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的哭泣

很多小夥伴都以為留學生活光鮮亮麗,但其實大部分留學生的生活,都是熬夜趕due、通宵寫paper,偶爾參加party,假期和朋友打卡國外的網紅景點,雖然生活過得“大同小異”,但每個人的內心想法卻“豐富多彩”,尤其是當學校地理位置不同時。當別人還在抱怨村裡的生活有多自閉,就讀NYU的Tiffany卻早已過上了比電視劇還精彩的都市生活,只是光鮮亮麗的背後,沒那麼簡單....


紐約大學的哭泣


雖然來到紐大隻有不到兩年的時間,但Tiffany從心底裡默認, 自己已經是個如假包換的New Yorker了。Tiffany覺得,“be a New Yorker”是一件驕傲的事情,值得用每一天的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去記錄。

尤其是當老同學們都在抱怨村裡的生活有多自閉的時候,Tiffany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 “我們紐約XXX”。


紐約大學的哭泣


你打開Tiffany的朋友圈,這座城市似乎比影視作品裡刻畫五光十色更加精彩: 面容精緻的朋友們、停不下來的工作和酒會、觥籌交錯的牛排和米三、逛不完的網紅展、看不完的時裝Show。

可Tiffany深諳,在這座大城市裡,自閉才是每一個New Yorker的修行。

01

Tiffany早上7點半就要起床。先搭配好衣服,化個管夠一天的全妝,再啃兩口全麥麵包,飛奔去地鐵站,望穿秋水等待永遠delay的R線。

然後像個社會的螺絲釘一樣,出入在與寫字樓無異的教學樓裡。有那麼一瞬間, Tiffany真覺得自己就是在曼哈頓上班的白領。


紐約大學的哭泣

Gould Plaza

走進課室,同課的課友容光煥發,在大家的自我介紹當中, 男生人人都有投行夢、創業夢,而女生各個都是Fashion行業的新希望。“能和這樣的人共處一室,自己一定也不差。”Tiffany這樣跟自己說。

02

連上2節課後,她逆著人流鑽進洗手間,拍個粉餅補個口紅,打開Zenly查看了一下姐妹們的行蹤,然後摸了摸口來歷差不多十幾刀的cash,還是選擇一個人步行5分鐘去吃碗越南米粉。

Tiffany一直不能理解會有人去中國城買首飾,直至她吃開了這家越南米粉店後想開了,就像北京的街道永遠少不了沙縣小吃一樣, 胃就是這樣,沒什麼理由。


紐約大學的哭泣


飯飽後,Tiffany回到Bobst圖書館,在這座巨大的金色俄羅斯方塊裡,徒手從4樓爬到9樓才找到1個空位。翻開電腦看見滿屏12號字體的reading,瞬間讓Tiffany領會何謂“飽困餓呆”。

她看著電腦,是網綜網劇不好看嗎?還是Snapchat不好玩?Tiffany拿出手機,屏幕裡的她穿著紐大紫的Hoodie, 和半支粉底都遮不住的黑眼圈。


紐約大學的哭泣


Bobst Library

好不容易熬到晚課結束,在街上忽然想起家裡的醬油見了底,西蘭花也沒剩幾顆,於是一頭擠進幾乎排到門外的Trader Joe's,半小時後扛著書、電腦、庫存總計10公斤的貨, 繼續遙望髒亂差的小火車。到家後,Tiffany癱倒在床上,一大堆的due攤在桌子上,想溫個牛奶卻發現水池裡還堆著一週忘洗的碗盤,於是拿出手機,拍下,發在微博小號上,配文:在紐約,什麼時候可以有對象呢?aka免費洗碗工。

03

Due趕不完不要緊,New Yorker的終局賽場,還 得看社交。每到週末,Tiffany會群發詢問姐妹們的週末行程,再挑有時間的小窗問要不要打卡新開的網紅brunch店。上菜後自然是相機先吃,VSCO的S1濾鏡是Tiffany的美食伴侶,Instagram Stories上拍一個Boomerang再@好姐妹是必備,配文把時下熱門的標籤全部放在#裡面, 這一仗才算是打贏了。


紐約大學的哭泣


飯畢,姐妹內戰開始了:你住新澤西,我住MiMA;你逛中國城,我逛MoMA;你吃餐車,我吃Eleven Madison Park;我聽林肯中心,你聽Lady Gaga……短暫交鋒,Tiffany又勝一局。


紐約大學的哭泣

MiMaTiffany打開Instagram,逐條回覆“這是哪家餐廳?看起來好好吃”的點贊之交們的留言,精緻social queen的全勝感湧上心頭。直至被四位數美金的信用卡催款信息打回現實。

04

Tiffany當然不是一個人。放眼身邊的姐妹,哪個不是在發照片時一定要在評論區credit一下某某某,證明自己不是一個人出行?哪個發Instagram Stories的時候不@一下誰誰誰,證明自己有人陪吃飯?哪個發post的時候不tag一下誰的ID,證明自己才不是一個人到處跑?就連一學期沒見過面的課友,也要禮貌詢問要不要去新開的餐廳一起打卡,收到肯定的回覆後,繼續重複上述操作。社交是紐約人的強心劑,實則是對fair weather friends心照不宣。


紐約大學的哭泣


“虛偽”“塑料”這種評價Tiffany不是第一次聽, 畢竟自己也不是多real的人。比起初高中與閨蜜手拖手上洗手間的革命友誼,在紐約,社交更像是一視同仁的任務,不管你喜不喜歡,KPI反正得往上衝沖沖。紐約客,來的都是客。

05

Tiffany回憶起自己剛來紐約的時候,那大概是她有生以來社交密度最大的兩週。

逢人就舉著二維碼say hi掃一掃,雖然在之後的時間裡,幾百人在通訊錄裡再無迴音,80%還算不上點贊之交,見面熱情微笑卻想不起對方的專業是什麼。她唯一能記得的,是一個未曾謀面的白人,認識她的第一句話是:“Tiffany這個名字,聽上去像洛杉磯脫衣舞娘店的頭牌。”


紐約大學的哭泣


你說這樣的社交到底又沒有意義?這個問題Tiffany不記得問過自己多少次了,卻始終沒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些來去輕鬆的朋友們,到底能帶來什麼呢?強行拼湊話題吃完的一頓晚飯?沒事找事炫富攀比、相約逛街?為一條高贊朋友圈的網紅展打卡?還是不知道以後什麼時候才用得上的一次內推?不知道。

06

Tiffany放下手機,發現其他的人,也過著差不多的生活——懷揣時尚美夢的潮人們,終日遊蕩在秀場門外,期盼某個鏡頭能留意到自己,留下一張公之於眾的街拍。華爾街的金融男們,常年奔波在投行的門前門後,在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澆灌下,生產出又一份通宵換來的百頁併購案。SOHO街邊擺拍的Instagram網紅們,脫掉高跟露出滿是水泡的腳踝,鑽進保姆車裡趴了幾口飯,繼續奔往下一個拍照點。每天太陽從的Skyline Tower升起,然後你開始忙碌,有撓頭的、也有紙醉金迷的,然後看著太陽再從Skyline落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彷彿這樣的生活真實到永遠不會休止。

紐約大學的哭泣


曼哈頓就像中央車站,人們拖著行李來了,拖著行李走了。但又有幾個人,能真的讓那樣的生活無限延續?誰也沒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