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為何稱長白山為“有神之山”

《山海經》為何稱長白山為“有神之山”

綿延上千公里的長白山脈,橫亙於東北三省的東部,與黑龍江水形成“白山”、“黑水”掩映之勢。長白山以其雄偉、壯觀、神奇、原始而聞名天下,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為中國東北最高的山地。山頂有火山口湖——長白山天池,終年青煙繚繞,很少揭開羞澀的面紗。但其風景絕倫,美不勝收,如同仙山瑤池,叫人不敢逼視。

《山海經》為何稱長白山為“有神之山”

在中華民族,特別是北方民族的心目中,長白山不僅是給人們提供衣食之源的自然之山,還是一個神聖之地。中國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長白山就以“不鹹山”之名而載入史冊,其意思為“有神之山”。據史書記載,兩千多年前東北的“勿吉人”把長白山稱為“太皇山”,對它懷有深深的敬畏之心。古代的少數民族肅慎族、女真族到近代的滿族、朝鮮族,一直視長白山為不可侵犯的聖地和宗源龍脈之處。

《山海經》為何稱長白山為“有神之山”

金代視長白山為發祥地。1172年,金朝統治者正式封長白山為“興國靈應王”,後又冊為“開天宏聖帝”。1677年,清王朝康熙皇帝東巡到松花江邊,在此遙拜長白山,並封其為神,規定每年要像祭祀“五嶽”那樣祭祀長白山。雍正時,東遊吉林省吉林市的小白山,建造祭祀長白山用的“望祭殿”。由此可見,長白山深受北方少數民族的愛戴。

長白山之所以受到愛戴,不僅因為其具有神聖的意義,更因為它的確是一座寶山。它被譽為“天然博物館”、“物種貯存庫”。在綿延的山脈中,生長著上千種植物,其中藥材居多,特別盛產補品中的極品人參。這裡的飛禽走獸,許多是國家珍稀動物。一位國際著名的生態學家來到長白山後感慨地說:“長白山是世界上原始生態最完整的一個地區,這樣好的保護區,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人民的財富。”在長白山茂密的森林植被滋潤下,東北三江平原保存著良好的糧食生產環境。《山海經》中之所以將長白山稱為“有神之山”,大概就是因為它如神明和母親一般,護佑和滋養著生存在東北的生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