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海派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十六字上海城市精神,是對海派文化的最好詮釋,是海派文化的內涵特質。海派文化,是中國文化在近現代轉型過程中形成的城市大眾文化。上海的海派風情,因其獨特魅力而蠻聲中外。近年上海打造的一些具有老上海風情的小街也值得遊覽,今天就給大家說說1930風情街。

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1930風情街就在地鐵站人民廣場站的地鐵通道里,由城市規劃局主力打造集合了民國上海的各種風情元素。這是一條具有懷舊情調的休閒街,在街道兩側有著上個世紀各國的老式建築,並在街道的出口處,加入了上海居民的代表作-石庫門裡弄。這裡的每一處單體建築,都能在上海城市中找到原型。

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昏黃的燈光、發黃的照片、有軌電車等等,處處都散發著老上海的情調。長廊走到底便是以浦東的東昌路碼頭為原型的黃浦江輪渡實景模型,配以大幅現場照片,生動地反映了當時人們乘坐輪渡往來黃浦江兩岸的生活狀況。臨街還有一些特色小店,上海茶館、老虎灶、咖啡館等等,滿眼的街景把人們帶入到老上海的城市記憶中。在配上變換的天幕,彷彿一下子就回到了上世紀30年代老上海的城區之中。還有一些圖示圖解當年的職業,可謂既有景點又有知識。

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上海這種仿民國的風情街有很多,但是遊客都比較多,很難找到合適的角度拍照。但是這個地方遊客超級少,可能是因為在地鐵站裡,再加之名氣也不大,顯得有些冷清。但是這裡卻非常乾淨,絕對是一個拍照打卡的好去處,想怎麼凹造型就怎麼來。昏黃的路燈下,行人不多‍,三三兩兩,隨意而不喧囂。熟悉的石庫門,上世紀的應用電話、火車、還有一個超大的老爺車,無不勾起那些久藏在記憶深處的舊時光。沿著風情街走,閃爍的霓虹,井然的街道,復古的建築,天花板上的藍天白雲,拍出來的照片會更有味道。好多老阿姨翻出了壓箱底的旗袍來拍照,回憶一下青春時候的自己。

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筆者認為這條街道的建設保護和綜合開發的利用堪稱是城市的典範,來到這裡,就好像置身於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用時髦的話說,就是一種穿越的感覺,讓許多外地遊客能夠在這裡一睹老上海的風情文化。這種立體的展示方式,遠遠超過那種緊靠櫥窗的展示效果,不僅可以看得到還可以摸得到。

探訪上海“拍照勝地”,超復古超民國的風情街,就在人民廣場下面

在城市的大拆大建的同時,一定要保護好城市的優秀歷史建築,因為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產,上海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上海在建設發展的同時,仍然不忘將這些可留存於世的景觀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真不容易,這要費不少心思和氣力,更重要是要投入很多的財力物力。具備這種理念的市政領導人,筆者是肯定要點讚的!不多說了,看看這條風情街,希望一些地方的“父母官”可以來此觀瞻,學習一下上海的好經驗,看看上海是如何解決好城市發展和保護優秀歷史建築的這個矛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