靈魂,踏上了一段獨特的旅途。

這是一部集愛情、文化、信仰於一體的電影,影片中主人公的跨過愛情故事令人感動,兩條情感線,兩種殊途同歸的愛情宿命,給人以愛情以及文化的反思。今天,我將從“故事主線、故事副線、情感對比”三個方面來解讀影片的價值和魅力。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01、故事主線:雍措和羅伯特的跨國愛情,文化差異對兩人相處的阻隔,簡單與複雜的矛盾交織,道出了愛的真諦


羅伯特與雍措的跨國愛情,語言文化差異的阻隔,讓倆人溝通在複雜與簡單的理解的矛盾中摸爬滾打。而兩人最終的愛情,以雍措最終的犧牲為宿命,讓我們感受到了愛情的純粹與悽美。

第一,羅伯特與雍措的語言文化差異,使兩人的正常交流在困難與簡單的理解中徘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風雪交加的夜晚,羅伯特乘坐的飛機失事,受傷的他降落在了丹拉神山的雪域高原。失去丈夫的雍措,被族人評判為有不祥徵兆的“妖女”,雍措生下孩子的那個夜晚,她與羅伯特第一次相識。

羅伯特被雪刺傷了眼睛, 昏倒在湖邊,被善良的洛桑發現,族人將羅伯特帶到了雍措的帳篷,大家認為他是個“魔鬼”,只能跟“妖女”雍措在一起。善良的雍措,從最初的害怕到同情,用兩隻羊的換回了羅伯特的重見光明。

雍措對羅伯特的幫助與善待,他都記在心裡,因為他們言語不通,交流總是有困難。例如,羅伯特眼睛恢復後,要去拉薩尋找同伴,雍措告訴他這個季節翻越雪山很困難。由於羅伯特聽不懂雍措的話,執意離開。最後受不了冰冷的天氣而回來。

兩人又能簡單理解對方的含義,羅伯特給雍措看自己母親的照片,開心的表情,雍措理解了羅伯特與母親之間的動人情感。雖然聽不懂對方的講話,總能簡單地理解對方的情緒以及對人的喜歡與討厭。當雍措看到敵人要來抓羅伯特時,他要羅伯特上馬快跑,羅伯特表現出對雍措不理解,而敵人逼近,羅伯特一下子明白了雍措的用意。

在我看來,羅伯特與雍措的建立在文化隔閡基礎上的愛情,是簡單與複雜的矛盾體。

當他們用藏語和英語進行雞同鴨講式的交流時,相互理解對方語言實在困難。而他們兩顆心靈的慢慢拉近,展示了人類共通的情感方式,讓複雜的語言能夠被簡單的理解。

語言文化差異的阻隔,既使兩人的交流複雜化,也使兩人在相處中增進了彼此的理解,使複雜的語言簡單化,簡單與複雜的相互交織,才使得兩人既認識了對方,又更深入地瞭解了自我。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第二,雍措的為愛犧牲,是對羅伯特的愛的回報,以生命的奉獻,給我們上了一堂愛的教育課程


族人將外國人稱作紅毛鬼,部落調查到有個紅毛鬼殺害了一個女孩,官府派出追擊小隊去逮捕那紅毛鬼。追擊小隊的首領江措是個奴隸,他只有完成該任務才能夠獲得自由,並與自己心愛的女人結婚。

他們追尋到了雍措的部落,聽說她的部落有個外國人,雖然羅伯特沒有殺人,但是江措依然逮捕了他。羅伯特在夜晚僥倖逃跑,在尋找雍措的過程中,找到了殺人兇手,但是他不是有意要害人,因為受了重傷,死在了山崖。

羅伯特繼續尋找雍措,而雍措也在尋找著羅伯特,羅伯特通過吹口琴,琴聲飄到了雍措耳邊,分開的兩人終於又一次相遇。可是,無情的殺手埋伏在山上,雍措見他要開槍,替羅伯特擋了那一槍,生命從此終結。

在我看來,雍措的為愛犧牲,是對羅伯特的愛的回報,也是對自己最終的解放。影片的開頭就說她是個會帶來壞運的女子,以及她在尋找羅伯特的過程中破壞了禁與戒,會受到懲罰,都暗示了她最終的宿命,註定要為愛犧牲。

但是,她對羅伯特愛得純粹,因為她自己不受人歡迎,族人都討厭她,而羅伯特卻讓她感受到了愛與陪伴的溫暖。有了羅伯特,她的生活多了一份幸福,而雍措認為,這樣的愛,無以回報,此刻,唯有自己的生命,可以換取他的生存,她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悽美的愛情,動人心絃,真情的吐露,可以超越國界。雍措勇敢的愛,勇敢的犧牲,給我們上了一堂愛的教育的課程,愛,是簡簡單單的,愛的真諦,無需過多的言語,只是你為了我,我也會為了你,足矣。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02、故事副線:江措與央金的戀情,高貴與低賤的聯繫,愛與自由的釋放,道出了舊制度對藏民的摧殘


西藏未解放前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農奴沒有人身自由,為農奴主賣命,農奴主完全決定了農奴的命運。該制度對藏民百害而無一利,是維護農奴制統治的工具。

第一,農奴制度的束縛,讓奴隸出身的江措為了贖回自由身,與愛人相好,違心赴命


江措本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為奴隸主辦事,官方要求抓在本地的紅毛鬼,不能讓他們越境。江措憑藉自己的本事抓到了幾個從其它營地逃出的紅毛戰俘,得到了奴隸主的誇獎,並告知江措在抓一個殺人的紅毛鬼,他便可以贖回自由身。

對一個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而言,有了自由便是最大的幸福,他可以娶自己心愛的女人,並不再受制於人。當央金開心地鼓勵江措,為了自己最後的使命他一定要加油,江措卻說那些紅毛鬼也很可憐,沒有人願意一輩子服從別人,表現了江措的善良與對紅毛鬼的同情。

江措費盡周折抓到了羅伯特,本來殺了羅伯特他的任務就完成,可是,他看到羅伯特對自己心愛的女人的不捨,整天看著護身符思念著愛人。他想到了自己,自己也是成天盼著與愛人央金在一起,兩人有著相同的信念,他沒有忍心殺害他。

只是,一時的不忍心,卻讓聰明的羅伯特伺機逃跑,紅毛鬼逃跑,江措的命運註定無法有挽回的餘地,他必須動殺心,完成任務,才能圓自己的夢。所以,他只能違背良心,別無選擇。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第二,命運的捉弄,江措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一方靈魂的自由與一方身心的束縛相互環繞,詮釋了舊制度對藏民的破害


官府收到美國的通知要全力營救羅伯特,信息傳達的不便讓江措被矇在鼓裡,依然履行著自己的使命。當江措終於逮到機會殺死羅伯特時,官府的人趕到,一槍打死了羅伯特,而女主雍措也中槍身亡。

江措終於自由了,只是這樣的自由是意料之外的,他沒能獲得愛情,自由也只能是靈魂昇天。相比,雍措也同樣獲得了自由,她為了愛情,破了禁語咒,會受到懲罰,這樣的懲罰,既然是為了羅伯特獻出生命。兩對鴛鴦就這樣面對生死離別,一方是靈魂的自由,而活著的一方,卻要一輩子受到內心的束縛,悲哀的縈繞,將會揮之不去。

封建農奴制對藏民的迫害,表現在方方面面,可憐的藏民,不能追求愛情,沒有人身自由,一輩子為農奴主賣命,一輩子受苦。努力子子孫孫都受剝削的輪迴,或許只有讓靈魂得到救贖,他們才終於得救。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03、情感對比:兩條情感線的聯繫,通過對兩對鴛鴦相似的情感對比,談談我的幾點思考


第一,兩對愛情的相似之處的對比


①兩人的愛情身份地位都不相匹配

羅伯特是美國派來的對華援藏的空軍,身份是高貴的,而雍措只是一介窮苦平民,生活只能勉強維持溫飽,而且也失去了丈夫,是個遭人嫌棄的寡婦。除了一張好看的外表,一顆美麗的心靈,她什麼都沒有,而羅伯特有著無限可能的未來,兩人相愛從這一點來說是門不當戶不對的。

江措是奴隸出生,奴隸的後代,在封建農奴制下,世世代代都要受奴隸主的剝削,人身都沒有自由,更何況談愛情。而央金是自由身,還是有地位家庭的女人,一個自由,一個不自由,身份地位的懸殊,也導致他們的愛情不被看好。

②兩對愛情的命運殊途同歸


羅伯特與雍措的愛情,跨越國界,兩人從最初的相識到彼此理解後的相愛,都是那麼純粹。即使言語不通,也沒有互相嫌棄,而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經歷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最後的結局,身心受信仰束縛、打破禁語戒的雍措,必須受到愛情的懲罰,以生命的犧牲,成全靈魂的救贖。

而江措與央金,也是心心相印,跨越地位、階層,江措沒有高攀的意識,僅僅單純地愛著央金,央金也沒有嫌棄江措,也是一直給予他支持,等待他的迴歸。命運捉弄人,江措的使命變成了犧牲,他生命的終結,使他獲得了最終的自由,他終於不受束縛,終於可以追求愛情時,卻只能讓生命就此結束。

兩對鴛鴦的悽美的殊途同歸的愛情,讓我們懂得,愛,不一定要在一起,只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怕世界要阻礙兩人在一起,但,心靈的想通,也是一種幸福。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第二,兩條情感線對我的思考


①敢愛的人是勇敢的,如飛蛾撲火般悲壯,卻能夠永恆


故事中愛情,讓主人公不顧自己部落的信仰,不顧禁語的懲罰。兩對戀人,兩個本該是美好的愛情故事,終結於那一刻,卻是遺憾,一切都回到最初的起點。羅伯特繼續做自己的飛行員,央金繼續守護自己的那份得不到的愛情。愛人已不再,思念卻永遠存在。

愛情並無絕對的對錯,世間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為了自己的幸福可能造成別人的不幸。江措為了與央金的幸福追捕同樣渴求幸福的羅伯特,最終在朝覲路上一槍誤射雍措,自己也被恰巧趕來的政府軍官一槍擊斃,一瞬間,兩段幸福戛然而止。

人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利,有選擇的權利,只是,選擇愛情的人是勇敢的,哪怕如飛蛾撲火,自取滅亡,也譜寫了一篇壯美的詩歌。我們不能說為愛情犧牲的人是傻的,只能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為此能夠自行承擔後果,就夠了。

從故事主、副線及情感對比解構《西藏往事》的獨特價值

②西藏文化的深入人心,是藏民的虔誠,也是文化的勝利


哲學家薩特說過:“世上有兩種東西亙古不變,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西藏磕頭朝聖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以為“身”敬;他們口中不斷念咒,以為“語”敬;他們心中想念著佛,以為“意”敬。“身”、“語”、“意”三者的統一,可見其藏民對信仰的尊敬,對佛的虔誠。

雙手合十作揖,雙膝跪地,全身伏倒,額頭叩下,一路磕著等身長頭,藏民表現出的那種無比虔誠和執著,令所有人都感到強烈震撼。

影片中兩位女人對心上人的愛,也融合了虔誠的信仰,她們送給對方一塊護身符,說“菩薩會保佑你的”。可見佛教文化對藏民的深入,也體現在愛情上。

這是文化的勝利,對佛教文化的崇敬,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深入靈魂的熱愛,藏民們做得很好,便世世代代傳下去,這也是精神的勝利

總結一下:

悽美的愛情故事,兩條情感線的相互交織,命運的無情捉弄,美麗的藍天白雲,純樸的藏民人民,是這部電影的唯美意境。而故事中文化差異的表現,主人公的跨國戀情,讓我們感受到了簡簡單單的愛的純情。

本文從“故事主線、故事副線、情感對比”三個方面出發,對影片進行了深層次的解讀,我更加發現,西藏的文化和歷史,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與體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愛情,思考命運,思考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