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魏明帝曹睿,死後為何要葬在杜康仙莊旁?

文/若愚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茹店村東南700米處的霸陵山下有座高平陵,葬著一位三國人物——魏明帝曹睿及其皇后一一明元郭皇后。(《三國志.魏書.明帝記》)。曹睿,字元仲,生於建安10年(公元205年),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黃初七年五月丁巳即皇帝位,帝位15年,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丁亥卒於嘉福殿,時年36歲,癸丑,葬高平陵。該陵地現尚存有陵冢封丘,及附屬的司馬溝、戰溝、曹劉莊等,分佈範圍較大,其面積約1.5平方公里。

三國人物魏明帝曹睿,死後為何要葬在杜康仙莊旁?

東漢末年,曹操雄起,滅袁術,殺呂布,稱雄北方。曹操煮酒論英雄,擲酒卻強敵,每每把酒的功用發揮得淋漓盡致。於是,便有了穿越古今的絕唱: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曹操、曹丕故去,曹睿又繼位做了皇帝。他經常御駕親征,拒孫抗劉,被史學界認為是三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年輕君王。這時,曹睿又已經二十多歲,常常想起兒時和爺爺曹操一起戲樂時的情景,想起爺爺慷慨豪飲的場面,不禁把酒臨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日,他忽然動了一個念想:百年之後,他要把自己葬在杜康仙莊旁側,追尋祖父慨當以慷的豪氣,在飄散的酒香中徜徉。

三國人物魏明帝曹睿,死後為何要葬在杜康仙莊旁?

朝廷派人到杜康仙莊一帶訪察龍脈,一直往東輾轉了10多公里,才在霸陵山下點定了龍穴。後來明帝駕崩,下葬時,除了埋入大批金銀珠寶奇石珍玩外,更有80多壇杜康老酒。為了守護帝陵,朝廷還從曹氏宗族中撥出100多人留守此地。這些曹氏子孫在這裡繁衍生息,天長日久,這裡便形成了一個村落,就是現在的曹留莊。

魏明帝安葬於高平陵後,年幼的曹芳繼位為王。這時,已是三朝元老的司馬懿漸生不臣之心。10年後,司馬氏乘曹芳親率文武大臣到高平陵祭祖之機,突然發難,控制了朝中大權,史稱“高平陵政變”。此後,司馬氏柄持國政,對曹氏家族大開殺戒,連曹魏“三祖”(曹操、曹丕、曹睿又)守陵人也未能倖免。

曹睿(206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他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但他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曹丕去世後,曹叡繼位為帝,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然而統治後期,大興土木,臨終前託孤不當,導致後來朝政動盪。

曹睿曾率軍大敗蜀軍,逼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可惜,在坐穩了龍椅之後,他開始熱衷於大興土木,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雖有打仗之勇,卻無安國之智,連年征戰,曹魏國庫空虛,財政開支本已告急,曹睿又雪上加霜,在洛陽、許昌兩地建宮殿,弄得國家財政頻頻亮起紅燈。大臣們數次上書力陳其弊,曹睿就是不聽,反而變本加厲地勞民傷財,激起了全國上下的不滿。不會算經濟賬倒也罷了,只要選對皇位繼承人,曹魏還有重整河山的希望。可是,曹睿在繼承人和顧命大臣的選擇上也犯了致命的錯誤。

曹睿沒有兒子。按說,他應該從父親、祖父的後嗣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或許是受了他父親曹丕排斥親兄弟曹植的影響,他竟然收養了與自己血緣關係並不很近的曹芳、曹詢。沒過兩年,曹睿病重。他覺得有必要交代一下後事,就叫來寵臣司馬懿,讓他輔佐年僅8歲的曹芳登基;也許是怕司馬懿靠不住,他又叫來皇室宗親曹爽,讓他與司馬懿一起輔佐朝政。司馬懿和曹爽各懷野心,曹睿臨終託孤,正好給了兩人明爭暗鬥的機會。

  公元239年,曹睿在洛陽駕崩。司馬懿率先打起了篡奪曹魏政權的主意。最終導致高平陵政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