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

第七期沙龍回顧


蘇林 /文


:4月14日晚,“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舉行了第七次線上小沙龍,開啟第三本書的線上共讀和討論,來自北京的張韋唯老師領讀了《閱讀教學教什麼》(王榮生 主編)一書的第一部分“主題學習工作坊”,隨後群內其他老師針對書中內容進行了相關討論,以下是本次沙龍的主要內容。


活動預熱


在活動開始前的三十分鐘裡,石恢老師先簡單總結了上期視頻研討的情況,並希望以後每本共讀書結束後都能和大家進行一次深度的視頻研討,同時大家在研討中提出的減少領讀梳理的時間、增加話題討論時間的建議也將充分採納,接下來在照顧其他老師閱讀時間的情況下,逐步加快閱讀進度。


隨後各位老師陸續分享了最近的閱讀書目,有的老師在分享時介紹了書中的內容,有的老師還分享了閱讀時的感受,還有的老師在分享中提出了與其他老師共同交流的願望:


河南周老師所在的學校已經開學,早上陪學生早讀時他會讀汪曾祺的《山河故人》,工作之餘則讀本週的共讀書《閱讀教學教什麼》;


西安冉老師因工作變動,最近在讀《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她介紹到“這本書前兩章深入淺出地講解抑鬱症,後面就是正念療法的一些日常操作”,並說“讀書救人救己”;


廣州彭老師在讀《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這是一本考研用書,專業性很強,她一邊陪女兒共讀一邊和她討論;


北京杜老師在讀《我們如何學習》,她感覺到這本書有點艱澀,希望和讀過的老師一起交流;


北京歐陽老師依舊保持著之前的閱讀習慣,每天早上先讀論語,錢穆《論語新解》、楊伯峻《論語譯註》、南懷瑾《論語別裁》同時看,然後再讀詩歌,目前正在讀李白的詩和詩經;

……


內容梳理


20:00,小沙龍正式開始。來自北京的張韋唯老師通過細緻的思維導圖為大家梳理了《閱讀教學教什麼》的前言和第一部分“主題學習工作坊”。張韋唯老師早在2017年的第四屆全國讀書會大會上就擔任了會場志願者,並從此和一起悅讀結緣,積極參加讀聯會和一起悅讀俱樂部的活動。在“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成立以來的一個多月中,張老師也一直緊跟大家的閱讀步伐。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作為一套“參與式語文教師培訓資源”叢書,叢書主編王榮生教授在前言中即說到“這是值得你慢慢讀的書”,也是“需要你用筆來讀的書”,並介紹了本書的編寫框架,給出了相應的閱讀建議。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前言中的本書框架和系列叢書的相關信息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本書編排方式


第一部分“主題學習工作坊”包含四篇講座。


第一篇講座是“閱讀教學研究的新路徑”,王榮生教授在這篇講座中先手把手地帶領讀者釐清了五組概念:閱讀與理解、閱讀能力、閱讀取向與閱讀方法、閱讀方法與文本樣式、文學鑑賞與實用文章閱讀,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指出閱讀教學要明起點、定終點,解決學生理解和課文要點之間的落差,並給出了三條閱讀教學路徑。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一講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一講

其中,關於前面五組概念的內容佔據了本章的大部分內容,從張韋唯老師的思維導圖中也可以明顯看出兩部分內容之間的比例關係,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很多老師在活動前紛紛表示難啃和有啟發的地方,張韋唯老師就說到,對於她來說書中的很多概念都是第一次接觸到,雖然信息量很大,但是也常讓她有恍然大悟之感:原來從小到大所說所做的“閱讀”是這個意思!不過,對於本章標題之“新”在何處,張老師也表示不太明白,希望和大家一起討論。


第二篇講座是“文本的教學解讀及其要領”,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師解讀文本時經常戴著一副“綠眼鏡”,即過早地進入了語文教師的身份,這一點和上一講中“變態”的閱讀取向相呼應,指過分以應試為導向,因此王教授呼籲語文教師要先回到讀者的身份,這讓大家不謀而合地想到了第二本共讀書《文本解讀與閱讀教學講談》中作者羅曉暉老師反覆強調的教師要素讀文本的觀點。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二講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二講

那麼老師應當怎麼讀文本呢?王榮生教授指出老師要用三種身份去讀,還給出了先後順序,即讀者——研究者——語文教師,最後通過這三種身份的閱讀,落實“備課備兩頭”,解決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落差。


第三篇講座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環節的組織”

,在這一講中王榮生教授具體講了如何明起點、定終點,即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體式確定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找準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而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起點到終點之間的臺階。王教授說,臺階不需要多,兩三個就可以了,語文老師在備課時一定要簡化,教學內容要聚焦和集中。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三講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三講

第四篇講座是“閱讀教學的三個層面”,主講人是上海的譚軼斌老師。譚老師以《易經》的道、象、器開頭,指出閱讀教學也具有三個層面,即事實層面——教什麼,技術層面——怎麼教,價值層面——為什麼教,並對每個層面逐一展開,希望語文教師藉此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其中,譚老師也多次提到了正確進行文本解讀、把握不同文本特質、充分考慮學情等問題。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四講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張韋唯老師梳理第四講

可以說此四篇講座的內容含量非常之大,張韋唯老師將這麼多的內容梗概一一繪製在導圖中,也著實用心。


話題討論


因此,在隨後的討論中各位老師紛紛感慨這樣的信息量是要給老師們來一次“知識換血”,要求老師必須不斷學習,自我更新——


語文教師的“知識換血”:


北京王老師:我讀第一部分的感受是,滿滿的都是概念

山東王老師:書裡有些內容消化起來很難,要從專業學術知識上來個“換血”

北京石老師:這本書從概念梳理開始,然後講教什麼,和怎麼教的話題,的確是對學校的閱讀教學,有新的要求

遼寧嶽老師:我感覺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語文教師還要主動學習


我的基本假定是,我們語文教師中有優秀的,同時我也承認語文教學確實有問題,問題是教師的想法錯了,採用的閱讀姿態錯了,所以,出路就是要改善其專業知識。

——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麼》P17


對張韋唯老師領讀時提到的第一篇講座“閱讀教學研究的新路徑”中“新”在哪裡,大家討論到——


“新路徑”之“新”在哪裡:


河南周老師:我覺得,這裡說的“新”是針對目前教學的現狀說的,也就是我們課堂裡基本都是老師預設的,老師的預設又是根據各種參考,然後老師預所有的教學都有預設的問題和預設的答案,最終指向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指向學生找教師預設的內容“猜”老師的答案。而本書中首先指出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經驗(也就是學生進入課堂不是空白的,是有背景知識的),最終是學生讀完文本產生感受,但學生的能力有限,達不到最終的學習目標,這個落差才是教師應解決的,而這個落差中間存在一個閱讀“黑箱”,教師要打開這個黑箱,幫助學生走對路徑,而這個過程就是書中將的教師要怎麼做。首先教師要先成為讀者,在成為研究者,最後才是教師去思考幫助學生彌補落差的策略

山東王老師:新路徑?我感覺是針對教師的舊理念舊做法做的糾偏。1.閱讀取向的糾偏。常態閱讀不是為應試而閱讀,為教能力點而閱讀,而應該是因文章體式而讀。2.閱讀方法也要與具體的文本類型相關聯。3.我們對於不同文章體式應該抓的點也會有偏差。4.教學的時候往往從教的角度,想教什麼就教什麼。隨意沒有學理依據。

天津趙老師:關於“新”我理解的可能比較淺顯。我看了下這本書是2014年出版的,會不會就當時的語文教學來講,他們關於閱讀教學的研究就是“新進展”呢,“新”在了打破傳統的為閱讀而閱讀、為得分而閱讀的閱讀教學,而我們2020年再來看這本書提到的觀點,可能就覺得不那麼新了

北京石老師:這個發現很重要,比如當時的語文界,還很少提“閱讀策略” ,但在教學實踐中,不一定有很多改觀。其中很多的理念,依然讓人感覺是新的。


於是這也自然引起了關於教參的是與非——


關於教參的是與非:


北京張老師:書中強調語文老師的閱讀素養都是足夠的,但是現在的教學研究和教學參考起到了很壞的負面作用

遼寧嶽老師:我在看教參的時候發現現在的教學參考書也是重視學生體驗的,在文本解讀上相對以前的參考書裡解讀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只是可能作為教師來說這種改變更難


以及一些關於實際操作的具體問題的討論——


關於實操的具體問題:


廣州熊老師:書中說“語文教師要把看起來是生活經驗的問題轉換為閱讀方法的問題”,具體怎麼轉換?

北京王老師:我理解就是要把如何獲取生活經驗方法化,學生有生活經驗,但感受能力有限,需要老師引導才能深刻感受,這個過程需要方法,所以也叫閱讀方法

山東王老師:我理解的是教師釆用恰當的方法,比如補充相應背景知識或放視頻,或文字圖片等形式……補充學生欠缺的生活經驗,或是為學生設置更多活動體驗的情境與機會。


不過,大家也不必著急被理論繞暈了怎麼辦,作為一套培訓資源叢書,書中後續內容自有應對——


參與式的閱讀感受和啟發式的操作指引:


廣州彭老師:本書從概念開始,層層遞進,最後讓你會操作,達到培訓目標,很喜歡這樣的方式,有現場感,也符合參與培訓者的認知規律

河南周老師:前言裡說,在“共同備課工作坊”備課專家並不是比語文教師高明的人,他們只是參與,提供一個有別於教師的視角。我想,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帶有情感性的東西,有一些是個性化的,本書是培訓的實錄,最大的目的是啟發,而不是結論,專家提供的是一個方向,把控原則方向,並不是回答具體的操作問題

北京石老師:這本書並不急於尋找答案和得出結論,而是啟發我們思考,反思我們的教學。

遼寧嶽老師:我看到後面的備課部分很有意思,備課教師討論了3小時沒有形成成型教學設計,這是讓我感到這本書確實是直面問題。


既然如此,關於如何操作,大家且先按下性子繼續閱讀吧,相信書中後面的內容依然會帶著高能的燒腦屬性,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啟發!


下期預告


下週的相約星期二,將由來自廣州的彭玉芳老師和熊玲燕老師分別領讀第二部分“共同備課工作坊”和第三部分“課例研究工作坊”,歡迎其他老師按時參加,積極參與共讀和討論~


共讀書目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閱讀教學教什麼》,王榮生 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活動時間


4月21日20:00-21:00


領讀安排


第二部分 “共同備課工作坊”部分,領讀人:廣州彭玉芳老師

第三部分 “課例研究工作坊”部分,領讀人:廣州熊玲燕老師


關聯閱讀


歡迎有志於成為閱讀教師並願意一起共讀的朋友加入我們,詳情可以查看:



“閱讀教師成長共同體”讀書群,由石恢本人發起和主持。一起悅讀俱樂部和潤知閱讀研究院將提供服務支持。


一起悅讀俱樂部

是一個公益性民間閱讀研究與推廣機構,也是一個開放性的閱讀交流平臺,目前為韜奮基金會閱讀組織聯合會常務理事單位。它創辦於2011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主張閱讀即生活方式,倡導“快樂閱讀、共同閱讀、分享閱讀”的閱讀理念。自2011年11月起每週末固定舉辦公益讀書沙龍活動,至今已舉辦線下活動400餘場。2014年一起悅讀俱樂部住地被評選為“北京市十大閱讀示範社區”,2015年入圍深圳首屆華文領讀者大獎,2015年獲中國書業年度評選閱讀推廣人前五候選。2017年在全國領讀者大會上獲評“領讀者聯盟致敬機構獎”。2018年一起悅讀週末沙龍獲“北京閱讀季”精品閱讀活動獎。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得“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優秀合作機構。


潤知閱讀研究院是一家專業從事閱讀教育和基礎研究的民間學術機構,由新三板掛牌企業、長期專注於中小學圖書館(室)綜合建設服務為主營業務的重慶潤知遠洋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在北京設立。潤知閱讀研究院將以專注青少年課外閱讀研究和打造K12教育閱讀實踐基地為目標,通過對校園閱讀的深入分析與研究,在校園閱讀現狀調查、校園閱讀建設、校園閱讀課程、校園閱讀活動、領讀者培訓、校園閱讀水平測試、中文分級閱讀等方面深入研究,建設完善的中小學校園閱讀氛圍服務體系,提升校園師生閱讀素養和水平。


相約星期二共讀《閱讀教學教什麼》(一)| 第七次線上沙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