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陸小曼

徐志摩的情感世界,歷來飽受爭議。

有人說他受過新式教育,為了追求理想和自由,不顧世俗輿論,勇敢反抗包辦婚姻,是對舊社會的抗爭。

也有人從男女關係個體上看,他的理想和追求建立在傷害原配夫人張幼儀的基礎上,他拋妻棄子,是個渣男。

說到底,張幼儀,徐志摩,陸小曼,他們都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討論這些話題的人已經很多,我們暫且不論。

今天想聊聊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他在徐志摩和陸小曼的這段婚姻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

雖然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感情變化,有他們自身性格、生活習慣差異等各種複雜的原因。

可徐申如對陸小曼的態度,已經為他們夫妻關係變差,埋下了伏筆。可以說,是徐申如的做法,加速了兒子婚姻的破裂。

我們甚至可以做一個大膽的假設:

如果沒有徐申如干涉兒子的這一段婚姻,徐志摩或許不會那麼快離開這個世界,他之後的人生,可以改寫。

我們來一一討論。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徐志摩陸小曼

1.艱難成婚路

徐志摩和陸小曼從戀愛到結婚,經歷了重重困難。當時陸小曼已婚,她父親在財政部任職,丈夫的前途也一片光明。

陸小曼的母親一直看不上徐志摩,她是最強烈反對陸小曼和徐志摩來往的。

徐志摩單獨登門拜訪,經常吃閉門羹,還被罵得狗血淋頭。後來他只好請圈中好友出面,一起登門,用的理由是給陸小曼介紹學畫畫的老師,雕塑老師等等。

在陸小曼的母親限制陸小曼與徐志摩見面以及書信往來時,林徽因的父親此時也願意出面,由他約陸小曼見面,再創造機會讓陸小曼和徐志摩能有獨處的機會。

最後,還請胡適等大佬出面,多次做陸小曼母親的思想工作。

陸小曼的父親開始也反對,後來心疼女兒,加上陸小曼的丈夫兇她,罵她,她父親也悄悄改變態度。最後派人幫陸小曼和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

為了說服陸小曼的丈夫同意離婚,徐志摩拜託了陸小曼的繪畫老師劉海粟出面,請客吃飯,在飯局上隱喻勸說。

幾個月之後,陸小曼的丈夫同意離婚。

此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為了順利和徐志摩在一起,她悄悄找了一位德國醫生做手術。手術失敗,從此她落下病根,無法生育,同房時甚至會暈厥。

可這個原因她不敢告訴徐志摩,她也沒法再和徐志摩生孩子。

衝破家人阻隔,衝破世俗輿論的討伐,苦戀兩年的徐志摩和陸小曼才看到了希望,原本他們是應該好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的。

可惜,徐志摩的父親登場了。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徐申如

2.公公的條件

對於兒子拋棄髮妻張幼儀,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一直耿耿於懷。

徐申如是浙江海寧的富商,張幼儀的兩個哥哥在省裡擔任高官。當初張幼儀的哥哥發現徐志摩的才氣後,主動上門提親,兩家強強聯合,加上張幼儀溫順賢良,徐申如對張幼儀很滿意。

兒子離婚,他非常生氣,乾脆把張幼儀認作乾女兒。

徐申如設置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徐志摩想和陸小曼結婚,必須經過張幼儀親口同意才行。

為此,徐志摩苦等了半年,才等到張幼儀從歐洲歸來。

陸小曼也飽受煎熬:自己的婚姻,最後居然要徐志摩的前妻同意才行,這算哪門子事?

這是矛盾的開始。

好在張幼儀同意他們結婚。

可徐申如還是不同意。胡適,劉海粟等人只好繼續出面幫忙,才說通徐申如。

可徐申如又提出了三個條件。

1.婚禮費用自理,家庭概不負擔。

2.婚禮必須由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證婚,否則不予承認。

3.結婚後必須南歸,安分守己過日子。

1926年8月14日,農曆“七夕”,徐志摩和陸小曼終於在北京訂婚。同年10月3日,在北海公園舉行婚禮。由於經費有限,儀式草草,僅備茶點而已。

婚禮上,徐家沒來人,徐申如找了個藉口說來不了。

這讓陸小曼心裡多了一份遺憾。徐申如的態度表明,他不接受陸小曼這個兒媳。

這也為徐志摩夫妻之後的矛盾,再添一個伏筆。

婚禮上,這對新婚夫妻,還被徐志摩的老師梁啟超當著二百賓客的面,毫不留情地教訓,數落。

這讓他們非常委屈,也看出徐志摩和陸小曼能在一起,有多不容易。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張幼儀

3.不許進家門

婚後,徐志摩和陸小曼根據徐申如的要求,從北京南下。

徐家在上海有很多房子,可徐申如不讓陸小曼住進去,他們只好先住旅館。之後又去朋友家裡借住。

到此時,徐申如還是用各種方式,表達他不接納陸小曼。

第一次登門拜訪公公婆婆,婆婆對小曼還不錯,公公就端著架子了。還好有驚無險,並未遭到多少刁難。

從徐志摩的信件內容來看,這一段時間,陸小曼還是受到除徐申如外的徐家人熱情款待的。

陸小曼不擅長管賬,徐申如卻故意讓她來學習管賬。陸小曼做不來,徐申如以此為藉口,自己跑到上海,又讓妻子隨後跟過去,他們上北京找乾女兒張幼儀去了。

這讓徐志摩和陸小曼十分難堪。

陸小曼覺得,徐申如不認可她這個兒媳婦,卻親近徐志摩的前妻,她心裡很不好受。陸小曼對徐家的不滿又積攢了一筆。

後來徐志摩和陸小曼搬回上海居住。此時的陸小曼因為徐家不接納,因為身體不好,又吸食鴉片,家裡的開銷巨大等原因,夫妻間的矛盾也一點點加深。

徐志摩得不到父親的經濟支持,只好在多個學校授課,甚至幹著讓他這個大文人掉面兒的房產中介工作。

夫妻倆吵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陸小曼把徐家不接納她的怒氣,發洩到徐志摩身上。

她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歷經千難萬苦,飽受委屈,最後依然比不過徐志摩的前妻,她無法接受。

從中可以看到,如果徐申如不對她如此態度, 這對夫妻間的感情, 雖然也會有變化,但至少徐志摩不需要那麼拼命工作,可以陪伴陸小曼,或許可以改變事態的走向。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徐志摩陸小曼

4.婆婆過世不許登門盡孝

1931年4月,徐志摩的母親病重,他想帶陸小曼一起回老家探望,可徐申如不允許陸小曼前去。

為了做通公公的思想工作,陸小曼願意放低姿態,上門求情。可惜徐申如不在家,沒見著。

之後徐母不行了,徐志摩從上海趕回去。到了這個時候,徐申如依然不讓陸小曼前去見婆婆最後一面。

徐母去世後,陸小曼急忙趕到徐志摩老家。可徐申如不讓她進家門,陸小曼只能待在賓館裡,只好當天又回了上海。可張幼儀卻以乾女兒的名義參加葬禮。

兒媳婦連家門都進不去,張幼儀這個前妻卻可以披麻戴孝參加葬禮。這讓陸小曼的心徹底涼透了,她覺得自己受到了徐家的羞辱。

為此,徐志摩也和父親大吵了一架,徐申如就跑到徐志摩母親的靈前哭訴去了。

之後徐申如和陸小曼又見過一次,可他知道陸小曼花錢大手大腳,總想起張幼儀的勤儉持家,更加不給陸小曼好臉色看。

陸小曼曾氣呼呼地對徐志摩說:

你說說看,哪個家庭,連婆婆過世,媳婦都不能來送葬?哪個家庭,公公做壽,不允許做媳婦的來拜壽?只有你們徐家。

可見徐家不接納她這件事,深深刺痛了陸小曼。這也成為徐志摩去北京後,陸小曼一直不願意去北京的一個重要因素,她在和徐志摩賭氣。

徐家讓她受的氣,她沒辦法還給徐家,就只能和徐志摩鬧彆扭。

如果不是公公強勢干涉,陸小曼或許會很幸福,徐志摩可能也不會死

徐志摩陸小曼

世人都說陸小曼對不起徐志摩,他那麼辛苦賺錢,可陸小曼卻一直和翁瑞午這個男人走得很近。

實際上,陸小曼只是對朋友少了一份分明的界限。她的病痛,讓她依賴翁瑞午的中醫推拿,倆人又一起吸鴉片。雖然翁瑞午對她懷著特殊心思,可他們卻並未發生實質上的關係。

反而是徐志摩在半年內,逛了兩次妓院,而且他還寫信告訴陸小曼,也不知是什麼心思。

有這個複雜的因素在裡邊,陸小曼一直不願意去北京,也情有可原。

只是沒想到,徐志摩飛機失事之後,世人都指責因為她不願意去北京,導致徐志摩一直往返北京和上海,最後才出的事。

可這事,想想也不能全怪陸小曼。

最直接的原因:徐志摩已經寫信告訴陸小曼,徐州有大霧,加上他頭疼,打算返回上海了。可他為了去給心心念唸的林徽因的演講捧場,還是上了飛機。

夫妻倆兩地分居,雙方都有原因,也不能說全是一方的錯。

往前推,如果徐申如當初接納陸小曼,不讓他們南下, 徐志摩和陸小曼可能就一直待在北京。

如果沒有之後徐申如多次為難陸小曼,切斷他們的經濟支持,徐志摩和陸小曼之間的感情,或許也不會變的那麼複雜,最後徐志摩為了多賺錢,四處奔波。

雖然陸小曼花錢大手大腳,可徐志摩願意賺錢給她花。

但徐申如作為海寧首富,名下有銀行,有房產,有工廠,卻要懲罰兒子兒媳,也間接造成了徐志摩為生計奔波的局面形成。

他們的這段婚姻,以及徐志摩出事,只能說是那個時代,那個家庭的悲劇,他們都是受害者。

可徐家父親對兒子婚姻的強勢干涉,在這起悲劇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好在那個時代過去了。

可當今社會,依然有不少強勢的家長,對兒女的婚姻情感干涉嚴重。希望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故事,能讓他們有所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