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為什麼會成為收藏的新寵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5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糧票為什麼會成為收藏的新寵

那時候,必須憑糧票才能購買糧食。其實憑票供應不是我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現在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糧票為什麼會成為收藏的新寵

地方糧票是在六、七十年代糧食供應緊張時期,國家為避免不法之徒跨區域倒買倒賣哄抬物價以至餓死人的現象出現,不得已出臺的各地發行各自的糧票,老百姓按人口領取後憑票就可以買到平價的口糧的制度。

地方糧票由各省、市、自治區糧食局印發,在地區範圍內使用。票面額各地不一,一般有1市兩、2市兩、5市兩、1市斤、2市斤、5市斤、10市斤等幾種。

糧票為什麼會成為收藏的新寵

糧票為什麼會成為收藏的新寵

各種糧票票面規定的數額均以成品糧計算。糧票只是購糧的憑證,本身不具有價值,不屬有價證券,不許在市場買賣流通。隨著糧食生產的發展,糧票已經取消。

糧票世存稀少 ,收藏價值非常的高,遇到一個對的人 一個懂他的人,它就能體現他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