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激盪2020疫情特別演講》讀後感

吳曉波《激盪2020疫情特別演講》讀後感

午休時間讀了吳曉波《激盪2020疫情特別演講》,洋洋灑灑幾千言,文中他聊到了最近很火的幾個關鍵詞:

1、疫情

2、新基建

3、新基建基礎上的城市大腦

他提到城市大腦的時候,進一步談到2個平臺。

一是政企在線服務平臺,在政府、企業和盈利性組織之間建立的關係平臺;

二是社會治理平臺,即政府和這個城市的幾百萬市民的交互關係平臺。

對這兩個平臺,我們在疫情期間,應該都深有體會。比如掃碼登記信息,現在進公園,進菜場,進超市,有些地方還要求掃碼,而有些地方已經不要求掃了。當時曈爸就行,如果都堅持掃碼,這個後面的平臺系統就太強大了,它完全可以繪製一張某一個人一天的行動軌跡圖。

如果堅持下去,讓生活在這個城市的市民都養成習慣的話,這個大數據所產生的價值將無法估量。

就像我們剛剛在百度上查瞭如何有效清洗茶杯裡面的茶垢之後,百度馬上就會推薦好用的茶杯給你一樣。

但是這一切的基礎是什麼?就是社會的穩定

社會穩定的基石是什麼?共同富裕

不單單是物質的富裕,還有精神的富裕。

物質的富裕,國家正在全力進行脫貧攻堅戰。

精神的富裕呢?

最近曈爸聽了很多人的節目,比如張維為、吳曉波、羅振宇、張召忠等等。

他們對祖國這些年的發展,對祖國上升趨勢的描述,對國家實力的增長都講的非常好。

可看涉及到國計民生的一些信息時,總能聽到或者看到有人冷嘲熱諷的聲音,我們先不討論這些人是否是理性的。

這至少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知識階層對國家發展的宣傳並未貫徹到廣大的農村、低收入群體。我們應該贏得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認可,而不只是停留在社會的中、上層人士之間。

只有當廣大的農村和低收入群體,也能認可並理解國家的發展規劃、發展戰略,那時我們的社會才更有張力,粘合性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