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峰雕塑札記》在京出版 韓美林、朱永新作序

《紀峰雕塑札記》在京出版 韓美林、朱永新作序

序一/韓美林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初見紀峰,還是三十年前。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做的人物雕像已經有模有樣了,讓人感覺孺子可教。此後,紀峰就留在了北京,跟隨我學習雕塑和繪畫。這一晃已經是三十年了。

  紀峰老家在安徽界首,人很樸實,不怕吃苦,勤奮好學。他平日裡話不多,像海綿一樣認真地聽,細心地看。作為老師,我願意把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感傳授給他。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我一直認為,藝術家要有使命感,要不負自己所處的時代,這是藝術之道。

  從事美術要廣泛地從各門類藝術中汲取營養,要頭頂音樂,腳踏文學,從情感與靈魂深處尋找感動,這是藝術家必備的素質,從來優秀的作品都產生自作者對萬事萬物的深沉大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不知道之根本,很難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

  三十年來的學業堅持,紀峰的藝術也涉及多個領域。無論是雕塑、陶瓷,還是國畫、書法以及平面設計,各種藝術形式都是外化的表現,解決了造型問題,一切都不是問題,能做的事多了去了。紀峰和工作室的“藝術大篷車”一起,向優秀的中華傳統藝術學習,深入各處佛教聖地,考察南北朝以來的佛教造像,臨摹秦漢宋元等歷代雕塑名作,秉承工作室“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民間”的精神,在感受中華民族傳統雕塑藝術的同時,積極向中國民間藝術學習,考察剪紙、泥塑、草編、印染、木雕等古老而鮮活的民間藝術,體悟這些民間藝術的真諦。同時,紀峰始終堅持學習古代諸家畫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進一步提高藝術審美修養並融入創作實踐。

  “子欲為事,先為人聖。”我告訴紀峰要做到三點:一要學會做人,二要有生存本領,三要對我們社會有些貢獻。在學會這三點的過程中,如果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要及時向人請教。

  藝術沒有絕對真理,也不能全球化,強調獨立性、民族性,強調百花齊放,才能讓這個世界更有趣。藝術家要走自己的路,在這個過程中要師法自然,可以參考、學習、借鑑一切優秀的前人成果,但最終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樣的學習過程,是難免會產生疑惑的,疑惑不解決,人云亦云,就不會有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就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而沒有個性的藝術家就沒有生命力,沒有個性的作品就沒有價值。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們已經看到紀峰的創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的名人肖像雕塑系列作品,把中國傳統意象與西方寫實主義造像結合起來,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生動,得到了業界認可。他創作的很多名人肖像,如季羨林、饒宗頤、啟功、徐邦達、楊憲益、葉嘉瑩等,都能夠傳達出人物的精神和氣度。他創作的傳統佛教造像、城市雕塑以及動物題材雕塑等,也有自己獨特的風貌,通過這些,我們能夠看到他多年來的努力和堅持。

  當然,紀峰現在還很年輕,未來的藝術之路很長。隨著時光的推進,相信他會在創作上不斷提高,取得更高的成就。

  2020年2月26日

序二/朱永新 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2018年1月初,原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讀書》雜誌前主編賈寶蘭邀請我去通州看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她告訴我,想發展他為民進會員。

  她告訴了我這位雕塑家的名字:紀峰。說句實話,當時在大腦記憶中搜索了,沒有什麼印象。但是,來到紀峰的雕塑館,裡面的塑像人物都很熟悉,每個人的名字都是如雷貫耳——語言學家周有光,作家巴金,美術大師劉海粟、韓美林,文化大家饒宗頤、季羨林、馮其庸,詩詞學家葉嘉瑩,古書畫鑑定大師徐邦達、啟功、楊仁愷,作曲家周巍峙,歌唱家王昆,佛學家周紹良,古文字學家張頷,藏醫宗師措如·次郎,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姜昆……

  在這裡,還意外見到了我在蘇州大學的同事、詩詞大家錢仲聯先生的塑像。我好奇地問紀峰,怎麼會認識錢仲聯先生?他告訴我,許多文化大家,都是馮其庸先生帶他去認識的。有一次馮先生帶他去蘇州大學看望錢老。兩位老人對話期間,他當場就為錢老做了一個小像。錢老一看,形神逼真,很是驚喜。塑像鑄銅放大後,送到蘇州,錢老十分喜歡,每天晚上睡覺前就用毛巾蓋在塑像的頭上,對著塑像說:“我要睡覺了,你也睡吧!”這件事後來被傳為美談,馮其庸先生說,這表明錢老把這件塑像當作自己的化身了。

  看完雕塑,聽紀峰講自己的成長故事與創作經歷,很感動感慨感佩。

  1990年,17歲的紀峰帶著自己的幾個泥巴作品,隻身來到北京。這位從小就喜歡捏泥巴的年輕人,當時的夢想就是報考藝術院校。他在中央美院的門口徘徊了很久,未能進去。但是,命運之舟卻把他帶到了馮其庸和韓美林兩位大師的門下。

  從此,紀峰白天跟韓先生學畫習塑,晚上跟馮先生學典習字。他瘋狂地讀書,瘋狂地創作。馮其庸領著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庫車千佛洞的壁畫到麥積山雕塑,從鳴沙山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到洛陽龍門石窟;韓美林領著他滿世界做大型雕塑,美國雕《五龍鍾塔》,深圳雕《蓋世金牛》,雲南雕《天馬騰飛》,淄博塑《金雞報曉》,濟南塑《天下第一牛》……大師的耳提面命,日常的耳濡目染,經久的指導薰陶,讓他漸漸地懂得了雕塑藝術的真諦。他知道:雕塑,不只是簡單地同泥巴、石膏打交道,更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雕塑家雕出來的不只是形,更是形裡面的魂。

  紀峰曾經給我講過他為季羨林先生雕塑的故事,也很有傳奇色彩。有一次,馮其庸先生帶著他去北京大學看望季老。在兩位老師閒談的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紀峰就捏出了季老的小像。沒有想到,季老看後大為驚喜。後來,季老把許多雕塑家給他做的塑像,排列在一條長桌上,不寫雕塑家的名字,讓來看望他的朋友們投票,猜哪件作品是“雕塑大師”做的。季老家可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沒有想到,最後選擇紀峰作品的人最多。季老開心地告訴大家,唯有這件作品不是雕塑大師做的,是“小師”做的。後來,季老一連請紀峰做了三件作品。季老去世之後,他墓地上的大型雕塑,也是紀峰做的。

  1999年,紀峰被兩位大師“放飛”了。韓美林對他說,學我非我,才是真正的藝術家。馮其庸對他說,藝海無涯,要雕塑好人,自己要先做好人。他一直記住兩位恩師的話,用心地做事,低調地做人,勤奮地讀書。他說,他比許多雕塑家更幸運的是,他一直以文化名人作為自己最重要的雕塑題材。而他雕塑的每一個人,對於他來說,都是一本教科書。他努力雕塑出他們的魂的同時,就是從精神上不斷親近、不斷學習他們的過程。

  就這樣,紀峰成為現在的紀峰,也成為我們民進的一員。我為發展這樣的會員而開心。

  這一次,紀峰的作品在我們民進自己的開明美術館展覽,作品集由我們民進自己的開明出版社出版,他還專門創作了馬敘倫先生等我們民進自己的領導人的塑像,應該說,這是民進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紀峰讓我為他的作品集和展覽寫點文字,作為他的入會介紹人,我欣然從命。在這裡,我也預祝紀峰先生的雕塑展圓滿成功,也期待他在為大師造像塑魂的過程中,繼續昇華自己的境界,在雕塑創作道路上不斷攀越值得紀念的新的高峰!

  2020年2月9日,寫於北京滴石齋

《紀峰雕塑》簡介:

  當代著名雕塑家紀峰在藝術大師韓美林與國學大師馮其庸二位恩師教誨下,致力於中國當代寫實主義雕塑的創作與研究。經過三十年探索,融匯中國傳統造像手法與寫意藝術精神,參借匯西方古典寫實主義與現代抽象觀念,形成了以形寫神、以神表意的極具個人藝術特徵的創作風格。本書精選了紀峰各個時期的主要代表性作品近百件,分為幾個部分呈現給讀者:“人物篇”,涉及中外文化、科技、教育、藝術、音樂、表演等多個領域的眾多名家造像;“浮雕篇”,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為主題,分佈於我國多個城市的公共廣場、園林景區等環境中;“傳統篇”,採用傳統泥彩塑方式創作,用於寺院、道觀建築中的彩塑佛道人物造像,也包含具有中華民族吉祥寓意的龍鳳、十二生肖等藝術形象。造型生動,內蘊深厚,材質多樣,充滿豐富的的精神能量和藝術氣息。此外,還收錄了文藝名家韓美林、朱永新、邵大箴、呂品田、陳雲崗等人的點評文章,並附有紀峰藝術簡歷及大事記,便於讀者深入瞭解藝術家及其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