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城陽開啟中醫藥大健康新時代,獨創“三聯療法”滿足居民就醫需求

半島記者 張彤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如今,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正在被“用起來”,原創的科技資源也正在“活起來”。中醫藥在防未病、重大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全方位融入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中醫藥健康需求。

目前,城陽區基層已基本實現中醫藥服務全覆蓋,可開展1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成立於2015年,2019年通過精品國醫館驗收,服務輻射轄區內35個社區、4個居委會及周邊約15.56萬人口。近年來,中心國醫館不斷引進知名中醫專家的同時,苦練內功,全方面升級擴容,形成了“外援內強”新格局。這個家門口的國醫館,備受居民們認可,就診、理療量等也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僅2020年3月,中心國醫館就診量772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7%;針灸理療18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2%⋯⋯

國醫城陽開啟中醫藥大健康新時代,獨創“三聯療法”滿足居民就醫需求

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

國醫城陽開啟中醫藥大健康新時代,獨創“三聯療法”滿足居民就醫需求

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計劃引進中藥顆粒機,打造智能化免煎中藥房。

全年中醫就診量近8000人次

走進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一股淡淡的中藥香味撲鼻而來,診療室內,中醫師們正在給前來就診的患者把脈、針灸、燻蒸⋯⋯

“魏大夫,我來了一個半小時了,終於輪到我了。您看看我這脈象是不是比以前好些了?”女患者口中的魏大夫,是中心國醫館的中醫魏福亮,從醫27年,經驗豐富。這名患者半年前在醫院確診為中度抑鬱,每天煩躁、失眠、多夢。今年3月份經朋友介紹找到了魏福亮,希望通過中藥調理一下。把脈過程中,魏福亮說中了她的一些症狀,這名患者為此十分信任他。一個療程的中藥喝完後,這名患者感到了明顯好轉,這次又來找魏福亮複診。

魏福亮週一至週五坐診,平均每天接診30餘名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魏福亮在15歲時和當中醫的外祖父一塊生活,經常幫忙採藥、抓藥。那時起,當中醫的種子便在他的心中根植,隨著時間的澆灌逐漸衝破土壤,根深蒂固。從1993年魏福亮正式踏上執業中醫這條路至今,27年了,不知有多少患者在他的妙手下得到救治。“治病救人,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能嫌貧愛富,要以一顆仁心對待每一位病人。”魏福亮從外祖父手中繼承醫術的同時,也將諄諄教誨牢記心間。在中心的這幾年,來找他看病的患者逐年增加,靠的是他的醫術仁心,還有居民的口口相傳。

國醫館目前有大夫4名,外聘專家2名,中藥師3名。2019年全年中醫就診量近8000人次,較2015年翻了一番。

獨創“三聯療法”滿足居民就醫需求

為了滿足居民的就醫需求,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大力推廣和應用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優勢,以患者為中心,以辯證施治為原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中醫特色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的中醫服務。

中醫藥適宜技術通常是指安全有效、簡便易學的中醫藥技術,現代醫學也將其稱為“中醫傳統療法”、“中醫特色療法”等。城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醫館獨創“三聯療法”(針灸+短波熱療+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有利於居民頸肩腰以及骨關節疾病的治療。其中獨特的火針療法,對治療寒症有很好的作用。

隨著居民對中醫治療需求的增大,2017年,中心國醫館擴大針灸理療室面積,增加4張針灸理療床,並引進了低周波治療儀和2臺中藥燻蒸儀。其中中藥燻蒸儀是通過中藥燻蒸的方式,將中藥擴散至皮膚進行吸收,可活血通絡、通經散寒,對腰、頸關節痺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針對產後的病人,國醫館還研究了產後發汗方劑,以紅花、艾葉、白芍活血化瘀為主,通過燻蒸,可排除生產過程中體內積聚的淤血等,達到保健作用。

除此之外,國醫館還有拔罐、刮痧、穴位貼敷等技術,全方位滿足居民的不同治療需求。

打造智能化免煎中藥房方便患者用藥

看中醫相比起看西醫,麻煩的地方可能就在煎藥上。在家自己煎藥,滿屋子的中藥味不說,可能還煎不到好處。為了便民,中心國醫館2019年配備上了全自動壓力型煎藥機,患者取中藥後可直接讓國醫館煎藥室代煎,不僅煎藥效率快,煎出的中藥濃度更高。這比國醫館曾經傳統的煎藥機效率高了一倍。

儘管中心配備全自動壓力型煎藥機,提高了煎藥效率,但仍存在藥品種類多、候藥時間長、攜帶不便等問題。因此,中心計劃引進中藥顆粒機,打造智能化免煎中藥房。智能化免煎中藥房可根據醫生提供的個性化顆粒處方,自動完成處方信息核對、計量、稱重、存儲、包裝等步驟,逐味逐次自動分藥避免交叉感染,並自動檢索配伍禁忌,避免人為調製的差錯,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配方顆粒採用盒裝,具有藥品劑量精準、密封性好、存儲有效期長等優勢,不需要混合或分次服用,患者可將藥品隨身攜帶,隨時直接衝調服用。智能化免煎中藥房能夠保證每一盒藥的劑量和數量,系統的自動二次核對,還能避免人工核對遺漏藥物或計量不準的弊端,不但優化了配藥流程,還進一步保證了用藥安全和臨床療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