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丨來,端一碗殺豬糕

美食,是最深的鄉愁。一個人長大後,總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憶裡。無論走過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美味,最懷念的不過是一碗家鄉菜。

遠在他鄉的我,早己被這種感覺"折磨"的淋離盡至。或許,時光早己將味道烙在了我們的味蕾上,隨生而生,永不磨滅。

民俗丨來,端一碗殺豬糕

站在遠離故土的大西北,陣陣寒風襲來,身子不禁哆嗦起來,心中便泛起思鄉之感,不由得想起了家鄉的殺豬糕,那味道說不出是怎樣交融的香味,像多種鮮汁美味燴到一起,其中更是夾雜著各種感情,而遊子懷鄉便是其中的一種。

還記得故鄉的一句鄉謠“小雪殺羊,大雪殺豬”。每到大小雪時,是故鄉最冷的時候,天然冰箱形成了。農民們地裡也沒活了,人閒了,該好好犒勞一下家人和自己,正是農村殺豬宰羊的季節。

在故鄉,殺豬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殺豬的主家會提前幾天給城裡的親戚朋友打電話“什麼時候殺豬,領上老婆娃娃回來吃殺豬糕哇”。就連在城裡上學的孩子們也要趕回去,不為別的,只因肚裡的“饞蟲”不依不饒。

殺豬當天,院裡灶臺煙囪青煙直上,門敞開著,大團大團的蒸汽從鐵鍋裡冒出。等殺豬的師傅和幫忙的左鄰右舍到齊之後,殺豬工作就正式拉開了大幕,隨著豬的嚎叫逐步由高到低,由低即止,一口年豬便被結束了生命。之後便是用開水腿豬毛,割豬肉,處理下水等工序了。與此同時,在窯洞裡,女主人準備開始做殺豬糕了。窯洞中擴散油炸糕的香氣和夾雜著幫忙人們的嬉笑聲,一片祥和氣氛。等男人們把殺豬的每一道工序處理完後,女主人早就把油炸糕和殺豬菜準備好了。

民俗丨來,端一碗殺豬糕

地道的殺豬糕主要原料是,秋末醃製的酸菜,剛從土地收穫的土豆和用新黍子磨出的糕面。殺豬糕是酸菜,豬肉,土豆的隨機組合。整整一鍋,不膩不肥,爽口開胃,吃得就是農人對大地的感恩。

這天主人把家族中老者,長輩,幫過忙、出過力的,大小事情靠前的人,邀請來美美的吃上一頓殺豬菜。飯桌上已經擺滿了熱氣騰騰的“殺豬菜”,為了保持溫度用當地特產的陶瓷大碗端上來,油糕炸得虎皮虎皮的放在盤子裡。

無酒不成席,擅長飲酒的長輩們酒碗裡倒滿六十度本地散裝,酒味衝得直嗆鼻子。不用酒杯也是老習慣,圖啥,大碗喝酒痛快唄!今年風調雨順,收成大好,政策上又順心又實惠,能不高興嗎?高興了咋辦?大口喝酒唄!在碗裡常溫的酒,到了胃裡就似乎加熱到一百度。幾口散裝下肚,話匣子就打開了,先誇豬肉香,繼而比誰家的土豆產量多,然後再說誰家的孩子學習好。這時家裡的長者通常會對讀書的孩子們說:“娃娃們,好好地吃,吃得飽飽的,好好也給咱唸書,給咱莊戶人爭口氣”。喝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在意什麼話題,說啥高興就說啥。豪爽勁兒上來再吼一嗓子山曲或漫翰調,把“殺豬糕”的氣氛推向最高潮。一年的辛苦勞作都化作歌聲,飛出窯洞……

直到太陽落山了,家常理短,趣話說盡,羊群回來了,才各自回家,殺豬糕大宴才會告一段落。

“親不過的姑舅,香不過的豬肉”,殺豬糕永遠是我們這些遊子們談了多少年都沒談夠的話題,吃了多少年都沒解饞的家鄉菜。

作者:白文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