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咸陽古道情誼長

王瑩:咸陽古道情誼長

高中畢業,考上咸陽師範專科學校,我才開始認識和接觸咸陽這座城市。

咸陽,位於八百里秦川腹地。這裡有厚重的歷史積澱,有悠久的秦漢文化,有別的城市沒有的那種獨特的魅力。咸陽境內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有聲名遠揚的“五陵塬”,因西漢時期設置五座陵邑而著稱。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萬戶樓臺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描寫的就是漢帝陵的雄偉氣象。

咸陽師專位於咸陽市渭城區文林路東段,這條路就處於渭河北岸。學校後面有零星的村莊,塬高土厚,地勢開闊,許多漢代的陵墓散佈其間。歷史上,西漢11位皇帝中有9個皇帝的陵墓都分佈在渭河以北的咸陽塬上。讓人不由感嘆“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咸陽塬上埋皇上。”“北京的城,西安的塔,不如咸陽的冢疙瘩。”站在五陵塬上,就能感受到大秦帝都的王者風範。在咸陽的土地上行走,就能感知歷史的滄桑和厚重。

來到這座城市,就對這裡充滿敬仰。聽人講,在咸陽塬上隨便一腳就能踢出兩件文物來,從一個側面說明咸陽塬上文物蘊藏量的豐富與密集。班級曾經組織去參觀咸陽市博物館,那威武雄偉的武士陶俑,惟妙惟肖的動物陶塑、鏽跡斑駁的鐵質用具,殺氣騰騰的兵器,富麗堂皇的車馬,古樸精美的璽印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週末,經常與宿舍的同學一起去看風景。咸陽沒有高大巍峨的山,只有低矮平緩的坡,稱為“塬”。塬上有成片的果園,鬱鬱蔥蔥,春意盎然。俯瞰塬下,楊柳環抱河堤,麥田碧綠如毯,渭河閃動如帶,城市高樓林立。田地中散臥著許多氣勢猶存的漢代陵墓,讓人不由生出一種肅穆浩然的歷史情思。想起那首詞:“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渭河兩岸柳樹成蔭,景色秀麗。一陣細雨飄來,空氣透出亮色,真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瑩:咸陽古道情誼長

大學生活充滿新鮮和樂趣。第一次參加軍訓,第一次在學校食堂排隊打飯,第一次參加文學社團,第一次在圖書館借閱書籍,第一次有父親陪伴翻越秦嶺。學著颯爽英姿的動作會叫苦不迭,望著飄香可口的飯菜會眼花繚亂,寫著少女情懷會欲語還休,捧著一本《穆斯林的葬禮》會廢寢忘食,坐著長途行駛的貨車會唏噓感嘆。青春年少的歲月,在這裡付出、收穫、感動著。看著自己寫的詩歌、散文刊發在學校社團的報紙上,心情是無比激動和興奮的。第一次參加鄉黨會,丹鳳只去了兩個人。我和另外一位男生合影時,膽怯羞澀,兩個人離得遠遠的,中間還能再站一個人。十八歲的年紀,是懵懂單純的。

第一次去渭濱公園,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鬱金香花型飽滿、顏色亮麗,香氣撲鼻。大樹遮天蔽日,陽光從樹梢間傾瀉下來。山坡蜿蜒,曲徑通幽,人行道兩邊滿眼綠色,假山涼亭林立,湖水碧波閃耀,公園裡到處都是遊人,一派閒適自在的景象。

距離學校最近的是古渡公園。那次,偶有興致帶了書去。正看得入迷,聽到有人喧譁嬉笑的聲音。抬起頭,幾個年輕小夥划著一艘小船正靠近我腳下的大石頭。其中一個男生站著,舉著相機,滿臉笑容。他們打招呼詢問,我禮貌的回答。過了幾天,都快忘記這件事。那天中午,宿舍的喇叭裡傳來我的名字。那時通信還不發達,和朋友家人聯絡要通過宿舍樓的固定電話,管理宿舍的阿姨會傳呼叫人。接電話時,感到很意外,是那個在公園裡拍照的男生打來的,他約我在宿舍樓外見,送來三張照片。照片上我穿著米色的上衣,灰色的褲子,低頭看書,安靜專注。他說自己是臨近大學的,學新聞專業,愛好攝影。偶然的相識,讓我的大學生活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我們一起去塬上散步,看深秋的柿子樹,看黃昏的火燒雲,看荒寂的漢陵闕。一同感受咸陽的歷史文化、自然風景,一同欣賞路邊的花開花謝、小橋流水。春去秋來,一晃就到畢業,我回到了家鄉小鎮教書,他去了遙遠的地方工作。多年後,聽到《梔子花開》,看到《山楂樹之戀》,都會怦然心動,又看見我們初次相遇的畫面。那是唯美的純潔的情愫,是咸陽留給我的美好的回憶。

咸陽,給我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記憶。親情在這裡溫暖蔓延,直觸心底;友情在這裡自然相聚,平淡延續;愛情在這裡悄悄萌芽,如花綻放。


王瑩:咸陽古道情誼長


王瑩:咸陽古道情誼長

如今,“大西安”的號角已經吹響,咸陽發展的步伐加快,大放異彩。很想再去咸陽,見見熟悉的老同學,看看那座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