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抗戰題材影視劇,真的是可以用“鋪天蓋地”這個詞來形容了。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些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影視劇中,很多作品都被觀眾冠以了“神劇”二字。此處的神,自然不會是褒義,而是指其劇情的誇張與雷人。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姑且不提那些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之類的劇情,光是這類“神劇”中各種不尊重歷史,不尊重科學的劇情,就真的是讓人覺得非常反感了。由此,觀眾們提到抗日題材影視劇,總是會忍不住想要吐槽。

雖然對於影視劇來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但如今的那些抗日神劇,顯然是隻把眼光放在了“高”上面,而忘記了它的前提條件,“來源於生活”。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如此本末倒置,作品的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神劇”,偶爾也會有那麼一兩部能夠讓觀眾眼前一亮的優秀作品出現在屏幕上,只可惜這樣的作品太少。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一部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它拍攝於很多年前,也不是一部出名的大片,它的名字,叫做《大捷》。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片頭

之所以在本文的標題中說如今的抗日神劇都應該向《大捷》致敬,不光是因為這部電影上映於1995年,屬於如今那些神劇們的前輩。更是因為這部電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抗日題材的戰爭片。

它來源於生活,然後高於生活,最終卻又忠於生活。

這部電影沒有大明星,沒有大製作,就連一個可以稱得上是顏值在線的帥哥美女都沒有,甚至,它連五毛錢的特效都沒有。但凡是認真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卻都能從其中找到一些感悟,或者說,在電影結束後,觀眾的心裡,會有一些感動和嘆息。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主要演職員

一部電影,能夠在情緒上影響到觀眾,它無疑就是成功的。而這,或許也就是《大捷》在某網站上雖然只有1710個人評價,卻得到了8.7分的原因。

其實《大捷》的劇情非常簡單,抗戰期間,國民黨軍派人在某縣把當地的三教九流之輩組織起來,弄了一支號稱“新編第三團”的雜牌軍,由當地縣長帶領。然後,這支雜牌軍就被派上戰場與日軍正規部隊硬鋼,而所謂“國軍主力”,卻在開戰伊始就潰敗撤退。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劇照

看見這樣的劇情,也許有人會猜測,《大捷》的結局會不會是這支雜牌軍戰鬥力爆棚,擊敗了日軍主力,從而獲得了“大捷”。

如果是這樣的劇本,那這部電影就多了一絲好萊塢式電影的感覺,或許會讓觀眾覺得很爽,很熱血。但很顯然,如果是這樣的結局,那這部電影顯然也只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

那麼,它也就失去了讓後來的抗日神劇們向它致敬的理由。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因為我們前面提到了,這部電影,它最終的表現是“忠於生活”的。

就像電影裡的劇情一般,這支雜牌軍始終就只是一支雜牌軍。組建伊始,隊伍裡有人打架,引發群毆。有人坑蒙拐騙,想趁機發財。甚至還有人整天求神拜佛,只求活命。而所謂的團長,也就是原來的縣長,也是整天在背上插著一把摺扇,大擺官威而不做實事。

大家的想法,都是覺得有“國軍主力”在前,他們只是來做個樣子,混點軍餉而已。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劇照

但現實卻沒有朝著這樣的方向發展,“國軍主力”在日軍兩個旅的面前,一觸即潰。這支“新編第三團”就被派上了正面戰場。

這支雜牌軍確實是龍蛇混雜,裡面的人做什麼的都有,什麼事他們都可以做出來,但偏偏就是沒有幾個會打仗的。在第一次與日軍接火的時候,電影裡有一個鏡頭,一個小夥連手榴彈要先擰開蓋子拉弦都不知道,直接就把手榴彈當成石頭一般一個個的扔出去。

這也是這部電影裡,唯一一個讓人能夠笑出來的搞笑鏡頭了。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劇照

但很快,實力佔優的日軍就給他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雖然暫時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但這支雜牌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所以,團長(縣長)段仁義就想撤退,但卻被上級拒絕,無奈之下,他只好帶著大家開始堅守陣地。

借用電影中的描述,就是大家知道當逃兵會死,和日軍打一場,也許會死,但也許會獲得勝利,那樣還能有升官發財的機會。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這支雜牌軍才在陣地上堅持了下來。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電影《大捷》劇照

慢慢地,一些東西在這支隊伍裡開始蔓延,或者說,大家的思想在開始變化,從一開始的被逼無奈到想要和日軍拼命。這種變化,在不知不覺間讓這支隊伍發生著變化。

而這,也是這部電影劇情最完美的轉折點。隊伍裡的這種變化,並不是一種誇張的高調變化,大家之所以想要和日軍拼殺,是因為被激起了民族義憤,或者說是血性,源於中華民族骨子裡的那種血性。

所以,我們才說這部電影“忠於生活”。而且,這也是它最讓人感動的地方。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所以最終,所謂“新編第三團”並沒有獲得大捷,而且他們在第一次撤退的時候,還被“國軍主力”給伏擊了。

最終,團長段仁義帶著殘留的部隊,在黃昏時分向日軍發起了最後一次反擊,也是他們的第一次衝鋒。所有的一切,都融入在了這次衝鋒中,不需要華麗的特效,沒有誇張的身手,也沒有援軍和奇蹟,有的,只是曾經貪生怕死狡猾世故的段仁義,在夕陽下振臂一呼,帶頭衝鋒的背影。

這一刻,他終於是成為了真正的段仁義,成仁亦成義。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這最後一次衝鋒他們打退了敵人。退敵之後,段仁義宣佈隊伍解散,全團撤退,但在撤退途中,卻再次被友軍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而最後倖存的段仁義,在“國軍上峰”召開的慶功表彰會上,掏出了手槍,指向了司令扣動了扳機。

那一刻,段仁義的腦海中,沒有什麼生死榮辱,也沒有什麼愛恨情仇。他只知道,所謂“新編第三團”死去的那些兄弟們,都是替眼前這個人做了炮灰,而這個人,甚至還下令在他們背後開槍,所以這一槍,他必須還回去。

最終,段仁義被繳了槍按在地上,掙扎著,憤怒著,而電影也由此結束。

抗日神劇們,請向這部電影致敬

這就是整部電影的故事,比起如今的“神劇”們,它確實有些單薄,但這種單薄,只是浮於表面的視覺效果之上。

因為這部電影,其實用兩個字就可以完整的概括:“現實”。

它就是這樣一部現實的電影,但這種現實,卻又一點也不顯平淡。相信所有看過電影的人,最後的感覺都可以用蕩氣迴腸來形容。

是的,這部電影就是如此的讓人蕩氣迴腸,一如那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因此,本文才說,如今所有的抗日神劇們,應該向它致敬。

向這部真正的抗日題材劇,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