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曆史學家竟暗指中國“有意輸出病毒”,加拿大學者挺身而出

新冠疫情暴發之初,中國及時採取一系列果斷、有力的應對措施,有效阻礙了病毒的蔓延。武漢也以巨大的犧牲,為全國乃至全球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英國曆史學家竟暗指中國“有意輸出病毒”,加拿大學者挺身而出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然而,部分西方政客媒體無視本國政府浪費抗疫時間的事實,將矛頭指向中國;一些西方學者更拋棄了自己應有的嚴謹、立場先行,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無端詆譭中國。

英國知名歷史學者、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及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近期就在英媒大放厥詞,聲稱中國在此前只是關閉了武漢飛往中國其他地區的航班,卻仍開放武漢直飛歐美各大城市的航班。言下之意,即中國有意向境外“輸出病毒”。

這一論調引起山東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曾任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教授、加拿大人貝淡寧(Daniel A. Bell)的質疑。在與弗格森交流、並獲取後者的相關“證據”後,貝淡寧發現,弗格森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4月21日,貝淡寧在他的個人網站撰文,嚴正反駁弗格森的言論。文章開頭他就直言,針對中國的無端指控不僅來自“不知名的陰謀論者或好萊塢編劇的豐富想象力”,還被在主流媒體上發表,他對此感到驚訝。

例如,他所尊重的尼爾·弗格森4月初發表在《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文章就令他非常震驚。文章中,弗格森提出:“在疫情明顯自武漢向湖北其他地區全面蔓延之後,(中國政府)為什麼在1月23日切斷了從湖北到中國其他地區的人員流通,而未切斷湖北到世界其他地區?”

弗格森聲稱,據他所知,從現有記錄來看,“從武漢到倫敦、巴黎、羅馬、紐約和舊金山的定期直飛航班在1月份一直持續,有些航班甚至一直持續到2月份。”

貝淡寧認為,弗格森這一指控事關重大,因為若中國確實這麼做了,意味著中國政府在試圖控制疫情之際,“故意允許”病毒傳播到西方國家的這些城市。與此同時,弗格森的文章也毫不意外地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興趣”,相關論調在英美乃至阿拉伯地區、非洲國家傳播。

為了弄清楚這一情況,貝淡寧決定問問弗格森本人,並向他討要支持相關說法的證據。

弗格森在回信中發來幾條他所謂的“證據”,並信誓旦旦地說:“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我沒有仔細研究過,我是不會寫出這樣的話的。”

然而,貝淡寧發現,這些證據並不能支持弗格森的說法。

弗格森的證據中有兩條鏈接,分別是《紐約時報》和《日經亞洲評論》的文章。貝淡寧很快在其中發現了問題。

例如《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有一句話和弗格森的觀點截然相反:“56歲的紡織品商斯科特·劉(Scott Liu)是武漢人,住在紐約,他在1月22日趕上了最後一班商業航班。”而《日經亞洲評論》只提到中國(境外)旅行團一直持續到1月27日,但也沒提到1月23日後武漢飛往中國以外城市的航班。

弗格森還發給貝淡寧兩份航空數據網站Flightstats 1月及2月從武漢起飛的航班記錄,上面顯示,1月23日及之後,有31架航班從武漢飛往美國和歐洲的城市。

不過貝淡寧發現,這份記錄同樣顯示,在1月23日上午11點26分一架自武漢飛往巴黎的航班之後,武漢飛往其他城市航班的“東部時間跑道起飛”以及“實際跑道起飛”記錄都是空的。此外,1月23日之後的31架航班中,有26架被標為紅色。

接著,貝淡寧又查詢了一個名為“umetip(航旅縱橫)”的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由中國民航網提供),搜索了弗格森發給他文件上所有的航班。結果發現1月23日上午11點26分之後本應從武漢起飛的航班,沒有一架從武漢起飛。而文件中被標為紅色的航班都被取消了。此外,還有被標註為黑色的航班原定於在武漢中轉,但也被取消,改為從廣州直飛舊金山。

貝淡寧寫道:“簡而言之,弗格森教授提供的‘現有記錄’並沒有顯示他所說的‘從武漢飛往倫敦、巴黎、羅馬、紐約和舊金山的定期直飛航班在整個1月份持續運行,甚至持續到2月份’。記錄顯示的是,從武漢飛往世界其他地區的航班在23日中午左右停止。這天,也是中國停止武漢飛往中國其他地區的航班的日子。”

在接下來給貝淡寧的郵件中,弗格森又增加了一個在他最初的文章中沒有提到的點。他聲稱,有來自武漢的航班於1月26日、29日、31日、2月2日和2月5日在莫斯科降落。

貝淡寧指出,這同樣沒有證據,因為根據弗格森提供的航班記錄,這5個航班的“東部時間跑道起飛”以及“實際跑道起飛”記錄也是空的。進一步查詢後,貝淡寧發現這些航班最後也是從廣州起飛,並未在武漢中轉。

除了貝淡寧的證據,觀察者網查詢當時武漢“封城”的公開消息,同樣可以證實弗格森的說法站不住腳。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1號),自2020年1月23日10時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新京報當日致電天河機場客服中心,工作人員介紹,1月23日上午10點後仍有個別航班起飛離港,13時許,機場已關閉離港。央視新聞1月27日從國家移民管理局瞭解到,當時武漢天河機場口岸、武漢漢口河港口岸已連續4日無旅客出境。

此外,中國南方航空1月23日也調整了部分進出武漢的國際航班,包括廣州經武漢至舊金山、羅馬經武漢至廣州的航班改為舊金山至廣州、羅馬至廣州直飛;紐約至武漢的航班也該為紐約至廣州。

貝淡寧在文末表示,當自己向弗格森指出他的證據無法支持他的指控時,弗格森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令人擔憂,這種陰謀論把人們的注意力從真正出問題的地方轉移了,它助長了對中國政治體制的妖魔化。” 貝淡寧最後寫道:“我們需要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應對一場緊迫的全球流行疾病。”

延伸閱讀:

疫情是如何暴發的?美英法抱團甩鍋中國,背後用意須警惕

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16日聲稱中國在處理疫情中“顯然發生了一些我們並不知道的事情”。同一天,英國外交大臣拉布也放言,在疫情危機之後,毫無疑問中英關係不能像以往一樣,必須問一些“棘手”的問題,“如疫情是如何暴發的,以及為何沒有更早地阻止”。此外,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4月16日也妄言,中國在疫情問題上“信息不透明”。

這些對中國汙名化的謊言並不新鮮,已經聽得世人耳膜都起繭了。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4月17日表示,人命關天,救人要緊,論什麼制度優劣,搞什麼模式之爭,無濟於事,各國當務之急應是團結抗疫,戰而勝之。

但是這幾天美英法政客彷彿協調行動一般,抱團栽贓中國,這當然並非巧合,它們不遺餘力顛倒是非,有著多重用意,值得警惕。

最直接的險惡居心是甩鍋。這三國政治人物的表態,讓人懷疑他們得了健忘症,因為他們先前是這麼評價中國的:

中法元首2月18日通話時,馬克龍對中國政府採取的有力抗疫舉措表示欽佩,對中方本著公開透明態度同各國開展抗疫合作表示讚賞;

中英領導人2月18日通話時,英國首相約翰遜對中國採取全面有力措施防控疫情、及時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表示高度讚賞;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早在1月24日就表示,美國非常讚賞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和透明性。

這些政治人物當然沒得健忘症,他們對中國的態度轉變都源於本國疫情的發展。如今,三國疫情形勢都很嚴峻,感染人數和死亡病例還在上升,民眾不滿情緒高漲,經濟形勢惡化。面對出乎意料的困局,毫無擔當的西方政客慌了手腳,只好轉移矛盾,諉過卸責,栽贓中國。即使這種做法罔顧事實,打臉自己也在所不惜。

甩鍋的更深層用意是企圖維護西方“自由民主”的金字招牌。西方政客不相信中國處理疫情更加強有力,言外之意無外乎西方所謂的自由民主制度更加優越,中國不可能做得更好。事實是,中國在疫情防控戰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為此不惜承受巨大經濟損失採取“封城”等果斷措施。反觀這些國家,把中國和世衛組織的警告當耳旁風,在疫情暴發初期,宣揚新冠肺炎是“大號流感”的有之,採取“群體免疫”放任疫情擴散的有之,在疫情蔓延之時冒死舉行市政選舉的有之。不過,中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防控疫情,只是為了盡最大努力挽救人民群眾的生命,根本無意與別國論什麼制度優劣,搞什麼模式之爭。

此外,西方政客眾口一詞栽贓中國,凸顯歐美對華戰略轉變苗頭,它們力圖在某種程度上攜手孤立中國。英國外交大臣拉布所言中英關係不能像以往一樣,並非空穴來風。歐美之間雖然存在諸多分歧,但在如何對待中國方面卻達成了“共識”,它們為維護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以後會對中國更加強硬。對於中國在此次抗疫中力所能及援助他人而美國缺位,歐美十分擔憂,斷言中國欲取代美國的領導地位。這純屬臆想,中國無意取代美國,也無意主導國際秩序。中國援助他國,只是出於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因為中國深信,人類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國際社會才能戰勝疫情。

所以,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我們要頭腦清醒,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面對噪音雜音時,要澄清謬誤,堅決回擊抹黑和栽贓。當然,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

風險挑戰不足懼,亂雲飛渡仍從容!

西方抹黑“甩鍋”當休矣

毫無疑問,全球正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壓力。然而,令人瞠目的是,在這場近百年來人類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面前,有些國家的“槍口”不是對準病毒,反而瞄準了世衛組織和中國。

最新一波攻擊的對象是世衛組織。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世衛組織在應對病毒傳播方面犯了嚴重錯誤以及“以中國為中心”,並宣佈將考慮停止向該組織撥款。這與近來一波抹黑中國的言論一脈相承。所謂“中國病毒源頭論”“中國不透明論”“中國轉移責任論”等種種荒謬論調已成為國際輿論場上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噪音。

疫情當前,無數生命受到威脅,最應該做的是什麼?當然是救命。無論是加緊生產防疫裝備和醫療設備,還是抓緊研發特效藥與疫苗;無論是採取有效防疫措施,還是保障民眾生活無憂,在與病毒戰鬥的當下,該做的事情一目瞭然。

然而,美歐某些政客卻選擇了推卸責任。一名駐法使館的外交官近日總結了西方反華輿論戰的“套路”:先假借情報機構或專家之口編造謊言,然後發動媒體集中進行炒作。他們不怕被“闢謠”,因為謊言會像病毒一樣瞬間傳播到全世界。即使最後謠言被拆穿,他們誣衊抹黑中國的目的已達到,他們轉移民眾視線的目的已達到。

面對這些謬論,中國外交官在回應時經常用的一個詞是“不值一駁”。疫情發生後,中方始終採取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專家國際合作,第一時間向其他疫情暴發國家伸出援手。這些最基本的事實有目共睹。西方想靠“套路”否認和抹殺這一切,難。

面對這些謬論,專業人士和專業機構義憤填膺。世界著名科學期刊《自然》4月7日出版社論發出呼籲:必須停止新冠病毒汙名化,馬上!該雜誌鄭重道歉,因為曾經在世衛組織為新冠病毒提供正式命名前,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直接關聯在一起。社論指出,必須譴責借疫情煽動種族主義和歧視亞裔人的做法。作為專業機構,世衛組織本著治病救人的初心,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多次肯定和讚賞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措施和成效。面對“中國是否要求世衛組織表揚自己?”這種不懷好意的問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的回答有理有據、鏗鏘有力:“如果有人或某個國家做了正確的事情,你就要表示肯定。這不是什麼表揚,而只不過是說出一個事實”“世衛組織不能因為承受輿論壓力就不說出事實,而我剛才所說的就是事實”。

在應對疫情的關鍵時刻,西方還沉迷於輿論戰“套路”,為了選票、為了“甩鍋”、為了不可明言的政治利益,抹黑中國的抗疫措施,詆譭世衛組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其對民眾生命福祉的漠然暴露無遺。在西方依然牢牢把握著國際輿論場上話語權的當下,他們的“套路”大行其道。只是,這一次,誰最傷?是千千萬萬的普通民眾,是全球的抗疫大局。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觀察者網 參考消息 人民日報海外版

流程編輯:TF0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